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项目装置有望用上国产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2-29
  • 12月18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大唐完全甲烷化催化剂工业应用评估会在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有限公司现场举行。专家组实地查看了催化剂热点位置、热点温度、产品气质量等关键参数后认为:大唐SNG催化剂运行情况与同期进口催化剂相比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及预期寿命,具备了SNG催化剂全部国产化替代的条件,对降低国内煤制天然气工厂运行成本及甲烷化技术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自主研发的SNG催化剂于8月下旬在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成功装填,装填量约11.5吨,实现了国产SNG催化剂首次在工业装置上的部分国产化替代。截至12月18日,该催化剂运行超过100天,最高负荷107.64%,平均负荷高于90%。在此运行期间催化剂热点位置一直维持在催化剂床层10.76%的位置,未见下移,证明其各项技术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大唐化工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梅长松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据了解,该院于2007年开始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催化剂的开发,历经小试催化剂配方定型、百千克级/天中试放大生产直至吨级/天的工业化生产。同时,他们还利用其承担的国家“863”项目课题,进行合成气完全甲烷化成套工艺技术开发,在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项目现场建成3000Nm3/天SNG工业侧线装置,并在该装置上完成催化剂4300小时的工业侧线验证。2014年12月,该完全甲烷化催化剂通过了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组建议加快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催化剂工业生产线建设,在煤制天然气工厂生产装置上尽快推广使用所生产的催化剂。

    为加快SNG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大唐化工院与生产经验丰富的湖北荟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SNG催化剂的工业生产,并于今年8月下旬在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甲烷化装置上装填SNG催化剂并实现成功运行。

    据梅长松介绍,我国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投入运行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5个,正在建设及规划的煤制气项目多达数十个,总产能超过千亿立方米。在此之前,煤制天然气企业需要从国外进口SNG催化剂,价格十分昂贵;而使用国产SNG催化剂,可节约产品成本,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关报告
  • 《煤制天然气催化剂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3
    • 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透露,其与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1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CNGC-2气体调节剂和CNJ-8甲烷化催化剂供货合同。该合同的成功签订标志着煤制天然气催化剂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结合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便成为了我国天然气资源的有效补充。通过充分利用劣质煤炭,就地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解决劣质煤炭长距离运输的问题,也能促进煤炭的就地高效洁净利用。 目前国内建成投产的4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均采用国外公司的技术,煤制天然气项目催化剂的国产化进程缓慢,成为煤制天然气的技术难点。2010年,西南院开题立项进行煤制天然气技术工艺包及关键催化剂研究;2021年,该研究项目在庆华集团煤制气公司工业侧线开车成功。历经十二载,我国煤制气工艺技术与催化剂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国外催化剂相比,西南院CNGC-2气体调节剂变换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CNJ-8甲烷化催化剂提升了单程甲烷化反应的转化效率,可适用于更低的氢碳原子比(H/C)和汽气比,是更节能、更高效、适应性更强的新型催化剂。 在2022年四川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由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共建的四川省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先进平台。该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相关领域技术优势,以工业排放气和工业气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气体分离效率、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为目的,积极开展了分离、提纯、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 《煤制天然气催化剂 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2
    • 科技日报讯(刘建芳曾旭肖洪梅陈科)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透露,其与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1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CNGC-2气体调节剂和CNJ-8甲烷化催化剂供货合同。该合同的成功签订标志着煤制天然气催化剂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结合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便成为了我国天然气资源的有效补充。通过充分利用劣质煤炭,就地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解决劣质煤炭长距离运输的问题,也能促进煤炭的就地高效洁净利用。 目前国内建成投产的4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均采用国外公司的技术,煤制天然气项目催化剂的国产化进程缓慢,成为煤制天然气的技术难点。2010年,西南院开题立项进行煤制天然气技术工艺包及关键催化剂研究;2021年,该研究项目在庆华集团煤制气公司工业侧线开车成功。历经十二载,我国煤制气工艺技术与催化剂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国外催化剂相比,西南院CNGC-2气体调节剂变换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CNJ-8甲烷化催化剂提升了单程甲烷化反应的转化效率,可适用于更低的氢碳原子比(H/C)和汽气比,是更节能、更高效、适应性更强的新型催化剂。 在2022年四川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由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共建的四川省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先进平台。该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相关领域技术优势,以工业排放气和工业气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气体分离效率、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为目的,积极开展了分离、提纯、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