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M 推出 Sola GS300 直接圆盘播种机,用于草地》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5-09
  • 西班牙制造商 Sola 开发了一种带有开槽圆盘的有趣草直接播种机。英国经销商 KRM 正在推出该车型。在英国,机器经销商 KRM 及其播种机供应商西班牙制造商 Sola 已经进入了带圆盘犁刀的免耕播种机市场。KRM Sola GS300 气动条播机主要适用于在现有草坪上播种草籽,或在极少或无需准备的情况下创建新草坪。所有专业内容Husqvarna 电锯 564 XP:垂直起飞?Deutz-Fahr 6170.4 hp:即使是大块利拉伐VMS批量挤奶系统:大群体的自动挤奶新的播种机可选配 2000 升料斗,可单独用于种子或种子和肥料,还为谷物和其他作物提供空间。随附的 GS300 有一个 300 升的压力容器和两排独立的犁刀,每排 32 个犁刀,每排犁刀都用橡胶嵌件固定在框架上,间距为 94 毫米。此外,还提供更宽的行布置,即 24 个间距为 125 mm 的犁刀。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重量转移系统来促进表面处理,而无需向播种机添加压载物。每个种子出口都位于一个 400 毫米锯齿状圆盘开刀旁边,该切刀与行进方向成 5 度角。种子靴可横向和垂直调节,以防止磨损。只需移动支撑铸造棱镜滚轮的臂上的垫圈,即可以 5 mm 的增量改变工作深度从 +3 cm 到 -13 cm。少量剂量一种新的计量系统,专为草药和多物种混合物以及小批量伴生作物的计量而设计,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并由 Sola 的 Performa 系统控制。这是通过薄膜按钮和液晶显示器进行作的。该装置还可以控制可选的 2,000 升单一产品容器。但是,对于带有两个加液单元的分体式版本和连接 MiniSeed 容器时,需要一个 ISOBUS 显示屏。然后,它还将提供可变数量、自动开关以及车道引导功能。配备 300 升料斗的 Sola GS300 在英格兰的售价为 46,816 欧元起。
  • 原文来源:https://www.topagrar.com/technik/news/krm-stellt-die-sola-gs300-direktscheibensamaschine-fur-gras-vor-20014135.html
相关报告
  • 《Horsch 推出带三重油箱的新型 Avatar 播种机》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4-07
    • 10 多年来,Horsch 一直提供 Avatar,一种单盘直接播种机。新变体带有三个水箱。好奇:播种机可以同时播撒四颗种子。我们解释。农业机械制造商 Horsch 以其耕耘机、圆盘耙和种子钻机而闻名。2015 年,来自巴伐利亚州施万多夫的公司推出了 Avatar 系列,这是其首款单盘免耕技术(大圆盘免耕)。除了大工作宽度外,Horsch 现在还提供 Avatar LC 版本。它安装了一个三重油箱。
  • 《中国首款自研无人驾驶播种机问世》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2-03
    •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出的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25日在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通过现场测试,并且将于今年正式应用于小麦播种作业生产。 据国内媒体报道,根据该无人自动驾驶耕播机在田间的实际演示,该机器可实现自动耕播、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农业生产工序。一次旋耕深度可达22CM。 该机械依靠高精度导航与自动驾驶模块,可实现自动掉头、后退等种植作业功能。 此外,扬州市江都区高级农艺师季章定说:“这种智能化高科技农业先进成套装备作业机械,今后在稻麦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将彻底颠覆农业生产现状,改变传统落后的作业方式,是我国稻麦生产上又一次质的飞跃。” 智能化、无人化耕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而且结合国内广阔的农业地域环境来说,更加适合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农业生产作业。且施肥均衡、播种深度和播种带宽一致。有利于形成作物标准化种植,更好的控制作物种植质量。 并且随着当前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土地耕种人力成本将会进一步上升,对于国内的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目前国内的农业生产现状仍为小农化作业生产,耕地土地分散、机械化程度偏低导致土地的作业成本适中不能降到合适的水平。 组织国内农作物培植、智能控制、农机生产企业及一线农机人员,组成专项科研团队,开展对农机智能化、无人化等先进装备的研制。 为解决此类痛点,同时为了提高国内农业机械智能化、科技化水平,自2008年以来,扬州大学张洪程、张瑞宏教授针对这些生产需求, 该成套装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将有效带动我国农业技术向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张洪程教授介绍:“这是我们经过近10年努力,投入2000多万元,组织多学科专家与农业一线科技人员联合攻关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