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个性化、个人知识生态与数字游民》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lixiaoyan
  • 发布时间:2019-03-16
  • 文章通过对数字游民的研究得到数据支撑,探寻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文章梳理了与独立工作者相关的知识管理经验和概念发展,总结了基于Gibson生态观点的社会信息学的进步。数字游民提供了一个经验基础,以更好地了解知识管理如何从过去的以组织为中心,强调组织信息系统,转变为现在以个人为中心,依赖于个人知识生态的模式。文章将这一概念作为个人知识管理活动和支持它们的数字技术的结合推进。结果表明,个人是个人知识生态的中心,但知识生态被嵌入到一个更大的合作者、用户和同行的社区中,这个社区广泛地受到数字化技术的深刻影响。

相关报告
  • 《个性化的营养︰ Food4Me 项目》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lixiaoman
    • 发布时间:2017-03-30
    • Food4Me是欧盟资助的项目,用来证明完全的互联网交互的个性化的营养建议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该项目的个性化营养咨询具体在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饮食与人的表型知识相结合,表型知识是指可测量的特征,如物理和生化特征的测量,身高体重或胆固醇等。饮食,表型特征和基因型的关系,确定一个人的遗传基因身份,例如与体重增加相关的基因变异。 第二:Food4Me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交互方式,提供了个性化的膳食分析的食物频率问卷。它基于食物的主题选择反馈的意见。利用了新的方法,包括数字摄影方法来量化食物的摄入量,时间为20分钟作用,并利用同行评审的方式来验证相关研究。 第三:个性化的营养工作,来自欧洲的7个参与中心的超过1200的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来进行个性化的建议。其他三种对照组分别为:单纯饮食、饮食与表型、饮食表型和基因型。平均而言,个性化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是表现出更好的饮食摄入量的改善。 在未来,个性化的膳食分析可以在零售部门和食堂环境中转化为膳食模式分析和整合的数字数据。数据还可以与智能厨房设备集成,如冰箱利用最近的营养摄入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即时反馈对于未来食物的选择。
  • 《基于事件的数字博物馆文物多粒度知识组织与服务》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7-22
    • [目的/意义] 面向各类文物数据资源的语义模型与逻辑一致、使用灵活的文物知识组织方法与信息服务框架,为博物馆实现高质量的信息化转型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数字服务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引。[方法/过程] 首先,提出事件多粒度语义模型的相关基本概念,以粒度的形式化描述为基础,刻画事件要素多元粒度的基本结构特点;其次,针对文物知识描述、管理与应用需求提出多粒度文物事件知识模型和组织框架,基于事件多元粒度对文物知识的表示与组织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多粒度模型的典型文物信息服务方法,从文物知识的多粒度推荐与展示两方面探讨上述方法支持下的典型文物信息服务应用场景与特点。[结果/结论] 从事件知识的多粒度建模角度提出一种新的文物知识描述与组织方法,构建起一个文物信息服务框架,为新时代数字博物馆建设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