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的全球风险主要取决于媒介白纹伊蚊的状况》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6-03-22
  • 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除了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也可携带寨卡病毒。白纹伊蚊在世界分布广泛。已有证据显示埃及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但是白纹伊蚊的风险没有评估的证据。3月18日《柳叶刀传染病》在线发表了寨卡病毒传播的全球风险主要取决于白纹伊蚊传播的研究成果。基于此,世卫组织预测,该病毒将在除了加拿大和智利之外美洲的所有国家通过白纹伊蚊进行传播。

    研究人员参照以往登革热全球这两个物种的栖息地适宜性和集成方面空中运输数据,量化了寨卡病毒感染旅客到达新地区机场,进入室内空气传播的空中运输相对风险 。栖息地适宜车型使用的标准最大熵算法。源机场被定义为那些在原地寨卡病毒传输,按照美国CDC来估算2016年2月15日的载体适宜大于0·5(0-1级)区域。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旅行统计产生相对旅游客运量,其中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含中转)。在每个机场栖息地被聚合社交圈,与50公里的半径。

    绘制出的相对风险图。首先,如果伊蚊是唯一主要寨卡病毒载体,那么风险地理范围是有限制的,在北美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萨斯州。第二,如果伊蚊是一个参与载体,那么在加拿大,智利,欧洲大部分地区西部土生土长的发送周期,以及南亚和东亚的风险。第三,对于所有这些区域中,始发航班对于其他领域流行病毒是很危险的。

