《2016年中LED产业四大盘点:大基调、大事件、大市场、大并购》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tengfei
  • 发布时间:2016-07-13
  • 大基调:2016年行业景气度转好,市场缓慢回升经历了2015年度行业的整体低迷后,2016年开春以来,LED产业整体景气度缓慢回升。随着市场调整和去库存压力减轻,市场逐渐回归到供需平衡的状态。继3月份部分LED封装厂商涨价之后,LED芯片厂商也纷纷调价,晶元、三安、华灿等大厂分别对个别产品进行了小幅度调涨。从市场来看,随着显示屏、小间距、车用LED等市场起量,LED芯片出货紧张,带动了价格上涨。从而也反映了市场的景气度逐渐向好。而2016年一季度LED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亦反映了市场的预期得到支撑。

    大市场

    2016年上半年,又有哪些LED市场成为了行业的热门关键词?每日君总结了以下几大市场,正是上半年最热的几大关键词之一。

    户外显示屏:随着LED显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显示效果的不断增强,同时LED显示技术进步还大大的降低了运营商建屏成本,以及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所以LED显示屏成为户外传媒的新宠儿。2008-2014年LED户外传媒屏年复合增长率达31.4%。

    小间距LED:2015年全球小间距LED市场达24亿元,销售额增幅达180%,预计2020年或突破100亿元。虽小间距LED中国市场的增幅下降到8成以上,但全球市场却依然增长明显。2015年欧美和第三世界国家小间距LED屏市场需求增幅超过2倍,并最终支持了小间距LED屏全球市场的高额增长。

    车用照明:十三五规划指出,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国产汽车厂商的市占率也会逐步提升,目前车用LED供应商主要为OSRAM、Lumileds、鸿利等。汽车照明市场崛起为LED厂商提供新的市场机会。

    户外照明:据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城市照明专业委员会统计,全国一千多个城市中,现有路灯保有量为27000万盏,而LED路灯所占比例仅为15%,预计未来LED路灯改造需求将超过2亿盏。当前国内很多城市高压钠灯已经用了十年左右,正是替换的最佳时机。在政府推动下,全国公共照明替换正在加速,尤其是户外照明市场将迎来发展高峰。

    大事件

    LED行业永远不缺乏精彩,而今年上半年的市场尤其出彩!2016年,政府对LED的关注从地方上升到国家层面,这也让我们对LED行业的未来发展更添信心!

    习大大给灯丝灯打广告,LED灯丝灯又火了一把!

    5月25日,习近平主席走进奥瑞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现场习主席亲自拿起LED灯丝灯泡,并聆听奥瑞德集团董事长左洪波关于该产品的介绍。

    近几年,灯丝灯在欧美市场渐成燎原之势。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市场销售火爆。调研机构预测,2016年全球LED灯丝灯市场需求量将达2.2亿只。未来三年,产量还将快速攀升。加上技术的突破及知名厂商的大力推广,灯丝灯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已然不低。2016年光亚展上,灯丝灯也是厂商展示的香饽饽。

    市值30亿欧元!飞利浦照明首日IPO股价涨8%

    北京时间5月27日,飞利浦照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价在周五的IPO首日出现上涨。在当天的早盘交易中,飞利浦照明股价上涨8%至20欧元(22.36美元)。意味飞利浦照明市值为30亿欧元,连债计算则为45亿欧元,成为全球最大独立照明生产商。

    在经历了一年多是公开出售还是独立上市的拉锯战中,飞利浦照明的去向终于尘埃落定。而通过独立IPO上市,飞利浦也将迎来更加自由的市场发挥空间,期待一个更加强大的飞利浦照明公司出现。

    珈伟子公司接沃尔玛采购大单 首批订金超1300万美元

    珈伟股份下属全资子公司珈伟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于6月收到美国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Wal-MartStores)的订单确认,双方针对公司全新产品线——LED 低压户外景观照明系统以及户外LED光伏照明灯具约定一份为期两年的采购合约,其中约定首批订单将在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期间出货,首批订单金额不少于1300万美元,即人民币8600万元。

