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届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2023年8月21-25日)》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3-05-17
  • 2023年第88届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IFLAWLIC 2023)于2023年8月21-25召开,国际图联是图书馆的全球代言人,代表着图书馆界的利益并致力于改善全球服务。我们受益于强大的会员资格、充满活力的专业社区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国际图联大会IFLA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WLIC)是领先的国际会议,致力于实现我们的专业对高质量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以及获取信息的承诺。国际图联全球愿景的目标将成为本届大会的中心主题。以Let's work together,let's library为座右铭,我们探索图书馆如何为包容性社会做出贡献,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关键主题包括个人发展、阅读的刺激、语言和数字技能的发展、自由获取文化、数字知识和创新。

    IFLA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WLIC)是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的大会和大会(理事会至2008年)。它是图书馆和信息服务部门的国际旗舰专业和贸易盛会。第88届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IFLAWLIC 2023)是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的年度会议。第88届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IFLAWLIC 2023)致力于图书馆和信息服务领域。这是东道国展示其所在地区和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状况的机会。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发展; 激励阅读; 语言和数字技能发展; 免费获得文化; 数字知识与创新。



    报名截止日期:2023-5-16

    注册截止日期:2023-8-20

    现场登记日期:2023-8-21


    https://2023.ifla.org/

    https://www.ifla.org/news/ifla-wlic-2023-registration-now-open/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529810
相关报告
  • 《探索图书馆新趋势:参加第88届国际图联大会的见解和反思》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3-10-09
    • 本文介绍了笔者参加 2023 年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第 88 届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WLIC 2023)部分会议的主要见解。第 88 届 WLIC 展示了图书馆作为创新和知识中心不断发展的形象。大会以“让我们携手合作,让世界‘圕’起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 100多个国家的 3000 多名代表,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图书馆作为充满活力知识中心的认知。本文探讨了大会的十场分会,讨论的主题包括负责任的 AI 使用、受控数字借阅、确保图书馆可访问性以及 AI 在学术图书馆中的变革潜力等。与会者强调了 AI 的潜力,同时也突出了隐私、偏见和信息素养教育等问题。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观察和对学者和专业人士的访谈。讨论反思部分强调了 AI 在图书馆中的潜力,强调了隐私、透明度和 AI 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毒性领导”、图书馆出版、网络安全和包容性工作,强调领导层必须意识到“毒性领导”的危害性,明确促进包容性、与残障社群合作、员工培训和“面向所有人的设计”的重要性。总之,本文为图书馆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提供了有关 AI整合、工作场所挑战、数字借阅实践和确保包容性等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 图书馆 新趋势 国际图联 2023 年,第 88 届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WLIC)在荷兰鹿特丹举行,以“让我们携手合作,让世界‘圕’起来”为主题。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盛会,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3000 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平台,激励与会者们思考如何将“图书馆”这一名词变成动词——“圕起来”!这一主题重新点燃了人们积极参与、共享和创造知识的激情,为全球图书馆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隆重的开幕式吸引了荷兰王室政要等高级官员的参与,突显了本次大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大会规模庞大,设置了包括卫星会议在内的约 230 场会议,规模堪称空前。这些会议涵盖了众多热门话题,其中包括图书馆空间场所和文化环境、数字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 AI)以及其他新兴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这些热门话题反映了图书馆界在适应新兴技术和数字化时代方面的关切和不懈努力。笔者参加了多场相关会议,本文所要报告的十个主题中,除了个别主题外,基本和 AI或数字技术有关 : Session ID: 077 为负责任的 AI“圕”起来 Session ID: 079 “毒性”图书馆和领导力?