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ZF2001在完全接种后至少6个月内对有症状新冠肺炎安全有效》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2-11-29
  • 2022年5月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与国外机构合作发表了评估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ZF2001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为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时间为2020年12月12日至2021年12月15日,参与者是28904名18至59岁的成年人,其中1839人(6.4%)年龄≥60岁,共计28873名接种至少1剂ZF2001或安慰剂,其中25193名完成3剂接种。分析结果显示,ZF2001组12625名参与者中的158名和安慰剂组12568名参与者中的580名报告了主要终点病例,大部分病例感染德尔塔(Delta)变异株,其次是感染阿尔法(Alpha)变异株。ZF2001组的6名参与者和安慰剂组的43名参与者发生了重症至危重症新冠肺炎。数据显示ZF2001预防有症状新冠肺炎的效力为75.7%,预防重症至危重症的效力为87.6%。两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衡,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级或2级。以上结果表明,ZF2001疫苗在完全接种疫苗后至少6个月内对有症状、重症至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是安全有效的。
  • 原文来源: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202261#figures_media
相关报告
  • 《Cell:高福院士团队在新一代新冠肺炎重组蛋白疫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09
    •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及合作团队在新冠肺炎疫苗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研究者们开发了针对新冠肺炎流行变异株的嵌合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二聚体蛋白疫苗的设计方法,其为两个异源的RBD串联形成,与同源的RBD二聚体相比,嵌合RBD二聚体在动物体内可刺激产生更加广谱的抗体反应及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以此策略设计的prototype-Beta嵌合RBD二聚体蛋白疫苗免疫的小鼠和恒河猴在攻毒实验中显示出对多种变异株的保护效果,设计的Delta-Omicron嵌合RBD二聚体疫苗高效保护小鼠预防Delta和Omicron的感染及引起的肺炎。 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S)蛋白负责病毒的受体识别和膜融合,S蛋白上的RBD是一个重要的疫苗靶点,它激发中和抗体的产生,具有免疫聚焦的优势。前期该团队提出了β冠状病毒S蛋白的RBD二聚体疫苗设计理念,发现将新冠病毒RBD进行串联重复设计成的二聚体抗原免疫小鼠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高于单体的免疫效果(Dai et al, 2020, Cell)。基于该理念,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与智飞生物联合开发了新冠肺炎重组蛋白疫苗ZF2001,该疫苗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Yang et al, 2021,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接种ZF2001三剂次后,该疫苗对18周岁及以上人群预防任何严重程度的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为81.43%,其中对于重症及以上病例的保护效力为92.87%。该疫苗于2021年3月获得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批准紧急使用,是全球第一个获批使用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之后在印度尼西亚和哥伦比亚也获批进行紧急使用,此外,ZF2001于今年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及作为新冠灭活疫苗的序贯加强针。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具有产量高、安全性高、易于存储和运输等优势,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选择之一。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在全球范围内仍很严峻,新冠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和流行,其中有些会逃逸现有疫苗的抗体免疫反应,引起突破性感染。特别是Delta和Omicron变异株依次席卷全球,成为优势流行毒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研发一款对包括Omicron在内的变异株具有广谱预防效果的疫苗十分关键。 研究者们基于已经上市的原型毒株同源RBD二聚体蛋白疫苗(ZF2001)的设计基础,开发了快速适应新冠流行变异株的异源RBD二聚体蛋白疫苗设计方法,以此首先设计了prototype-Beta嵌合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验证了其诱导比prototype和Beta的同源RBD二聚体更加广谱的抗体反应和保护效果,且prototype-Beta嵌合蛋白疫苗免疫恒河猴可提供对多种新冠毒株的保护作用。之后,研究者们设计了Delta-Omicron嵌合蛋白疫苗,与prototype同源RBD二聚体疫苗相比,其免疫小鼠刺激产生更加广谱的抗体反应,对Delta和Omicron变异株的攻毒均表现出更好的保护效果,这些研究数据支持开发适应变异株的多价疫苗以预防流行变异株,该研究在当前Omicron变异株流行的背景下给疫情防控提供极大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及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主任王培毅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戴连攀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彭小忠研究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及病毒病预防控制所BSL-3实验室主任武桂珍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博士研究生高萍、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博士后刘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鲁帅尧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研究员雷雯雯及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生郑天依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金、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卓越博士后等经费支持。