    天价合同诞生了!这是珈伟股份首次与美国沃尔玛公司展开大规模合作,也是公司在北美零售市场上的又一次重大业务进展。

    欧普和华为开展战略合作,联动“智慧生活”生态圈

    今年4月,国内照明巨头欧普照明与华为正式签署了智能家居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华为首选的照明品牌,欧普战略性地跨界加入“华为智慧生活”生态圈,依托华为超强的“连接”能力打造“欧普智慧照明”理念。

    欧普除了接入华为Hi-Link协议之外,双方今后还将在云平台对接和共享数据,让智能家居产品具备自适应学习的能力,提供更多样化的内容与服务,满足用户对智慧生活的个性化需求。随着华为智慧城市的布局加深,欧普也必然能够实现强强联手,在智慧照明领域有所建树。

    传三星欲90亿美元独揽苹果OLED屏订单

    今年4月,有消息称,三星正在与苹果洽谈,欲成为其明年发售的新款iPhone独家显示屏供应商。而三星将为新技术产能开发投入大量资金,预计前期支出将接近90亿美元。

    外媒报道,三星预计将在明年向苹果供应4000万片OLED面板。而2018年面向苹果的OLED面板供货量将增加一倍至8000万片,2019年达到1.2亿片。传闻称,苹果将在2017年对iPhone进行重新设计。新款5.5英寸iPhone据称将配备曲面屏幕,全玻璃外壳,届时对于OLED屏幕的需求将会增加。

    晶能光电硅衬底LED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南昌大学、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 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唯一一等奖。

    依托该技术,江西省南昌市将组建市光电产业研究院和国家级检测中心,加快建设南昌LED产业创新示范园区,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南昌光谷”。2020年LED产业目标收入500亿元。晶能光电也立志打造中国半导体照明行业领导品牌,向国际化进军。

    大并购

    2016年,LED行业并购潮愈演愈烈。今年上半年,又有哪些吸人眼球的并购发生呢?

    利亚德——利亚德6月29日晚公告,公司拟以现金3.5亿元人民币收购晶禹商务、润影商务合计持有的中天照明100%股权。在前述股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将其取得的3.5亿元股权转让款中的70%(对应2.45亿元)全部用于以协议大宗交易的方式购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军持有的公司股份。利亚德称,上述收购有利于公司实现照明板块业务全国性布局。

    炫硕光电——5月18日早间,正业科技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作价4.5亿元购买炫硕光电100%股权。交易完成后,炫硕光电将成为正业科技全资子公司。正业科技表示,收购完成后,将保持炫硕光电高度自治的原则,炫硕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均由炫硕团队来决策主导。

    德豪润达——4月25日,德豪润达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大连德豪光电及其子公司拟向大连德润达、大连综科分别购买其所持有的大连综德照明76.33%、23.67%合计100%的股权。大连综德照明100%股权的评估值为20,065.51万元,本次股权转让以大连综德照明的评估价值20,065.51万元作为交易价格。

    木林森股份——3月24日,木林森发布公告,公司拟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严建国持有超时代光源80%的股权。交易价格经双方初步确定,超时代光源80%股份价值为3亿元至3.5亿元。据公告,超时代光源主要资产为孙公司新和(绍兴)绿色照明有限公司的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所有权及其生产设备等。新和(绍兴)主要从事节能灯、LED灯及其零部件、元器件、配件的生产、销售,为国内最大的LED灯丝灯生产厂家。

    雷士照明——2月4日,雷士照明旗下全资子公司香港雷士照明有限公司于2016年2月3日与转让方金中和投资有限公司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将收购耀能控股有限公司75%的股权。中山雷士乃公司之附属公司,公司持有中山雷士50%股权,目标公司持有一系列新世代LED半导体技术国际专利及中山雷士另外50%股权。本次收购的对价暂定为人民币5亿元。