——应对困难工作环境的策略和方法 Session ID: 090 受控数字借阅 Session ID: 096 如何使图书馆对每个人都具有可访问性和欢迎性 Session ID: 105 从古腾堡到 ChatGPT:AI 是否会改变学术和研究图书馆的使命? Session ID: 112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 ChatGPT 时代培养批判思想家, Session ID: 119 AI,伙伴还是竞争者?——对政府、信息和法律的影响 Session ID: 146 AI 图书馆员:威胁还是机遇? Session ID: 165 大流行后的版权:数字化、AI 和其他新兴问题 Session ID: 172 人工现实/虚拟现实、元宇宙、沉浸技术:图书馆可持续社区的新方法 这些会议吸引了全球图书馆与信息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讨论 AI、ChatGPT 以及 它们在图书馆、教育、伦理、法律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影响。这些研讨为我们提供了关 于这些领域内的挑战和机会的深刻见解 方法 数据采集: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获取关于各个会议的信息。首先,我们亲自参加了这些分会议并积极参与讨论,同时记录了会议期间的重要观点和研讨内容。此外,我们对 每个会议的背景和议程进行了广泛的网络调查,包括大会网站和存放会议论文全文的 IFLA机构库等数据来源,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和背景资料。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每个会议的背景和关键议题。 观察总结:我们的研究还包括了对会议的观察和总结。在会议期间,我们仔细观察了与会者的互动、主题演讲、小组讨论和其他相关活动。这些观察让我们能够捕捉到与会者 的情感反应、合作关系和重要讨论的动态。后续,我们对这些观察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提炼出会议的关键要点和趋势。 采访:在会议期间,我们采访了三位第一次参会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学者,分别是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吴昌洪馆员和来自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两位博士生王超和 佟昕瑀。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澳门旅游学院图书馆的李嘉汶馆长,以及来自加拿大温莎大学图书馆的刘国英研究馆员。采访旨在获取与会者的感受与见解,特别联系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我们就他们参加的具体分会议进行了深入交流,洞察了他们的观点和对中国图书馆界的建议。这些采访提供了宝贵的个人经验和观点,丰富了我们对各个会议的理解与分析。 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我们得以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多场会议的内容、趋势和与会者的感受,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见解。 2 参会者亲身经历总结及其对中国图书馆界的启示 2.1 为负责任的 AI“圕”起来 当讨论 AI 在图书馆领域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时,会议突出了以下一些值得中国图书馆界借鉴的要点[1]。首先,AI 在知识获取方面提供了诸多好处,如描述、推荐、摘要和翻译等,但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伦理挑战,包括偏见、劳工权益、平等、可理解性不足以及机密性风险。这些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直接相关,如性别平等(SDG 5)、减少不平等(SDG 10)以及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SDG 8)。其次,IFLA 关于图书馆和 AI 的声明是一份重要文件,阐明了图书馆对 AI 伦理的观点。中国图书馆界可以关注和借鉴这类国际组织的声明,以制定本国的伦理准则。会议还深入探讨了图书馆如何在应用 AI 于图书馆服务时识别伦理问题,并提供了建立、实施和维护负责任应用的指南。这对中国图书馆界在应用 AI 时保持伦理敏感性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另外,AI 的信息素养和公民信息素养被视为日益重要的内容,因为 AI 越来越成为公民信息素养的一部分,中国图书馆界可以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融入 AI 的解释和使用。最后,AI 可能引发版权问题,特别是与 AI 艺术相关的版权问题。这些要点强调了伦理和法律问题在 AI 应用于图书馆领域时的重要性,为中国图书馆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图书馆界需要密切关注这些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环境中,以确保遵守版权法规。 2.2 “毒性”图书馆和领导力?——应对困难工作环境的策略和方法 该会议着重关注了图书馆工作中的困难工作环境以及应对策略,如员工疲劳、“毒性领导”及其在工作场所的滥用,这些问题可能对员工的表现、留任率和满意度产生不利影 响[2]。这些挑战不仅在国际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可能在中国图书馆界中同样存在。了解并应对毒性领导至关重要,中国图书馆界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从中学习如何减轻其对员工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领导质量。另外,会议还强调了韧性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个人和组织韧性,以及应对压力和“毒性领导”的方法。最后,多元化和边缘化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议题,在处理工作场所中的边缘化问题时,对少数族裔员工的支持至关重要。