相关报告
  • 《寨卡病毒横扫美洲 疫苗开发迫在眉睫》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6-02-05
    • 寨卡病毒横扫美洲 疫苗开发迫在眉睫 方陵生 编译 世界卫生组织本周一发出警告:以蚊子为传播媒介的寨卡病毒,很可能扩散到美洲除加拿大、智利之外的所有国家。紧随着埃博拉病毒疫情,寨卡病毒的爆发再次证明:一种人类了解甚少的疾病会以十分迅猛的态势传播,成为全球性的威胁。目前,人类对这种病毒缺乏免疫力,尽快开发疫苗是当务之急。 世界卫生组织本周一发出警告:以蚊子为传播媒介的寨卡病毒,自去年5月起,已经传播到美洲21个国家与地区,很有可能在全美洲 (除加拿大、智利之外) 的所有国家扩散。其主要原因是人类对这种病毒缺乏免疫力,以及该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埃及伊蚊正在大量繁殖。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 这次寨卡疫情的爆发最早出现在非洲部分地区、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去年5月,巴西报道了美洲第一例寨卡病毒爆发事件。 据悉,寨卡热是导致巴西数千例婴儿脑损伤的罪魁祸首。美国目前尚未出现寨卡病毒感染和传播的报告,虽然之前曾有过一例相关报道称,一位女子在巴西感染了寨卡病毒,之后在夏威夷产下一脑损伤婴儿。 巴西卫生部在去年11月时发表声明,寨卡病毒很可能是近期新生儿小头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小头症是一种严重的生产缺陷,主要特征是婴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头也会比正常孩子的小。患有小头症的孩子学习能力和运动功能受损,还会有癫痫的症状。 巴西报道称,迄今已有3893例小头症疑似病例。伯南布哥 (巴西东北部一州名) 是寨卡病毒肆虐最严重地区之一,感染人数超过2010年以来任何一年的30倍以上,相当于伯南布哥全州新生儿的1%-2%。 寨卡病毒的爆发紧跟着埃博拉病毒疫情,再次证明一种人类了解甚少的疾病会以如何迅猛的速度传播开来,成为全球性威胁。 “我们没有特效药物,也没有针对这种病毒的疫苗。这些话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这也正是埃博拉病毒爆发时我们曾经说过的话。”牛津大学研究全球健康的特鲁迪·朗说,“尽快开发疫苗是当务之急”。 因热带疾病疫苗开发的商业前景不明,大型制药公司在这方面的投资至今都不甚得力,这一现状促使卫生专家在与埃博拉病毒的艰难抗争中,疾呼需要一种新的激励体制。“我们需要某种计划,让制药公司觉得有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的一次性交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上周表示。 圣保罗Butantan研究所目前正集中精力研发寨卡病毒疫苗,尽管其主管称,仍可能需要3-5年时间才能研发出来。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表示,他们正在研究利用其疫苗技术来评估研发寨卡病毒疫苗的可行性。法国赛诺菲医药公司则表示,正在审查疫苗开发的可能性。 里约奥运会的担忧 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一只来自乌干达维多利亚湖附近森林的猴子身上被发现。历史上,非洲部分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一些太平洋岛屿上都曾出现过寨卡病毒。但目前关于寨卡病毒的科学数据甚少,还不清楚为什么寨卡病毒会导致巴西婴儿的小头症。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劳拉·罗德里格斯说,这可能是一种能够进化的病毒。 “今年8月,巴西将在里约热内卢举办奥运会,如果到时候疫情还在继续进行,孕妇应被劝阻远离公共场所,或尽量遮挡身体,防止蚊子叮咬。”罗德里格斯说。世卫组织建议,打算前往寨卡病毒传播地区的孕妇,在出发之前及旅行归来之后,都要进行必要的咨询和检查。 寨卡病毒的临床症状通常比较轻微,常与登革热相类似。寨卡热同样是因伊蚊传播,导致人们担心寨卡病毒可能会蔓延到世界各地登革热传播的地区。 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有登革热感染风险的地区,这片感染区从非洲一直延伸到印度、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道,寨卡病毒的传播速度迅猛异常,原因是伊蚊在许多地区普遍存在,而且当地人群缺乏对寨卡病毒的免疫性。 女性面临的风险 寨卡病毒会引起与风疹相类似的一些轻微症状,但却会导致婴儿出生缺陷的严重后果,因此健康专家认为,在女性到达生育年龄之前,亟需一种保护性的疫苗。 有证据表明,除了蚊子叮咬以外,其他传播途径极为有限。“寨卡病毒已在人类精液中被分离出来,有说法认为病毒有可能通过性传播途径扩散开来。但性接触是否是寨卡病毒的一种传播方式,还有待于更多证据的确认。”世卫组织表示。 虽然寨卡病毒与婴儿小头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被确切证实,但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即使是现有的一些间接证据,也很能说明问题,这令人极为担忧。 除了寻找疫苗和药物来对抗寨卡病毒之外,一些科学家还将目标对准了携带这种疾病的蚊子。 美国合成生物学公司Intrexon在英国的子公司Oxitec希望,通过一种自限性转基因昆虫与传播疾病的伊蚊展开竞争。Oxitec称,公司在去年4月和11月向野外分别释放了2500万只OX513A型转基因蚊子,成功地使巴西某地区野生伊蚊幼虫减少了82%。据有关部门报告称,之后这一地区的登革热病例大幅下降。
  • 《2016年美国纽约对蚊子传播寨卡病毒的监测》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4-25
    • 大量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白纹伊蚊的传播可能促使纽约市卫生和心理卫生部门对纽约当地获得的蚊虫寨卡病毒感染进行监测,增强美国纽约市被动和综合监测。2016年6月至10月期间。疑似病例患者是那些> 5岁,没有旅行史或性接触者,有> 3种相容的体征/症状(关节痛,发热,结膜炎或皮疹)。我们通过实时逆转录PCR鉴定了15例疑似病例并检测了尿液样本中的寨卡病毒;所有结果均为负面。我们确定了308例针对类似寨卡病的急诊科就诊,40,073例发烧就诊,以及17例独特的发热随访时空群。我们没有发现局部传播的证据。我们的经验为关注当地蚊虫寨卡病毒或其他虫媒病毒传播的司法管辖区提供了可能的监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