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 | 北京发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标准体系》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4-29
  • 4月28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正式发布示范区标准体系及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智能车辆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系列标准。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快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其中的推进重点领域。为响应行业技术创新落地需求,引领产业发展,北京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构建车-路-云-网-图-安全标准体系,系统梳理相关需求,分阶段开展相关领域的标准需求研究、子体系搭建和关键标准研究制定。目前已取得以下三方面成果:

    图1 北京市高级别示范区车-路-云-网-图-安全标准体系架构图

    第一,搭建出首个完整的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标准体系。将标准体系定义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车路协同基础设施、云控基础平台、专用通信网络、基础地图、安全管理等6部分,构建示范区相关标准共计71项。

    第二,基于示范区智能网联标准化路口建设经验,在行业专家指导和头部企业支持下,完成了10项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系列标准建设。从路侧基础设施(摄像机、雷达、RSU、MEC等)、信息安全及系统运维等维度全面有序进行标准制定。路侧系列标准的发布,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支持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系统完整地定义了标准化路侧建设方案,对示范区的建设形成指导,由点及面推动智能网联“中国方案”技术路线落地。

    图2 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系列标准架构

    第三,联合行业主要自动驾驶企业,共同推进智能车辆自动驾驶功能封闭场地测试方法系列标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客运小巴车、无人配送车、无人化测试等共计9项,目前已完成乘用车、商用车、客运小巴车、无人化测试4项标准研制。本系列标准的建立将为示范区开展大规模的测试示范提供技术支撑,引领国内多场景应用落地。

    通过搭建首个支撑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标准体系,开展核心标准研究,示范区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助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标准体系。下一阶段,示范区将根据目前行业亟需进行标准化的技术方向,一方面完成自身标准研制任务,并积极开展团体标准转化,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协同北京市相关主管部门共同推进北京市地方标准研究,为示范区3.0扩区提供建设依据。

相关报告
  • 《百度牵头 全球首个商业化自动驾驶出租车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1-06
    • 近日,由百度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湖南湘江智能、上海淞泓、信通院、威马、东风、一汽、北汽、博世、大唐电信等机构, 共同起草的Robotaxi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该标准发布后,将规范Robotaxi在安全、体验、运营、测试等关键领域的执行要求,进一步加快Robotaxi的规模化应用,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迈向商业化。 此次发布的标准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 第1部分:车辆运营技术要求》和《自动驾驶出租车 第2部分: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方法及要求》,两部分标准均为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团体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大由百度牵头, 联合国内行业头部公司起草的团体标准发布后,后续将可能升级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自动驾驶出租车 第1部分:车辆运营技术要求》在出租车行业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了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情况,对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基本要求、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动力性、制动性、车内空气质量、运营设备、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规范,为自动驾驶车辆安全上路设定了重要的门槛要求。 为了满足运营服务的要求,Robotaxi需要提供全新的服务功能及流程。 乘客通过手机app下单,Robotaxi接单后对乘客进行身份确认, 同时在提供运输服务过程中,需要给乘客提供出行信息提示、影音娱乐等服务。 标准规定了除传统出租车应具备的计价设备、卫星导航外,还应提供完善的人机交互功能,功能包含车辆预约、乘客身份识别、录音监控、紧急呼叫、车门关闭监测、路径显示、影音娱乐等功能。 同时, 车辆需要通过累计3万公里的坑洼路、搓板路、卵石路、高速路等不同道路工况测试, 并且保证测试后所有的关键零部件功能正常。 标准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在满载乘客的情况下,还能顺利完成转向、制动、换挡、加速等操作,在下雨天的湿滑路面上及低能见度的条件下同样能达到普通天气条件下的测试要求。 同时,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无驾驶员(或安全员)阶段, 标准还增加了诸如“鬼探头”等极限场景的测试要求,以提高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水平。 《自动驾驶出租车 第1部分:车辆运营技术要求》和《自动驾驶出租车 第2部分: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方法及要求》是全球首个根据Robotaxi载人商业化运营阶段实际场景制定的标准。 标准在关注传统出租车服务能力要求的同时,对面向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人机交互、网络安全、无驾驶员情况下的乘客服务能力,以及不同阶段的自动驾驶能力要求都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规范,体现了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 标准的出台将给自动驾驶行业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做出很好的铺垫,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 《北京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8-26
    •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标杆应用、示范应用、商业应用三个维度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构建大模型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图。       《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2025年底,通过实施5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10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        “超大市场规模、海量应用场景,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相对优势。”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介绍,北京将依托首都优势行业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5个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型重大应用工程,促进大模型核心技术突破,增强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提高重点行业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生态。        具体来看,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北京将整合创新资源,结合真实场景需求,推出融合具身智能的机器人,以应用牵引具身智能迭代演进;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北京将重点汇聚本市优质教学案例、讲义素材、施教方法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公序良俗常识等教学知识,培育跨学科、跨学段的教育大模型平台;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北京将构建医疗监管机制创新、医院与医生科研成果收益均衡以及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的三者合一“北京医生”医疗大模型平台;在“人工智能+文化”领域,北京将汇聚文学作品、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景点信息等优质文旅数据,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深度融合,支撑文化大模型服务平台;在“人工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将基于大模型生成道路、车辆、人流、天气等仿真数据,加快自动驾驶仿真训练,优化车路云网一体化技术路线,探索FSD、ASD等单车智能技术,建设智能、高效、安全的城市交通网络。        为了让标准化、可复制的大模型行业应用加快落地,北京还将围绕科研探索、政务服务、工业智能、金融管理、空间计算、数字营销、司法服务、广电传媒、电力保障、内容安全等10个行业细分领域,支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区、行业应用企业与大模型企业联动结对,突破场景落地共性难点。        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北京市经信局总经济师唐建国介绍,北京将从小切口、实场景入手,重点面向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细分应用场景,支持大模型企业、系统集成服务商、行业用户等开展应用,鼓励开发智能体、智能助手等大模型应用,发挥技术革新对行业应用的赋能作用。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布局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和高质量数据、开放行业场景需求、建设联合研发环境,吸引汇聚优质创新团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及产业落地。(记者 华凌)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