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02-16
  • 2022年,我国 工业互联网 规模化发展加快,随着产业升级动力不断释放,将进一步助力今年工业经济的稳步回升。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加快,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2万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取得三方面进展
    赵志国介绍,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有以下三方面进展。
    一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 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两个灾备节点全部上线,二级节点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近24万家,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余个,其中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达到28个,有力促进了产品全流程、生产各环节、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互通、资源协同,加速企业 数字化转型 。
     二是“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了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应用5G技术提供服务支撑。在汽车、采矿等十余个重点行业建设了4000多个项目,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普及,有力促进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工业5G融合产品日益丰富,模组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了80%。各地掀起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热潮,加速5G向生产核心控制环节进一步深化拓展。
    三是赋能行业转型呈现千姿百态。 针对产业共性需求,打造了一批应用推广服务载体,培育了“低成本、轻量化”的解决方案,降低了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数字化 转型门槛。聚焦各行业特性,制定推广钢铁、电子等10余个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指南,引导行业企业因业制宜、因企制宜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破解短板弱项,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关键技术产品攻关和产业化,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升级动力将不断释放
    赵志国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助力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一是优环境,加强政策引导。 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保各项工作圆满收官,研究制定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用好用足财税金融相关政策,加强产融合作、产教结合,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抓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强化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好技术攻坚战,完善标准体系,破解制约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短板。深化产业创新,支持电信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联动协同,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打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三是强应用,加快推广普及。 加快先进工厂培育,推动企业积极利用5G等技术开展工厂数字化改造,促进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加速产业集群升级,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总结推广成功案例,促进工业园区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深化重点行业拓展,广泛开展供需对接,加强工业互联网在重点产业链普及,以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 原文来源:https://gongkong.ofweek.com/2023-02/ART-310082-8120-30587194.html
相关报告
  • 《产业规模将破2万亿元?物联网借力5G加速腾飞》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8-28
    •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推进,物联网的热度不断提升,物联网技术与设备在生产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核心之一,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助力各行业各领域向“互联”、“智能”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物联网产业“乘风破浪”,在全球范围掀起一股新浪潮,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大力度投入到物联网技术研发与设备部署当中,以期利用物联网来帮助实现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各大新兴场景的快速落地。并且,掌握了物联网产业的主导权,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未来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从全球层面来看,世界互联网产业发展持续提速,2019年全球互联网连接总数已经达到了120亿。另外,2018年全球物联网相关设备超过70亿台,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到220亿台。对此,有专家认为,在全球物联网部署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整体市场规模将很快突破万亿美元关口。   国内物联网产业“腾飞”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在多年的追赶与积淀下,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智能制造网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数据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对于数字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近年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加快应用,对于物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现如今,物联网已经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广泛存在,在助力智慧城市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方面体现了显著价值。具体来看,无论是在水、电工程,还是在生产端,物联网设备与系统的应用都已经十分常见。这样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非常迅速,愈发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姿态。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正式突破1万亿元,2019年产业规模突破1.5亿元。从这一增长趋势来看,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有很大希望可以突破2万亿元。在网联化、信息化、智能化趋势下,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必然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当然,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有完善的空间,在软、硬件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上有待进一步突破,在质量与成本控制上需要持续优化等。总的来看,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也是可以逐步去解决、克服的。   5G网络部署带来新契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任何一项前沿技术或产业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与其他新技术的联系往往会愈发密切。目前,5G网络建设已经在全球铺开,各国运营商都在加大对5G的投资,以期加速5G商用和部署。对于我国来说,在新基建背景下,5G的发展会更加迅速,这对于物联网产业的扩张而言是极大的利好。   通过与5G技术的融合,以往物联网所面临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如传输速度、容量、稳定性等都将得到解决,一直以来所谋划的“万物互联”有望成为现实。借力5G网络,物联网产品与系统将实现新的升级优化,用户的体验感与认可度都将得到较大提升。   面对物联网产业新机遇,国内的科技巨头们纷纷入局,阿里、腾讯、华为、百度等各大巨头通过各种形式在物联网领域进行深度布局,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来达到“1+1>2”的目的。例如,腾讯云面向5G与物联网,构筑起了覆盖“云-边-网-端”完整5G产品矩阵。   为了支持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印发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出,在支持县城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支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建设5G网络、物联网、车联网和骨干网扩容等。   因此,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5G加入发展赛道的背景下,物联网产业有望继续释放庞大的市场价值,在市场增长与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更多积极成果,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做出相应的贡献。 文章链接:智能制造网 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26062.html
  • 《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01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29日介绍,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元。 苗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处于近三年平均增长区间;利润方面,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3%,其中,制造业利润增长8.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9%,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业投资稳步回升,2018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5%,比去年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5%,是2015年7月份以来最高增速,已连续9个月实现回升。”苗圩说。 从新动能看,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7%和8.1%,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3.1%,均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增速。 2018年,工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也实现新突破,取消了船舶建造、飞机制造外商准入限制,以及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商股比投资限制,明确了其他类汽车开放时间表和路线图。以此为标志,一般制造业已经基本上实现对外资全部开放。2018年,我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1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2.9%。 苗圩介绍,2019年,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进一步扩大拓展国内市场。要支持车联网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推进4K等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和应用推广,支持邮轮建造,发展2022年需要的冰雪装备,这都是新的增长点。同时还要持续升级扩大信息消费,支持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产品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