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Deccan抢占先机,一款超亿美元专利杀虫剂获本土首登!》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14
  • 编者按:
    近日,印度deccan获三氟苯嘧啶的本土原药登记,成为印度首家获准该新型介离子杀虫剂原药登记的公司,登记产品为94%%三氟苯嘧啶原药。这一重要进展,为三氟苯嘧啶在全球进一步扩大市场版图奠定了基础。据悉,三氟苯嘧啶对传粉昆虫如蜜蜂等没有不利影响,在消除害虫的同时有望平衡生态保护,被视为替代有抗性问题的传统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等的潜力新品种
    [1]
    ,预估年峰值销售额将达到1.5亿美元。
    三氟苯嘧啶是一款由杜邦(现科迪华)开发的第一个商品化的介离子嘧啶酮类杀虫剂,具有吡啶并嘧啶二酮核心结构,CAS号为1263133-33-0。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将三氟苯嘧啶归类为Group 4E,介离子类杀虫剂,目前介离子类杀虫剂还有Dicloromezotiaz、fenmezoditiaz。Fenmezoditiaz是由巴斯夫研发的介离子类杀虫剂,是继杜邦(现科迪华)三氟苯嘧啶和二氯噻吡嘧啶之后成功研发的第3个介离子类杀虫剂。
    作为一款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科迪华首先将三氟苯嘧啶开发用于水稻,防治水稻飞虱、叶蝉等,特别是防治褐飞虱。此外,三氟苯嘧啶可与四唑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混配,还可与杀菌剂异噻菌胺、氟唑菌苯胺、三环唑等配伍,用于育苗箱、种子处理等。
    海外及中国市场登记、上市品种盘点
    基于三氟苯嘧啶水稻用的巨大体量,其主要应用市场为亚太地区,而中国也成为了其最重要的销售市场。
    从2016年到2021年,杜邦(现科迪华)陆续在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等各个国家推出了以三氟苯嘧啶为活性成分的单剂及复配品种,满足不同国家和市场扩张的需求。
    在中国市场,科迪华于2017年首次登记了96%三氟苯嘧啶原药和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随后,多家企业陆续推出了三氟苯嘧啶与其他活性成分的复配制剂,如10.7%氯虫苯甲酰胺+8.3%三氟苯嘧啶悬浮剂、3%阿维菌素+8%三氟苯嘧啶悬浮剂等,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飞虱。2021年,科迪华又推出了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
    在印度市场,科迪华于2016年首次登记了三氟苯嘧啶原药,专供出口。2018年,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在印度获准登记,用于防治水稻害虫,特别是抗性褐飞虱。2022年,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也获得了登记。
    在其他亚洲国家,三氟苯嘧啶也陆续获得登记。韩国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登记了三氟苯嘧啶与其他成分的复配制剂,用于防治水稻害虫。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登记了106 g/L三氟苯嘧啶悬浮剂,用于防治水稻褐飞虱等害虫。日本于2018年和2019年登记了三氟苯嘧啶与其他杀虫剂的复配制剂。
    在北美市场,美国于2017年批准了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的进口许可,加拿大同年也登记了三氟苯嘧啶原药。
    截至目前,三氟苯嘧啶尚未获得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登记许可。
    纵观科迪华目前在全球登记的三氟苯嘧啶产品,我们发现如下特点:
    (1)从剂型来看,登记的主要剂型为悬浮剂;
    (2)从复配成分来看,多与双酰胺类产品如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复配;还可与异噻菌胺、噻酰菌胺等杀菌剂进行复配;
    (3)从登记布局来看,亚太地区为主要登记市场,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
    三氟苯嘧啶专利及相关合成、生产概况
    2010年,杜邦公司申请了一系列关于这种化合物的专利,包括PCT国际专利、欧洲专利、美国专利、中国专利等,这些专利尚处于专利期内,于2030年8月到期。主要专利名称为"Mixtures of Mesoionic Pesticides"。
    如下为三氟苯嘧啶公开的三条合成路线。1以2- 氨基吡啶和间三氟甲基碘苯为起始原料合成三氟甲基嘧啶的方法。但仍存在如三氟甲基碘苯不易得、副产物较多、反应不易控制等特点;2直接从2-[3-(三氟甲基)苯基 ] 丙二酸二甲酯出发,进一步制成酰氯后与N-(5-嘧啶基)甲基-2-吡啶胺制备三氟苯嘧啶;3以2- 氨基吡啶和间三氟甲基苯乙酸为原料制备三氟苯嘧啶,避免了偶联反应所需要的无水无氧环境,条件温和,原料易得。
    图1:合成路线1
    图2:合成路线2
    图3:合成路线3
    就上述合成路径来看,其合成绕不开两个关键中间体:N-(5-嘧啶基)甲基-2-吡啶胺、2-[3-(三氟甲基)苯基]丙二酸。近两年,关于这两个核心中间体的研究与生产也陆续展开。
    2023年9月,江西汇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4.12吨间三氟甲基苯乙酸甲酯、99.475吨N-(5-嘧啶基)甲基-2-吡啶胺等三氟苯嘧啶中间体项目在相关网站拟审批公示,其中,间三氟甲基苯乙酸甲酯是合成2-[3-(三氟甲基)苯基]丙二酸的中间体。
    2024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连续流合成2-[3-(三氟甲基)苯基]丙二酸的方法,在反应时间、产率和选择性方面较传统间歇法有显著优势,该连续法合成2-[3-(三氟甲基)苯基]丙二酸总反应时间为18分钟、总分离产率为73%,为三氟苯嘧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写在最后
