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出耐低温水系锌基电池电解液》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11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在低温水系锌基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发出一种耐低温、经济、安全、环保的水系锌基电池用混合电解液。研究成果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
      水系锌基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水系锌基电池的锌负极一侧会产生锌的不均匀沉积,导致锌枝晶的生长与脱落,从而影响锌基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另外,水系电解液离子传导率随着温度降低而急剧下降,使得该体系电池在低温下无法运行,限制了应用。
      新研发的电解液由水、乙二醇和硫酸锌组成,在低温下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率。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人员阐明了锌离子—乙二醇分子间独特的相互作用,能显著提高乙二醇—水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破坏电解液中水分子间连续的氢键,大大降低混合电解液的凝固点,在低温下实现锌离子的快速传输。同时,锌离子—乙二醇溶剂化作用可提高锌沉积/溶解的可逆性,改善锌负极的沉积形貌。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采用该混合电解液构筑的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和锌离子电池在-20℃均展现出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特点。通过调控混合电解液不同配比,可以使其耐受不同程度的低温,实现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该研究工作对低温储能器件电解液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报告
  • 《科学家研发出耐低温水系锌基电池电解液》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02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带领团队,在低温水系锌基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发出一种耐低温、经济、安全、环保的水系锌基电池用混合电解液。研究成果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 水系锌基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水系锌基电池的锌负极一侧会产生锌的不均匀沉积,导致锌枝晶的生长与脱落,从而影响锌基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另外,水系电解液离子传导率随着温度降低而急剧下降,使得该体系电池在低温下无法运行,限制了应用。 新研发的电解液由水、乙二醇和硫酸锌组成,在低温下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率。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人员阐明了锌离子—乙二醇分子间独特的相互作用,能显著提高乙二醇—水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破坏电解液中水分子间连续的氢键,大大降低混合电解液的凝固点,在低温下实现锌离子的快速传输。同时,锌离子—乙二醇溶剂化作用可提高锌沉积/溶解的可逆性,改善锌负极的沉积形貌。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采用该混合电解液构筑的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和锌离子电池在-20℃均展现出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特点。通过调控混合电解液不同配比,可以使其耐受不同程度的低温,实现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该研究工作对低温储能器件电解液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9/D0EE01538E
  •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具有多离子设计策略的高性能钠离子全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4
    •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团队——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通过设计思路创新,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多离子设计策略的高性能钠离子全电池。相关研究成果A Multi-Ion Strategy towards Rechargeable Sodium-Ion Full Batteries with High Working Voltage and Rate Capability(《多离子设计策略的高电压、高倍率钠离子全电池》)在线发表于国际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DOI: 10.1002/anie.201810575)。   在碱金属元素中,钠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因此,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钠的标准电极电势(-2.71 V vs. SHE)高于锂(-3.04 V vs. SHE),导致钠离子电池具有较低的工作电压。此外由于钠离子半径较大(Na: 0.98埃 vs. Li: 0.69埃),使得其传输动力学较差,并且易导致较大的电极材料膨胀,从而限制了钠离子电池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基于上述考虑,唐永炳及其团队成员蒋春磊、方月等人成功研发出一种多离子设计策略(Na+/Li+/PF6-)的新型钠离子全电池。其中正极材料为膨胀石墨,负极采用可以同时与Na和Li发生合金化反应的金属材料,并进行集流体/活性材料一体化设计,同时采用多离子设计的Na+/Li+/PF6-有机电解液。这种多离子设计策略具有两大优势:一方面,利用阴离子(PF6-)插层石墨具有高电势的特点,显著提升了钠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另一方面,多离子设计策略可有效提升电池的反应动力学,并降低金属负极在合金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从而大幅改善了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策略设计的钠离子电池具有高达~4.0 V的工作电压;同时获得了高达30 C(2 min充放电)的倍率性能和500圈(容量保持率95%,5 C倍率)的循环寿命。该研究成果为提升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人才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STS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