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和智能化以及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2024年2月20日,蔡迎春等在《中国图书馆学报》期刊上发表《数智时代的人工智能素养:内涵、框架与实施路径》一文。文章梳理了AI素养的内涵、框架和实施路径,提出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AI素养教育。通过引入KSAVE模型,构建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五个领域的AI素养框架,并建议高校图书馆从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构建与实践应用、道德觉醒与责任担当三个方面开展AI素养教育,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责任感的AI素养人才。
研究内容
文章聚焦于人工智能(AI)素养的内涵、框架以及实施路径。
1.文章探讨了AI素养的概念,认为它不仅是对AI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一种全面的、与时俱进的技能和知识体系,强调了AI素养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背景下的重要性。接着,文章通过引入KSAVE模型,构建了AI素养的框架,该框架包括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态度(Attitude)、伦理(Ethics)和价值观(Values)五个关键领域,这一框架为全面理解AI素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2.文章重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AI素养教育中的角色和实施路径。作为长期从事素养教育的核心机构,高校图书馆被赋予了推动时代素养发展的重要使命。文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从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构建与实践应用、道德觉醒与责任担当三个方面开展AI素养教育,以培养适应数智时代的新型人才。
3.总结部分叙述了AI素养教育的挑战和前景,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在推动AI素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结论
1.指出人工智能素养不仅包括对AI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涉及到伦理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内容,这一结论强调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度,不仅要求个体掌握技术知识,还要注重伦理、价值和社会参与的培养。
2.提出了一个全面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该框架包括知识维度、技能维度和态度、价值观和伦理维度,这一框架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帮助教育者明确教育目标和内容,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
3.文章最后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作为知识的宝库和传播枢纽,图书馆不仅提供与AI相关的资源,还承担着推动跨学科知识整合和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文章提出图书馆需要积极应对AI技术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设计创新教育课程,并引导学生适应AI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