    略微盘点了一下,LED行业2016年上半年竟然如此精彩!虽然还有很多事件没有一一总结到,但是管中窥豹可看出,尽管整个产业增速放缓,但是随着行业洗牌进入收尾阶段,一大批低素质的行业企业被淘汰,行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随着市场整合兼并步伐加快,企业间的资本血拼还将进一步升级,预计两年之内行业格局将基本尘埃落定。2016年下半年,LED行业还会发生什么样的精彩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报告
  • 《2014年中国半导体十件大事》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zhaohuimin
    • 发布时间:2015-11-19
    • 2014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大事不断,不仅有一波波的利好政策,从业企业也或是合纵连横,或是潜心耕耘,总体上属于爆发前的蓄势阶段。在2014年即将过去之际,《中国电子报》盘点十大新闻,为读者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 .推进纲要发布 产业发展面临新契机 今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发布。这是继2000年发布的18号文件及2011年发布的4号文件之后,我国针对集成电路发布的产业政策。《纲要》提出到2015年建立与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融资平台和政策环境,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500亿元;2020年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2030年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 点评:《纲要》的出台意味着政府下定决心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实现自主可控,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投资基金设立 本土芯片产业借势崛起 在工信部、财政部的指导下,9月24日,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共同签署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标志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公司制形式,吸引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投入。 点评:国家产业基金的问世,有望以千亿元规模撬动地方、社会2~3倍的资金量,以及4~5倍规模的银行贷款,万亿元规模资金将进入集成电路领域,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集成电路作为高资本行业,资金支持十分重要,产业基金的建立有望破解发展瓶颈,为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崛起带来契机。 3.英特尔入股紫光、瑞芯 集成电路企业价值大增 9月26日,英特尔公司与清华控股旗下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一系列协议。英特尔将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公司投资90亿元(约15亿美元),并获得20%的股权。紫光集团将与英特尔携手联合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和通信技术的手机解决方案。此前,英特尔还入股了中国本土主流的平板电脑芯片供应商瑞芯微电子。 点评:这一系列合作协议的达成,一方面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价值不断提高,已经受到国际芯片巨头的重视;另一方面显示我国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要想扭转集成电路企业小散弱、融资瓶颈突出、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大资本、大投入和大战略。 4.长电、华天海外并购 中国将成最大封测基地 长电科技发布公告,将以7.8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新加坡上市的全球第四大封测企业星科金朋公司。这桩买卖也被称为“中国乃至全球封测业第一大并购案”,如果长电科技此番收购成功,将跻身全球封测代工厂前五。同时,我国另一大封装公司华天科技也将以不超过4200万美元(折算约为2.58亿元),以自有资金收购美国FlipChip International,LLC公司及其子公司100%的股权。FCI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封装设计、晶圆级封装及测试以及传统塑料封装及测试业务。 点评:封测是中国最有希望先期赶上的产业环节,并购是加快这一进程的有力手段。 5.澜起科技完成私有化 CEC布局信息化生态链 11月20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澜起科技宣布,由上海浦东科技技术投资公司和中国电子(CEC)投资公司合资建立的公司Montage Technology Global Holdings已完成对澜起科技的收购,交易规模约为6.93亿美元,相当于每股收购价为22.6美元。上海澜起科技研发的DRAM缓存控制器芯片成为通过Intel公司认证的2个产品之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其缓存控制芯片的设计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点评:这是展讯与锐迪科之后的又一起并购整合事件。请注意,收购方除了站在台前的浦东科投,还有“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队”CEC。 6.中芯深圳厂投产 芯片制造进一步提速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12月17日宣布其在深圳的8英寸晶圆厂正式投产。该厂今年年底前将达到每月1万片的装机产能,在2015年达到每月2万片,全部产能规划为每月4万片。中芯国际深圳8英寸厂是中国华南地区第一条投入使用的8英寸生产线,如果该项目运作成功意味着中芯国际在华南地区完成了设点,其在中国大陆的整体布局也将进一步完善。同时,中芯国际成功制造28nm Qualcomm骁龙410处理器,明年上半年上海厂和北京厂都会进入量产阶段。 点评:这几年中芯国际的步子迈得很稳,在先进工艺取得进展的同时,又在华南落子布局。通过这些布局,中芯国际一步步追赶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距离。 7.投资13.5亿美元 联电参股厦门晶圆厂 联电董事会10月通过与厦门市政府及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签订参股协议书,联电集团将通过参股方式,从2015年起的5年内投资约13.5亿美元,参股新建于厦门的半导体12英寸晶圆厂。联电表示,此次参股的12英寸晶圆厂,最快将于2016年量产,初期以55纳米及40纳米制程切入,主要从事晶圆代工,锁定通信、信用卡、银联卡等芯片应用,规划最大月产能为5万片。 点评:随着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崛起,我国台湾代工厂“西进”的步伐将加快,只有如此才能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大陆庞大市场商机中分得一杯羹。 8.