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对疟疾的反应:寄生虫抗原多样性的影响和疫苗开发的相关性》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防治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3-30
  • 由于目前可用的工具显示出不足,因此消除全球疟疾正在进行的议程需要制定更多的疾病控制和预防措施。疟疾疫苗被认为是控制库的重要补充之一,因为疫苗已被证明是对抗重要人类疾病的高效公共卫生工具。通常认为细胞介导的和抗体反应对于疟疾寄生虫控制是重要的,尽管T和B细胞对疟疾应答的确切靶标尚未明确定义。然而,目前对疟疾免疫应答的理解表明,针对多种抗原靶标的T细胞应答可能是开发高效疟疾疫苗的关键。这篇综述综述了现有文献中针对疟疾寄生虫所有人类阶段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以及抗原多样性对这些反应的影响。这些相互关系对于开发有效的疟疾疫苗的影响也得到了强调。

相关报告
  • 《Trends in Parasitology:如何开发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新疫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21
    • 全球范围内受肠道寄生虫,例如钩虫以及肝吸虫等影响的人群达到了10亿人,其中9200万人出现了终生瘫痪的症状。然而,针对这些寄生虫感染的疗法目前仍没有明显的突破。 来自乔治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以及德克萨斯儿童医院疫苗研发中心的作者们合作研究了相关疾病的疫苗研发思路,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Trends in Parasitology》杂志上。文章题目为:“Lessons along the Critical Path: Developing Vaccines against Human Helminths”。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简要提出了几点: 1. 逃逸IgE的捕捉:此前第一类重组钩虫疫苗的主要成分是分子量为21.3kDa的Na-ASP-2. 由于该疫苗容易引发过敏反应,研究者们认为该蛋白或许能够与钩虫感染引发的过量分泌的IgE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上述互作的发生。 2. 在疫苗的研发以及规模化生产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并且将重心放在大规模的生产上。 3. 疫苗效力检测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模型,而且由于实验动物长期在无菌的环境下,因此疫苗的致死效应不具有代表性。 4. 克服慢性钩虫感染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获得性免疫”现象。这是患者体内产生足量的疫苗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关键。 5. 加速疫苗的有效性测试。利用可控的人体感染模型进行临床试验,检测疫苗的抗感染效果。
  • 《昼夜节律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抗原处理来影响T细胞对疫苗接种的反应》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2-12-28
    • 树突状细胞在处理和呈现天真的T细胞抗原以获得主要适应性免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众所周知,昼夜节律调节免疫力的许多方面;然而,昼夜节律在树突状细胞功能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在这里,当小鼠在休息时间与活动阶段相比,当小鼠在休息时间接种时,我们显示了更大的T细胞反应。我们在抗原处理中发现了一种昼夜节律,与线粒体形态和新陈代谢的节奏相关,依赖于分子时钟基因Bmal1。使用促进线粒体融合的化合物Mdivi-1,我们能够挽救抗原处理中的昼夜节律缺陷,并在机械上将线粒体形态学和抗原处理联系起来。此外,我们发现线粒体Ca2+的昼夜节律变化是抗原处理昼夜节律的核心。我们的结果表明,线粒体钙的节奏变化与线粒体形态的变化有关,调节抗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