    三氟苯嘧啶作为新型介离子杀虫剂,在水稻害虫防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对传粉昆虫的低毒性特征,符合当前生态友好型农药的发展趋势。然而,该产品目前主要在亚太地区应用,未来如何拓展至欧美等发达市场仍面临挑战。此外,Dicloromezotiaz、fenmezoditiaz等其他介离子杀虫剂的出现,预示着这一类别农药可能迎来快速发展期,企业可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布局相关产品和技术研发。
    参考文献:
    [1]Risk Assessment of Triflumezopyrim and Imidacloprid in Rice through an Evaluation of Residual Data.DOI: 10.3390/molecules27175685
    [2]Efficient continuous synthesis of 2-[3-(trifluoromethyl)phenyl]malonic acid, a key intermediate of Triflumezopyrim, coupling with esterification-condensation-hydrolysis
    Yuexiang Liu, Xiangqiao Yang, Tong Lin, Guantian Yang, Xiaoyong Xu, Bubing Zeng, Zhong Li, Weiping Zhu, Xuhong Qian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2333.htm
相关报告
  • 《印度BAL将于7月上市一款含氯虫苯甲酰胺的新型杀虫剂》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26
    •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 报道:近日,印度农化企业Best Agrolife Ltd (BAL)宣布即将推出一款新型专利杀虫剂产品Nemagen,以应对日益严重的鳞翅目害虫问题。该公司已获得Nemagen的本土制造登记,计划于7月正式上市。 据了解,近年来鳞翅目害虫的寄主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对现有农药产生了抗药性。这导致农作物受害率高达30-50%,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面对这一挑战,开发先进的杀虫剂解决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Nemagen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虫剂,其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创新的原药分子组合,包括氯虫苯甲酰胺、氟酰脲和甲维盐,可有效控制各种害虫,尤其是针对鳞翅目害虫如嫩枝和果实蛀虫,还对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Nemagen的多功能性使其可以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使用,适用范围涵盖蔬菜、大田作物、水果作物和豆类等多种作物。这一特性有望满足农业市场的迫切需求,为农民提供更有效的病虫害防治选择。 根据市场分析,该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630亿印度卢比(约合7.53亿美元)。BAL表示,他们有信心在产品推出的头两年内占据50亿印度卢比(约合0.6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查看全部内容 
  • 《自动驾驶:一片蓝海 各国抢占先机》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yxzhou
    • 发布时间:2018-06-20
    • 5月28日,第十四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北京举行。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们体验试运行的无人驾驶巴士,时速为20公里。车上配有一名工作人员,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欧盟委员会日前公布自动驾驶时间进度表,力争到2020年实现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和在城市的低速自动驾驶,在2030年步入完全自动驾驶社会。为此,欧盟将投入4.5亿欧元用于支持数字化和自动化。欧盟希望通过这一战略,力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旨在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根据欧盟委员会报告,目前,可协助驾驶员操作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欧盟市场上出现,支持有限情况下自动驾驶的汽车正在测试中。 欧盟的目标是最终发展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这其中有两个时间节点和两个阶段目标——到2020年,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自动驾驶和在城市里低速自动驾驶,例如垃圾车、代客泊车都可以实现低速自动驾驶,而城市旅游班车、小型运输车、公交车等可以实现短距离或有人工监督条件下的自动驾驶。随着技术的革新,车辆的性能将得到升级,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从而拥有更长的运行时间、更远的行驶距离、更快的驾驶速度、更加智能的系统,最终到2030年从有限自动驾驶升级到完全自动驾驶。 交通在欧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欧盟该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100万。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新市场将在未来呈指数级增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据推算,随着向自动驾驶社会过渡,到2025年前,欧盟的汽车产业和电子电器行业将创造总计8000亿欧元的市场。 