研究还表明,员工福祉和组织韧性是成功应对危机、压力和“毒性领导”的关键因素,中国图书馆界可以考虑如何在组织中提高员工福祉和组织韧性。这些要点提供了有关应对图书馆工作中困难环境的策略和方法,为中国图书馆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 2.3 受控数字借阅 会议着重关注了“受控数字借阅”(Controlled Digital Lending, CDL)相关话题,这对中国图书馆界同样具有重要启示。首先,了解受控数字借阅是如何将实体书籍以数字形式 提供,以及如何确保合法性十分关键,尤其在数字化转型时代,这将是需要中国图书馆界展开研讨的关键议题。其次,了解相关的法律和理论框架,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合规实施CDL 实践也至关重要,遵守国内外法律法规应当始终作为核心原则与重要基础。最后,考虑 CDL 的可持续性,包括长期保存数字文献等,有助于确保数字文献的长期可访问性和安全保存。总之,这些要点突出了受控数字借阅作为数字化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实际应用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考虑[3],有助于中国图书馆界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优化自己的数字化服务。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图书馆实施 CDL 的实际案例和经验,中国图书馆界可以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引入这一实践并提高资源共享效率。 2.4 如何使图书馆对每个人都具有可访问性和欢迎性 会议强调,领导和管理在创造可访问和包容的图书馆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4]。首先,领导层应将可访问性和包容性融入图书馆的使命和价值观,并建立相应政策[5]。此 外,要与残障社群密切合作,定期评估残障人士对图书馆服务的接受程度,此举有助于确保图书馆服务真正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6]。欧美流行观点普遍认为,残障人士无法使用图书馆并非残障人士自身的问题,而是图书馆的设计和配置出现了问题[7]。这意味着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这一环境不仅是对残障人士友好的,而是要能适应每个人的需求,无论其是否身患残疾。员工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培训图书馆员工和残障人士一起工作,同时了解适应各类残障群体的术语和需求,以确保图书馆服务对每个人都是开放和包容的。最后,建立与残障社群的合作关系对于确保图书馆服务实现真正的包容性至关重要,这需要倾听来自不同残障组织的声音,以便更好地了解其需求与期望[8]。中国图书馆界可以从这些要点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创建更具可访问性和包容性的图书馆环境,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享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2.5 从古腾堡到 ChatGPTAI 是否会改变学术和研究图书馆的使命 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GC(AI 生成内容)技术在当下彻底改变了图书馆尤其是学术图书馆的运作模式,通过提供更好的信息搜索功能和个性化推荐内容来重新定义图书馆服 务。当然,这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 AI 回复可能导致某些信息脱离上下文,进而影响用户满意度和信任度。尽管如此,AI 仍然为提高科研完整性和学习效果提供了重要帮助。未来,图书馆将在各个层面受到 AI 的影响,包括其员工与读者。因此,图书馆需要积极考虑如何引领和管理这一技术,以适应不断演变的环境。同时,大语言模型也在改变着学术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期刊提交政策、版权法律与法规、评价或评估流程等。图书馆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思考如何将其整合到未来的运营中[9]。中国图书馆界可以从这些要点中汲取经验,更好地了解 AI 对图书馆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应对挑战和利用机会,以确保继续提供高质量服务,比如系统地培训员工以适应新技术和利用 AI 提供个性化服务。 2.6 在 ChatGPT 时代共同培养批判性思维者 会议关注了 AI 素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10]。随着 AI 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教师和学生需要了解 AI 工具的潜力和限制,以更负责任和有效地利用它们。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素养或数字素养专家,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协助教师和学生提高 AI 素养。 教育活动与 AI 工具的整合也是关键,这可以通过将 AI 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相结合来实现,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11]。特定于课程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AI工具。ChatGPT 等工具在信息素养课程中的应用极具推广潜力,但需要审慎地考虑具体该如何利用它们,以确保它们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提高[12]。同时,与AI 工具使用相关的风险和伦理问题也需要关注。图书馆员和教育者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使用 AI 工具的潜在风险,包括欺诈、数据隐私泄露和信息伦理挑战等,并教导他们该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此外,研究 AI 工具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以及制定风险规避策略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AI 工具的局限性,并培养他们的信息鉴别能力和伦理观。