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换电安全标准通过审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8
  • 8月12至13日,汽标委电动车辆分标委在深圳组织召开2020年标准审查会,其中由北汽新能源、蔚来、中汽中心等单位牵头起草的GB/T 《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了审查,标准的制定将为换电电动车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提供指导。审查会由中汽中心总工程师刘桂彬主持,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军做主旨发言。

    有标可依 国家标准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换电车辆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已初具规模,政策、产业和资本对换电行业给予了高度关注,面对行业提速发展的新机遇及安全监管需求,有必要对换电车辆所特有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识别及规范。

    李玉军作为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对换电模式的研究与发展长期关注,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换电车辆安全是用户关注的焦点,也是换电电动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换电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适逢其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GB/T 《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系统考量,将整车、换电系统、换电电池包、换电机构、换电接口等关键要素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分析换电过程及车辆行驶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确定换电车辆的一般安全要求、整车安全要求及系统部件安全要求,并提出相应的试验检测方法。针对换电操作次数,通过分析卡扣式连接及螺栓式连接的技术方案差异、车辆实际运行场景及运行数据,分别提出5000次(卡扣式)及1500次(螺栓式)的最低换电次数要求,确保用户在车辆的设计使用寿命内进行换电时安全可靠有效。

    目前,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公共充电设施太少、充电时间过长、缺乏充电条件、频繁充电等“充电难”问题,依然是导致消费者没有考虑或考虑过但没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而换电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三分钟的换电时间,未来即将实现一分钟以内完成,便利性相对于充电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电池的共享,营运车辆和乘用车共享电池,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对电池的统一管理,集中慢充,有利于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保障充电安全;还能削峰填谷,利于电网平稳运行。此次国家标准通过审查,将进一步实现行业的规范性,带动换电模式的发展,也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增添砝码。

    多年积累 北汽新能源迎来换电模式发展机遇期

    作为此次国家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北汽新能源在换电模式上的探索与布局已达10年之久。截至目前,已在19个城市建成并启用了187座换电站,投入运营的换电车辆达1.8万台,已累计完成换电480万次,换电车辆行驶总里程达到6.9亿公里。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北汽新能源在车辆定位系统、快换连接系统、底盘换电系统、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快换电池箱、换电网络运营管理等多项关键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尤其是拥有强大“识别能力”的动力电池评估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池追溯、监控、评估及运营的一体化网络平台,可通过车辆充电数据与快速检测数据实现对退役动力电池的快速评估,评估时间<0.5小时,评估精度>90%。其中,北汽新能源“安全高效纯电动乘用车换电技术”项目,还成功荣获了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

    同时,在产品方面,北汽新能源已陆续推出了EV160/EU220/EU260/EU300/EU5快换版等换电车型,最高的单车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85万公里,安全性整体远高于充电车型。下一代产品则采用全新平台正向开发,包括ARCFOX品牌,同步考虑充电与换电车型,续驶里程可覆盖400-700公里,全面进军to B与to C市场。

    进入202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充换电纳入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以及多部委利好政策的不断释放下,北汽新能源的换电模式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今年5月份,北汽蓝谷智慧能源与法电长丰、北京轻享就首批换电项目签约,将合力在三亚、海口等地完成不少于2000台北汽新能源换电出租车、网约车的市场推广。今年7月,北汽新能源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在明年6月底前,全面合作建设100座换电站,服务全国不少于10000台换电车辆。日前,北汽蓝谷公告拟募资不超过55亿元,其中拟将募资到8.7亿元投入到换电业务系统开发项目上,按照项目规划,计划在山东、河北、海南等省份投放自营换电站82座,与合作伙伴投资建设的换电网点共同服务于客户。

    未来,北汽新能源将持续推动换电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并将继续积极响应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要求,联合行业内相关企业,秉承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科学有效的推动并参与换电车辆、换电站领域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相关报告
  • 《我国首个海砂开采占用海域面积测绘鉴定技术规程通过地方标准审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2-13
    • 12月5日,辽宁省地方标准《海砂开采占用海域面积测绘鉴定技术规程》通过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同组织的技术审查。这是我国首个地方海砂开采占用海域面积测绘鉴定技术规程。   由辽宁省海监渔政局和辽宁飞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编制的此项规程,明确了海砂开采、占用海域面积、占用海域水面面积、占用海域水下面积等概念和规则,规定了测绘鉴定、参数的计算与选取的方法。该规程的出台,填补了我国采砂海域占用面积测绘鉴定的技术空白,对国内同类技术规程具有示范参考价值。
  • 《我国主导的首个绿电交易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3-12-18
    • 我国主导的首个绿电交易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石竹玉 杜?h霞?? 2023/12/14 15:18:29 ?? 我要投稿 ?? 关键词: 绿电交易能源区块链电力交易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12月6日,由北京 电力交易 中心指导,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国网雄安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所属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牵头立项的《基于区块链的绿电标识应用标准》通过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审查,正式获批发布。该标准是我国主导的首个 绿电交易 领域国际标准,有助于提升中国绿电交易、消费核算和认证的技术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加快中国标准国际化的步伐。 据介绍,《基于区块链的绿电标识应用标准》总结提炼我国绿电绿证交易业务实践经验,聚焦绿色电力消费侧,开展绿色电力消费标识国际标准预研及转化,结合标识技术研究,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绿色电力消费标识体系,为跨国企业、外贸企业提供国际通行和社会通用的绿色电力标识认证服务,推动绿电消费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加速流通,助力全球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围绕服务“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逐步扩大区块链技术标准在国际能源绿色低碳业务领域的影响力,助力提升我国 能源区块链 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