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的研究现状-冠状病毒药物研发与技术情报专辑》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发布时间:2020-02-28
  •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对Cortellis药物研发综合情报平台的冠状病毒综述报告《Disease Briefing:Coronaviruses》(2020年1月30日)重要内容进行摘编,旨在通过全面梳理冠状病毒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为当前疫情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冠状病毒是一组有包膜的正义单链RNA病毒,属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亚科,已知26种,并根据不同的抗原交叉反应和遗传组成被分为4个属(α、β、γ和δ),其中只有α-和β-属含有对人致病的毒株。

    全球第一例已知冠状病毒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于1937年被分离出来,是引发鸡群重度感染的病原体;第一例人冠状病毒于1965年由Tyrrell和Bynoe从人类鼻腔中分离出来,体外扩增结果显示,该病毒已在人类中存在至少500-800年,起源于蝙蝠。

    长期以来,冠状病毒作为重要的动物病原体,可引发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呼吸道及肠道疾病。已知冠状病毒中,有6种可引发人类疾病,包括: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和MERS-CoV。其中,前4种为局部流行性疾病,主要引起轻度自限性疾病,而后两种可引发重症。

    2002年和2012年发现的SARS-CoV和MERS-CoV属于β-冠状病毒,并由于其对人类的高威胁性被列入WHO高威胁清单。冠状病毒引发的高患病率对人类健康构成持续威胁[2]。2019年底在中国武汉爆发的大规模呼吸系统疾病中分离得到的2019-nCoV,成为第七个能够引发人类疾病的离散冠状病毒种属,表征为β-冠状病毒。

相关报告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文献监测快报》第49期》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发布时间:2020-08-07
    • 在本期快报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重点领域信息门户信息服务团队从最新发表的近千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外文科技文献中梳理出59篇进行报道,内容涵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致病机制、流行病学、检测方法与诊断、病例报道和临床特征、诊疗方案、防控措施、药物研发、疫情影响、精神卫生与社会反应等方面。方便全国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及时、快速、准确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科技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文献监测快报》第38期》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发布时间:2020-06-28
    • 在本期快报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重点领域信息门户信息服务团队从最新发表的近千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外文科技文献中梳理出59篇进行报道内容涵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检测方法与诊断、病例报道和临床特征、诊疗方案、防控措施、药物研发等方面。方便全国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及时、快速、准确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科技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