中国图书馆界可以从这些要点中汲取经验,特别是在整合 AI 素养和信息素养方面,以及培养学生在 AI 时代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7 AI,伙伴还是竞争者?——对政府、信息和法律的影响 会议强调了 AI 对政府工作尤其是涉及信息领域的重要影响[13]。中国的政府机构和图书馆应认识到 AI 的快速发展对其服务效率、信息管理和法律文献处理的重要性。首先, AI 技术在数字知识的处理和管理方面具有潜力,可以用于更有效地组织和提供信息资源,以满足公众和政府的需求。其次,通过利用 AI 技术,可以开发更智能的搜索工具,用于查找政府信息和法律文献。特别是中国的法律图书馆可以考虑采用这些技术来提供更高效的检索服务,提升信息获取的质量。此外,讨论了 AI 如何影响政府、信息和法律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中国的政府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有机会积极参与跨领域合作,以更好地适应 AI 带来的挑战,提高信息共享和协作水平。最后,AI 引发了一系列政策和伦理问题,对此,中国图书馆界应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制定适当的政策和伦理准则是必要的,要确保 AI 的合理使用,最大程度减少其负面影响。综上所述,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可以借鉴这些要点,更好地应对 AI 对其工作的影响,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公众需求,同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8 AI 图书馆员:威胁还是机遇? 会议强调了 AI 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潜在应用和影响。中国图书馆界可以深入研究如何整合 AI 技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演讲者提及了 AI 的历史渊源,包括 古希腊时代是否已经使用了 AI 等内容。中国图书馆界可以关注这些历史渊源,以更好地理解 AI 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此外,会议讨论了 AI可能会图书馆员带来的威胁和机遇[14]。中国图书馆界员应思考如何应对 AI 可能带来的挑战,并积极利用其所带来的机遇,如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和创新服务模式。演讲者分享了他们在全球帮助图书馆改进的经验,这对中国图书馆界来说是绝佳的学习资源,可以借鉴其成功案例和做法,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总体而言,会议强调了图书馆需要积极应对技术变革,并将其视为提高服务质量和适应用户需求的机会。中国图书馆界应密切关注 AI 的未来发展趋势,规划战略决策,以更好地为更多用户提供服务。 2.9 疫情后的版权:数字化、AI 和其他新兴问题 疫情对全球图书馆产生了深远影响,迫使它们迅速将服务转移到在线平台上。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其 CDL 使用增加。中国图书馆界可以研究这些在线服务的实践经验,以更 好地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演讲者介绍了加拿大图书馆协会版权委员会如何分析法律框架,为加拿大 CDL 的增加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图书馆界提供了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借鉴范例。此外,演讲者分享了 IFLA 有关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版权挑战的报告结果,以及与 AI 相关的新兴版权问题。中国图书馆界可以从这些报告中了解全球范围内的版权趋势和问题。最后,演讲者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立法角度呈现其观点,中国图书馆界可以关注国际知识产权法律的最新发展,以更好地应对跨国版权问题。总体来说,这个会话为中国图书馆界提供了关于数字化、版权和 AI 等问题的全球视角,并借鉴国际经验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15]。 2.10 人工现实/虚拟现实、元宇宙、沉浸式技术——可持续社区图书馆的新方法 会议讨论了人工现实/虚拟现实、元宇宙、沉浸式技术等技术对建设可持续社区图书馆的助益[16]。首先介绍了一个名为 XR Cone 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功能 ,及其如何服务于社区图书馆[17],这为中国图书馆界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使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来丰富图书 馆体验的案例参考。此外,还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自定义的 VR 体验以提高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果[18],该案例能使中国图书馆界得以关注如何将沉浸式技术应用于不同学科,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会议还展示了新加坡图书馆所采用的 AR、VR 等沉浸式技术,如沉浸式叙事室、AR/VR 展览、全景图书馆导览等,这些技术带来了包括提升参与度、可访问性和增强学习体验等好处[19],并讨论了采用这些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中国图书馆界可以从该案例中了解如何将沉浸式技术纳入其服务中,以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会议最后介绍了印度兽医与动物科学大学在 AR/VR 领域的成功经验,其借助沉浸式技术为兽医和动物科学的教育与培训提供了新的可能,也进一步启发了以图书馆员与学科专家的合作模式推动教育创新[20]。这些要点强调了沉浸式技术如何为图书馆和社区提供新的可持续发展机会,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纳入图书馆服务中,对中国图书馆界在数字化教育和创新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3 会议的关键发现、分析和反思 澳门旅游学院图书馆的李嘉汶馆长总结了她在“毒性”图书馆工作环境和新领导力方面的重要见解和反思。