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软土悬浮液流变学复杂性的起源》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 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4-12-12
  • 受工业应用的推动,人们越来越关注悬浮在复杂流体中的颗粒状物质的流变行为。虽然目前在将本构关系扩展到这种复杂混合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未有研究探讨从颗粒悬浮物到凝胶的流动曲线的转变。通过观察其他非晶固体的屈服行为,可以获得对这种转变的一些见解。通过改变非晶固体材料的初始制备和稳定性,可以从典型的“硬”玻璃材料的脆性屈服转变为“软”玻璃材料的韧性屈服。为此,研究人员展示了之前报道的自然泥石流的所有复杂流动行为都可以通过三种成分再现:水、硅砂和高岭土。

    研究人员通过由去离子水、摩擦性硅砂和粘性高岭土组成的悬浮液来研究这种转变。通过严格控制流变试验参数发现,从富砂到富含粘土的悬浮液,会发生从脆性屈服到塑性屈服的连续转变。研究提出的软土悬浮液模型适用于已有研究中碎屑流流变学的全部案例,并被用于构建一个基于物理的通用本构关系,其参数与材料特性相关。实验结果得到了非晶固体模型的支持,表明非平衡相变范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软土悬浮液的复杂行为。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土壤悬浮液的通用本构关系,其中颗粒重排时间由屈服应力和堵塞距离控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1]。






    [1] Origins of Complexity in the Rheology of Soft Earth Suspensions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1357-y
相关报告
  • 《在水悬浮液中制备即食少层石墨烯的研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1-09
    •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高强度和柔韧性,以及高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它被用于电子和光子学应用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与石墨烯发展相关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是,由于石墨烯具有强疏水性,几乎所有分散体(通常用于处理和处理所需)都是在有毒的有机溶剂中制备的,如N-甲基吡咯烷酮或N,N-二甲基甲酰胺。在这里,我们描述了如何用球磨机制备去屑石墨。产生的石墨烯是三到四层厚,∼500 nm直径平均以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可存储为轻固体形式;易分散于水介质中。我们的方法包括四个主要步骤:(i)机械化学将有机分子(三聚氰胺)嵌入石墨,然后悬浮在水中;(ii)清洗悬浮石墨烯,以消除大部分三聚氰胺;(三)稳定石墨烯片的分离;(四)冷冻干燥制得石墨烯粉。对于水悬浮液和干粉体,这个过程分别需要6-7天或9-10天。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特性,可用于许多科学和技术应用,包括毒理学影响评估和创新医疗器械的生产。
  • 《单模光纤阵列能否降低共封装光学器件的成本和复杂性?》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6-23
    •  【内容概述】据光电汇6月22日报道,当前,外部激光源与芯片组之间普遍采用保偏光纤(PMF)阵列,以确保硅光子器件光学性能所需的稳定偏振态。尽管保偏光纤具备偏振控制能力强的优势,但其高精度对准要求推高了制造复杂度,显著增加了封装成本。为此,英伟达(Nvidia)的Mehta及其团队提出了一种替代方案:用单模光纤(SMF)阵列取代保偏光纤,在不牺牲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可降低成本与复杂度。   该方案最核心的设计是“两级偏振跟踪电路”。研究核心在于证明:无需复杂或特殊的光子电路,仅通过简单设计就能替代保偏光纤,大幅节省封装成本。该方案面临的关键挑战在于:尽管单模光纤替代保偏光纤降低了连接器组装成本,但会在发射器输入端引入偏振不确定性。团队通过偏振跟踪光子电路解决了这一问题,而核心难点在于最小化其功率开销。此外,单模光纤需要特定类型的光输入/输出(I/O),这类I/O通常比传统方案插入损耗更高,进一步增加了光子链路的预算压力。因此,控制综合成本成为关键——否则单模光纤带来的成本与性能优势可能被抵消。   近期,该团队展示了测试芯片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基于保偏光纤和单模光纤的架构进行了详细的成本-性能分析。其中一款实验测试芯片 设计了一种光子电路,用于解决在光发射器输入端用标准单模光纤替代保偏光纤时,引入的偏振不确定性问题,通过利用光纤部署中的受控屏蔽环境,该电路旨在最小化电功率消耗开销。   这一突破不仅为高速计算领域提供了更经济的光互连方案,更揭示了硅光子学与传统光纤技术融合的潜力。随着AI与量子计算对带宽需求的指数级增长,共封装光学中“去PMF化”的趋势或将重新定义光电子封装的技术标准,推动数据中心架构向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