  • 《新冠疫情:1.23亿!英国和欧盟监管机构确认: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安全有效!》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3-21
    • 目前,国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迅速蔓延。根据百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止2021年03月20日22时,全球累计确诊超过1亿例(1.23亿),死亡超过271万例。 近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发布公告称,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重申,该公司与牛津大学开发的腺病毒疫苗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前称AZD1222)的益处仍然远远大于风险。 3月18日,MHRA发布了其对接种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的英国1100多万人中发生的少数血栓栓塞事件的审查。该机构证实,这款疫苗在预防COVID-19方面的益处远远大于风险,人们应该在被要求接种疫苗时继续接种这款疫苗。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MHRA得出结论:没有证据表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超过了在没有接种疫苗情况下的预期。 目前对英国报告的脑静脉中存在一种非常罕见和特殊类型的血块(窦静脉血栓形成)并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的5份报告正在进行详细审查。到目前为止,在英国接种疫苗的人中只有不到百万分之一的人出现了这种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也可以自然发生——与疫苗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随后,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得出结论:接种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不会增加血栓(血栓栓塞事件)的总体风险。然而,PRAC也得出结论,对于非常罕见的伴有血小板减少的严重血栓栓塞事件,与疫苗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得到证实,但这是可能的,值得进一步分析。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与特定批次疫苗或特定生产地点有关的问题。 阿斯利康将继续与卫生当局密切合作,确保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的适当使用。该公司认可并将实施PRAC的建议,包括产品信息的更新,同时继续了解这些事件的性质和相关性,以确保在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期间继续安全地提供疫苗。阿斯利康的安全性数据库对几千万份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的接种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数百万人中,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并没有超出预期。 患者安全仍然是阿斯利康的最高优先事项,该公司有健全的收集、分析和报告不良事件的流程,这些流程与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共享。 阿斯利康首席医疗官Ann Taylor表示:“疫苗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我们欢迎监管机构的决定,这些决定肯定了我们的疫苗在阻止COVID-19大流行方面的巨大优势。我们相信,在监管机构做出谨慎决定后,整个欧洲的疫苗接种工作能够再次恢复。” 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前称AZD1222)由牛津大学及其剥离的公司Vaccitech共同发明。它使用基于普通感冒病毒(腺病毒)的弱化版本的复制缺陷型黑猩猩病毒载体,该病毒在黑猩猩中引起感染,并包含SARS-CoV-2病毒刺突蛋白的遗传物质。接种疫苗后,会产生表面刺突蛋白,激发免疫系统攻击SARS-CoV-2病毒。 今年2月,这款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紧急使用清单(EUL),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包括65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主动免疫,以预防COVID-19。值得一提的是,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疫苗可以在常规冷藏条件下(2-8℃/36-46华氏度)储存、运输和处理至少6个月,并在现有的医疗环境下使用。 截至目前,这款疫苗已在六大洲70多个国家获得了有条件上市许可或紧急使用。随着最近WHO将这款疫苗列入EUL,这将加速在多达142个国家通过COVAX设施获得疫苗的途径。 WHO对阿斯利康生产的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疫苗以及印度血清研究所(SII)生产的COVISHIELD疫苗(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疫苗在印度的商品名)的授权,将使全球能够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获得这款疫苗。 EUL允许每隔4-12周注射2剂疫苗。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案在预防症状性COVID-19方面安全有效,在第二次注射14天后,没有发生严重病例和住院。WHO免疫专家战略咨询小组(SAGE)建议注射间隔为8-12周。此外,他们还建议在新变种(包括南非B1.351变种)流行的国家使用这款疫苗。 阿斯利康已承诺在大流行期间将其COVID-19疫苗提供给尽可能多的国家,而不获取任何利润。2020年6月,该公司宣布与SII签订了一项分许可协议(sub-licencing),向中低收入国家生产和供应多达10亿剂疫苗。 阿斯利康是2020年6月加入COVAX(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第一家全球制药公司。这一全球机制正在努力加速开发、生产新的COVID-19工具,并使所有参与国,不论收入水平如何,都能在全世界公平获得这些工具。 现在,阿斯利康和SII将与COVAX Facility合作,开始在世界各地供应疫苗,其中大部分将尽快运往中低收入国家。在2021年上半年,有望通过COVAX向145个国家提供超过3亿剂疫苗。这些剂量将根据COVAX分配框架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