在 3.2 介绍的“‘毒性’图书馆和领导力?——应对困难工作环境 的策略和方法”会议中,李嘉汶馆长在会上分享了“毒性”工作环境对员工表现的影响,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这种负面文化。她强调了“毒性工作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降低生 产力、导致不信任、引发内部冲突和歧视等问题,以及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通过她的分享,与会者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正置身于“有毒的”机构文化中,也能进一步提高管理者 的警觉性,以防止欺凌等问题在机构文化中滋生[21-22]。李嘉汶馆长还回顾了其他演讲者关于工作场所“微歧视”(microaggression)[23]的例 子。她强调员工在遭受不公平待遇时可能面临严重的心理和健康问题[24]。解决“微歧视”的一个有效方案是由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发起的“请以我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MY NAME)”的项目[25],旨在促进公平、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核心价值观。该项目允许每个人使用他们选择的名字和性别,无需解释或证明决定的合理性。惠特曼学院的傅平馆长回应说,这种做法当前在美国十分普遍。 李嘉汶馆长也认同了其他会议演讲者分享的权力基础理论[26],认为这一理论有助于领导者了解权力的不同类型,建立信任并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以推动图书馆的变革。她赞 同这样的观点,指出建立信任和确保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非常重要,领导者和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解决工作场所的欺凌问题。李嘉汶馆长认为,这些讨论突显了“毒性工作环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改善职场文化的第一步,不同利益相关者都有责任做出改变。此外,李嘉文馆长还回顾了她参加的另一场关于职业发展的会议中,有一个名为“辅导项目”(Coaching Initiative)的互动环节[27],旨在提高个人绩效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以巩固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机会。这个项目自 2018 年以来在 IFLA 已经推行了六年,这些都是值得中国图书馆界借鉴的。 来自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博士生王超和佟昕瑀分享了他们在信息素养分会(主题为“在 ChatGPT 时代共同培养批判性思维者”)上汇报的内容与经验,并提供了对会议内 容的深入分析。他们着重探讨了 ChatGPT 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关注了 ChatGPT 的研究领域和争议,并探讨了这些讨论对他们所在的学术领域的影响。王超和佟昕瑀认为,ChatGPT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风险,特别是在信息准确性和来源识别等方面。他们的研究强调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帮助用户辨别与避免不准确或带有误导性的信息方面。他们认为,在 ChatGPT 时代,信息素养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GC 应用至关重要。 与其他演讲者不同,王超和佟昕瑀采取了批判的视角,从 ChatGPT 的“阴暗面”出发,指出了其语言生成逻辑及缺陷。他们认为,ChatGPT 最大的局限性是“AI 幻觉”(AI Illusion)问题,即 ChatGPT 可能会输出具有欺骗性的错误信息,使用户在没有核查其真伪的情况下难以辨别[28-29]。这意味着 ChatGPT 的答案不能被简单视为“事实”,而只能被视为基于数据模式的一个可能答案。用户在发布内容之前需要进一步验证信息的准确性,以避免落入“AI 幻觉”的陷阱。王超和佟昕瑀在会上展示了 ChatGPT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三大场景[30]中的场景化应用实例,包括制定旅游计划、设计研究计划和生成产品评价等情境。通过与 ChatGPT 的问答交互实验,他们发现了 ChatGPT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编造虚假信息、虚构信息来源、破坏信息伦理等风险,这些风险对用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增强信息意识和能力、坚守信息伦理原则应当被视为能帮助用户更好应对 ChatGPT 所带来风险挑战的重要手段。王超和佟昕瑀最后指出,ChatGPT 代表了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因为其具备生成流畅文本的更优能力,标志着通用 AI 时代的到来。然而,在实际应用中,ChatGPT 的缺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在这一背景下,提升使用者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这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ChatGPT,以实现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人机协同发展[31]。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吴昌洪馆员的感悟和思考则为高校信息素养馆员提供了宝贵见解,特别是在面对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 时,该如何引领学生面对挑战和机遇。 