华为、展讯新品频发 移动通信成IC突破口 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芯片厂商新品频发,不断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距离。华为海思最新发布的麒麟620智能手机芯片,采用全新ARMv8-A指令集,基于28nm工艺制造。展讯也在4G芯片领域不断发力,不仅推出了3模LTE调制解调器SC9620,支持 3GPP R9协议Category 4级别,而且支持5模制式的SC9830也有望于年底上市。联芯科技也推出了4G LTE芯片LC1860,采用28nm工艺,完整覆盖TD-LTE、LTE FDD、TD-SCDMA、WCDMA和GGE等5种模式和13个频段。 点评: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也是最主要的智能手机市场,它的成长,有力地支撑了中国本土移动通信芯片产业发展,有望成为中国IC设计行业起飞的突破口。 9.北斗导航突破应用瓶颈 首颗40纳米Soc诞生 上海北伽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北斗导航芯片“航芯一号”,采用40nm SoC工艺,是北斗多模射频基带一体化的芯片,将于明年量产,进入中兴等品牌手机,并将逐步进入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设备,使百姓能用到更多的北斗导航产品。 点评: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大规模应用瓶颈得到突破。北斗导航芯片国产化提速,对促进产业发展、拉动北斗消费意义重大。 10.首批国产8英寸IGBT 达国际先进水平 继国内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线在南车株洲投产后,载有首批8英寸IGBT芯片的模块,在昆明地铁车辆段完成段内调试,并稳定运行1万公里,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显示IGBT芯片达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南车时代电气成功并购英国丹尼克斯半导体公司。2012年,株洲所投资15亿元,在株洲建设起国内第一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线,并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今年10月,自主IGBT模块成功通过功率考核试验,并于当月底装载至昆明地铁1号线城轨车辆上。
  • 《追赶“四大家族” 中国机器人产业处于跃升期》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6-21
    • 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 机器人 时代”正在来临。 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 工业机器人 、 服务机器人 和 特种机器人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 机器人市场 规模已达232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最大,为147亿美元,特种机器人以56亿美元次之,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29亿美元。 自200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量逐年增加。受国内人工成本持续上涨,“机器人换人”的需求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2013年开始快速发展。同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年购买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一直蝉联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至今。 2015年也被业界视作“中国机器人元年”。2015年5月,《 中国制造2025 》规划落地,明确将工业机器人列入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2015年,这个行业井喷式发展”,朱森第说,“中国国产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2016年,四大家族的占有率超过60%。 在他看来,2015-2025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跃升期,但在2035年之前,中国机器人产业仍处于追赶期。 “卡脖子”问题 “在工业机器人机器人领域,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卡住了国产机器人发展的‘脖子’。”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说。 工业机器人由 机械本体 、控制系统、驱动与传动系统和传感器组件等基本部分组成,行业上游生产 减速器 、伺服系统、 控制器 三种核心零部件,中游企业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下游则是系统集成商。 由于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以上,长期在核心零部件发展滞后,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形成掣肘。 以用来精确控制机器人动作,传输更大力矩的精密减速器为例,目前全球超过70%的精密减速器市场,被日本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两家企业占有,中国也主要依赖进口。不过,智造产业智库伙伴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随着国产精密减速器产量的上升,中国对精密减速器的进口量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在国产RV减速器(用于20公斤以上机器人关节)领域,南通振康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南通振康)在2017年也售出2.8万台;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去年也实现近万台销售。两家企业的数字化车间也均在建设中,将分别增加6万台产能。 中泰证券研究所在其针对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的一份研报中分析认为,国内企业在部分 伺服电机 、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市场推广。目前机器人 减速机 市场高度垄断,普及期国产减速机无法实现全面进口替代。 屈贤明认为,国产减速器全面进口替代的难点有三个。首先是中国从事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企业群没能成长起来;其次是用户对国外零部件比较宽容,对国产则要求苛刻;此外,行业重主机轻零部件的观点也还没得到彻底扭转。 用于发布和传递动作指令的控制器,被视作机器人的“大脑”,这也是国内外差距最小的核心零部件。中泰证券研报称,控制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就是工业控制板卡目前国产品牌已经掌握;软件部分主要是控制算法、二次开发等,国产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还有差距。 . 增加高度  减少高度 隐私声明服务声明 版权声明合理使用声明 Copyright(C)2005 NS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