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钒酸钾K0.5V2O5用于非水系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9
  • 锂资源的稀缺性、分布不均匀以及逐年上升的锂消耗量导致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偏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在智能电网等大规模储能体系中的应用。在碱金属元素中,钠和钾的物化性质与锂相似,其在地壳中的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价格低廉,这些优点使得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有望应用于大规模储能体系。近年来,有关钠离子电池的研究非常多,而对于钾离子电池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与钠离子电池相比,由于K+/K的标准电极电势比Na+/Na的低,这使得钾离子电池的电压有可能比钠离子电池的高;另外,由于K+的溶剂化效应比Na+弱,致使钾离子的Stokes半径比钠离子小,所以钾离子电解液的电导率比对应的钠离子电解液要高,而且钾离子去溶剂化的过程比钠离子更容易。

      由于钾离子电池具备以上的特点,近几年,对钾离子电池储能体系的研究正在逐渐兴起。由于钾离子的半径比较大,目前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具有较大空隙的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上,但这类材料的密度普遍偏低,导致其体积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较低。相比之下,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密度较高,其已经应用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上并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目前,有关钾离子电池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报道仍然很少。   

      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青年千人朱禹洁教授(通讯作者)和郭林教授团队使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层状结构的钒酸钾K0.5V2O5,并研究了其作为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充放电机理。该材料的层间距高达9.50 ?,有利于钾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在10 mA g-1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该材料在3.0和2.6 V (vs. K+/K) 呈现出两个放电平台,其放电的比容量达到了90 mAh g-1。即使在2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仍具有60 mAh g-1的比容量,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同时,该材料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50圈后仍能保持其初始容量的81%。X射线衍射测试显示该材料在放电至1.5 V (vs. K+/K)时,其层间距缩小为9.06 ?,充电至3.8 V (vs. K+/K)时,材料的层间距恢复为9.50 ?,这种完全可逆的结构变化为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钾离子嵌入-脱出该材料的过程中,钒离子的价态在+4和+5价之间可逆转换。恒电流间歇滴定测试结果表明钾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对材料储钾过程的动力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为如何进一步提升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方向。

      相关结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 10.1002/adfm.201800670)上。

相关报告
  • 《深圳先进院高性能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25
    • 3月1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筹)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理论预言苯乙烯材料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基于大量的计算模拟数据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和非常小的体积膨胀。相关成果以[n]Phenacenes: Promising Organic Anodes for Potassium-Ion Batteries(《苯乙烯:有前景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题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DOI:10.1021/acs.jpcc.9b10930)上。 因为在成本和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钾离子电池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最佳替代者之一,从而被广泛研究;然而在负极材料端,因为钾具有比锂大的离子半径,使得常用的石墨、硅和微纳多孔等负极材料在嵌钾时负极端膨胀过大从而导致储钾容量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深圳先进院博士钟国华与其合作者基于高通量计算、第一性原理材料设计,提出了用苯乙烯材料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想法。研究人员在由苯乙烯构成的多孔或层状晶体材料中嵌入/脱出钾离子,研究整个静态和动态过程。大量数据结果指明,在苯乙烯类材料中嵌入钾离子,理论比容量可高达700 mAh/g以上,且在嵌入/脱出钾离子的过程中,材料的体积膨胀率小于50%。另外,该材料也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较小的开路电压,使之提供较大电压窗口。这些数据表明苯乙烯比石墨等材料在储钾和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该研究得到深圳市基础研究布局项目和孔雀计划项目的资助支持。 苯乙烯材料(上)在嵌入钾时的理论比容量(左下)和开路电压(右下)与其它材料的对比
  • 《KCrS2阴极具有相当大的循环性和高速率性能:钾离子电池的第一个K+化学计量层状化合物》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1-08
    • KCrS2是一种稳定的高速率层状材料,可作为钾离子电池的阴极。据我们所知,KCrS2是唯一一种化学计量量为K+的层状材料,它能与石墨阳极相结合,实现全电池结构。铬(III)/ Cr(IV)氧化还原在KCrS2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LiCrS2 NaCrS2已知经验S2−/ S2 2−氧化还原。O3 KCrS2首先应承担向P3 K0.39CrS2和随后出院O′3高K0.8CrS2交付的初始放电容量71 mAh克−1。下面的充电/放电(C / D)显示良好的可逆性O′3之间K0.8CrS2和P3高K0.39CrS2保留≈90%的初始容量在1000年连续周期。费率表现也值得注意。一个C / D率增加100折(0.05 - 5 C)减少了可逆容量只有39%(71 mAh 43克−1)。软硫化物骨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速率性能,可以有效地缓冲K+脱插入/插入时产生的应力。之间的转换在P3 K0.39CrS2和O′3高K0.8CrS2材料主要驻留在P3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突然尺寸变化和允许的K +扩散通过宽敞的移动网站。结构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坚定地支持这一推理。 ——文章发布于2018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