吴昌洪认为,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首先应该跳出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素养教学中,简单的跟踪式教学已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 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图书馆员尤其是信息素养馆员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面对高速发展的AI 工具。不仅要教授其使用,还需要强调批判性思维和伦理意识[32]。其次,图书馆员应该扩展和延伸经典的 ACRL 信息素养框架,将其应用至生成式 AI 技术和 AI 素养教育。生成式 AI 技术可能对信息素养和 AI 素养的各个环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馆员可以在框架的各个层面中强调 ChatGPT 的影响和挑战,从而提高学生的意识和 AI 素养能力。此外,还需要教育学生注重对权威信息的评估,生成式 AI 工具可以缩短与信息的交互时间[33],但也可能使学生忽视对信息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判断。信息素养馆员的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如何评估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这需要引导学生不仅仅是寻找信息,还要对信息来源和内容进行客观评估。 吴昌洪强调,信息素养和 AI 素养教育不应仅限于 AI 工具的使用,还应关注信息的质量和深度。通过训练学生有效使用 ChatGPT 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素养馆员可以有针 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吴昌洪充分肯定了 AI 工具积极的一面,她认为 AI 工具的应用可以促进全球学术参与和降低语言壁垒[34],帮助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参与到英文学术交流中。信息素养馆员可以在教学中着重介绍和教授相关工具的使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理解国际学术资料。最后,吴昌洪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应该采取教学策略,比如对比式研究。在教学中,进行 ChatGPT 与常规学术检索的对比研究是有益的,这种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成式 AI 工具的优点和限制,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总之,面对生成式 AI 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不断演进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吴昌洪馆员的建议强调了开放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信息伦理的重要性[35],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更好应对 AI 工具所需的关键技能来自美国惠特曼学院图书馆的傅平馆长回应了王超、佟昕瑀和吴昌洪的观点, 他认为ChatGPT 和其他生成性 AI 工具在图书馆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如写作辅助、语言翻译、教学支持等。然而,傅平认为也应该重视一些重要问题,如隐私、偏见、透明度,更要重视图书馆员自身 AI 素养的提升。他强调,AI 技术的教育和培训至关重要,应当确保图书馆员和用户都能够充分理解和利用这些工具。总之,傅平认为 AI 工具将在图书馆中引起深远的影响,需要谨慎地评估和应对其中的挑战。 来自加拿大温莎大学图书馆的刘国英研究馆员作为 IFLA 图书馆出版特别兴趣小组的成员之一,参与了名为“图书馆出版的全球影响”的卫星会议,该活动于 2023 年 8 月 19 日在荷兰海牙国家图书馆举行。会议包括四个重要的专题讨论和一场小组讨论,深入研究了图书馆出版对全球的深远影响。此外,特别兴趣小组还在 2023 年 8 月 22 日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共同努力,扩大图书馆出版的全球影响”的开放性会议。刘国英研究馆员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绘制图书馆出版世界地图:揭示幕后的全球格局与合作”的演讲,分享了IFLA 全球图书馆出版地图项目的背景和进展,以及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未来计划。刘国英研究馆员还参与了由 IFLA 信息技术部门组织的“数字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迈向更多的网络安全:图书馆的概念、趋势和最佳实践”的演讲,突出了数字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该报告吸引了多元化的观众,并与其他杰出嘉宾一起分享了创新项目。除了专业讨论,刘国英研究馆员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互动,通过不同活动建立了新的国际联系。
  • 《第83届国际图联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报告(WLIC)》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7-11-09
    • 2017年国际图联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在弗罗茨瓦夫举办,一个坐落在西部波兰奥得河畔的美丽城市,会议时间为8月19日-25日。来自122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除了壮观的开幕式——第一次采用网络的形式——大会包括许多分会场,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广泛,如版权和其他法律事务,组织变革中的知识管理,开放链接的数据,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国际法律机构如何向公众告知专业发展和适应图书馆和图书馆空间的新角色。今年会议的新内容是发布了若干动态平台,包括世界图书馆地图的启动(收集和分享全球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和在线投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