欧盟委员会主管交通事务的委员布尔茨指出:“欧盟这一举措旨在为未来交通发展铺平道路,使欧洲人可以从安全、清洁、智能的交通工具中获益。”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欧洲的自动驾驶研发正在稳步推进,欧洲各大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自动驾驶计划。据英国广播公司和彭博社报道,宝马、戴姆勒、大众、捷豹、博世都在本国或其他国家进行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 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是难点 与欧盟的雄心相伴的,是需要面对的各种挑战。欧盟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两大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键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如导航、电信和道路设施的创新发展。 “9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失误造成,而无人驾驶技术和车联网将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欧盟内部市场、工业、创业与中小企业委员埃尔兹贝塔比恩考斯卡说。 然而,人们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质疑一直存在。今年3月,优步公司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撞死一名路人,这是全球首起由自动驾驶汽车造成的行人死亡事件,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因此受到打击。“由于技术不成熟,各国也在犹豫是否将它们放在公共道路上。”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亚历山大萨莫拉诺说。 欧盟委员会表示,计划为无人驾驶进一步开发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和相关车辆导航技术,以提高定位和数字地图的完整性、精准性、可靠性。 基础设施是欧洲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又一屏障。无人驾驶车辆必须与非自动驾驶车辆、行人、非机动车共享道路或街道。因此,需要保证整体道路安全,而不仅仅是自动驾驶使用者的安全,《自动驾驶》一书作者之一安德烈亚斯赫尔曼称,在美国有足够的空间为自动驾驶汽车设置专用车道,但是欧洲虽然拥有技术,却很难找到空间。 为此,欧盟计划在2022年前为所有新车均配备具有通信功能的“车联网”模式,把自动驾驶与车联网融合发展,实现真正的智能交通管理,使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复杂的城市公路上安全行驶。此外,为无人驾驶提供更安全、优质的道路设施和交通规划,使技术与设施良好适配。 无人驾驶技术存在安全隐患,随之而来的是责任判定问题。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发布的一份初步报告显示,优步无人驾驶车撞人事件肇事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在撞击6秒前观察到行人,但由于系统对行人分类不准确,导致路线规划失灵。欧盟委员会建议自动驾驶车辆配备数据记录仪,以便判定事故发生时是车辆自动系统还是驾驶员在驾驶,并出台相关汽车保险和赔偿制度。 欧盟表示,还有必要尽快应对新出现的道德问题,以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欧洲的价值观。据《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将建立一个道德专家团队,为无人驾驶程序在上路运行过程中面对各种情况设计答案。据彭博社报道,德国已经要求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加入道德准则,优先考虑人类,而不是动物或其他物体,以确保行驶过程中始终将人的安全摆在第一位。 各国抢占技术和市场先机 在实现自动驾驶的全球竞赛中,不少国家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抢占技术和市场先机。 今年4月,比利时官方公报发布了一项法令,允许完全无人驾驶的车辆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有限测试。大多数比利时民众对自动驾驶的前景也抱有期望,研究显示,2017年有69%的比利时公民质疑自动驾驶的安全性,2018年则降到了50%。欧盟称,德国、法国、英国、瑞典、荷兰等都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自动驾驶测试。 美国的谷歌、特斯拉、通用等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都对未来自动驾驶技术作出明确规划,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拥有52个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放测试基地;英国已有4个城市允许无人驾驶车测试;以色列和法国已放开无人驾驶个案测试;德国允许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测试,但如果系统发生故障,汽车制造商应对此负责;韩国计划在2020年销售无人驾驶汽车;新加坡正在推进部署无人驾驶巴士计划。 在众多发展自动驾驶的国家中,彭博社特别指出,中国的自动驾驶发展经验值得各国借鉴。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对自动驾驶的研发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 作为一片蓝海,自动驾驶亟待相关规则的建立和完善。尽管德国、英国等欧盟国家正在推行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通行的规则,但目前整个欧盟范围内,自动驾驶汽车规则的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