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同芯微电子自主研发的安全芯片产品通过了中国联通eSIM管理平台测试》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1-23
  • 近期,紫光国微旗下紫光同芯微电子自主研发的安全芯片产品通过了中国联通eSIM管理平台测试,符合GSMA协会发布的eSIM规格,可直接嵌入eSIM终端设备使用。这意味着,公司已经具备中国联通eSIM发卡能力,紫光芯成为国内首款,也是迄今唯一一款通过该项测试的中国芯。

    伴随着物联网和NB-IOT技术的崛起,eSIM在未来移动通信业务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起鉴权、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涉及到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备受产业链各企业重视。作为国内物联网eSIM产业的重要成员,紫光同芯微电子早在今年4月就加入了中国联通发起的eSIM产业合作,积极推进eSIM技术的研发,并推出多款高性能安全芯片产品。

    通过本次联通测试的安全芯片产品延续紫光芯一贯优势,拥有高安全、高可靠、大容量等性能,能够节省更多终端空间、适应更复杂的外部环境、维持更长使用寿命和数据保存周期,非常契合eSIM对安全性、稳定性的极高要求;同时,产品支持“一号多终端”的新业务形态,即可实现用户手机、电子手表、平板等多个智能终端同时在线共享一个号码和套餐进行通讯,解放了手机对通信的束缚,将加快国内eSIM新技术全面应用的步伐,也将为国产芯片布局全球eSIM“芯”蓝海再添助力。

    目前,紫光同芯微电子SIM卡芯片产品已成系列化,应用领域涵盖手机eSE、SWP—SIM、M2M以及eSIM。放眼未来,紫光同芯微电子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合作态度,竭诚为合作伙伴提供优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满足电信应用市场的多种不同需求,推动行业向多领域纵深发展,携手业界同仁打造更安全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相关报告
  • 《格芯与欧洲微电子中心于AI芯片研发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7-13
    • 日前,全球领先的纳米电子及数字技术研究中心IMEC(欧洲微电子中心)和格罗方德共同发布了一种新型AI芯片AnIA的硬件展示。基于IMEC模拟内存计算(AiMC)架构与格芯22FDX技术,新芯片可在模拟域的内存计算硬件上执行深度神经网络计算,帮助低功耗设备实现边缘推理。同时,这项新技术在隐私保护、安全性和延迟性方面的优势,将会对从智能扬声器到自动驾驶汽车等各种边缘设备中的AI程序产生重大影响。 从早期的数字计算机时代开始,处理器已经从存储器中分离出来。在内存容量指数级提升以后,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却成为了瓶颈,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冯·诺伊曼瓶颈。这种限制会掩盖实际的计算时间,特别是在依赖于大型向量矩阵乘法的神经网络中。这些计算的执行需要数字计算机的精密度,以及大量的能量支持。然而,如果是采用较低精度的模拟技术执行向量-矩阵乘法,神经网络也可以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IMEC及其工业合作伙伴,包括格芯在内,在IMEC的工业合作机器学习计划开发了一种新的体系结构,通过在SRAM单元中执行模拟计算消除了冯·诺依曼瓶颈。由此产生的模拟推理加速器(AnIA)以格芯22FDX半导体平台为基础,具有超高的能效。特性测试显示,AnIA的功率效率最高可达到2900 TOPS/W。通常由数据中心的机器学习驱动的微型传感器及低功耗边缘设备中的模式识别,现在可以在这个节能加速器上进行本地执行。 IMEC机器学习项目主管Diederik Verkest表示:“AnIA的成功流片是验证模拟内存计算架构的重要一步。参考设计的实现不仅表明AiMC在实践中是可能的,且它取得的能效要比数字加速器好10到100倍。在IMEC的机器学习程序中,我们会对现有的和新兴的内存设备进行优化,以更好地进行模拟内存计算。目前看来,这些成果具有良好的前景,这也鼓励我们进一步发展这项技术,朝着10000 TOPS/W的目标迈进。” 格芯计算和有线基础设施产品管理副总裁Hiren Majmudar则表示:“一直以来,格罗方德与IMEC都保持着密切合作。此次双方利用GF低功耗、高性能的22FDX平台成功研发出新的AnIA芯片,也是向业界展示22FDX如何降低能源密集型AI和机器学习应用能耗的关键一步。” 未来,格罗方德将把AiMC芯片融合进22FDX平台,用于开发AI市场的差异化解决方案。目前,搭载AiMC的22FDX正在GF最先进的300mm生产线上进行开发,该生产线位于德国德累斯顿1号工厂。
  • 《专注安全芯片设计领域 紫光国微拟作价2.2亿转让西安紫光国芯》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0-19
    • 10月11日晚间,紫光国微披露,拟将全资子公司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紫光国芯)100%股权以约2.2亿元人民币转让给紫光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存储”)。若上述关联交易获股东大会批准,则意味着西安紫光国芯将不再囊括在紫光国微上市平台内。据紫光国微以及西安紫光国芯官网介绍,西安紫光国芯是专业的DRAM存储器芯片设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存储器设计开发及自有品牌存储器产品的销售,并提供相关集成电路的设计、测试服务,目前的主要产品为DRAM存储器芯片和模组。 2015年,紫光国微收购西安紫光国芯,后者则承担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等多个存储器领域的重大专项研究项目和课题。 紫光国微在公告中解释称,为保持和跟进DRAM存储器芯片设计领域的先进技术,西安紫光国芯持续加大产品开发投入,但受下游制造代工产能等方面的限制,短期内无法达到规模经济,经营压力加大,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已影响到其正常持续经营,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和业绩压力,其自身后续的研发投入也面临很大困难。 根据披露的财务数据,西安紫光国芯2017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约3.43亿元,净利润-1200.23万元,2018年1-7月营业收入约3.27亿元,净利润-585.23万元,截至2018年7月31日净资产2755.6万元。紫光存储截至2018年7月31日净资产8.2亿元,2018年1-7月实现营业收入36.43万元,净利润-2001.16万元。 紫光国微称,对西安紫光国芯100%股权评估时,最终选择收益法的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评估前西安紫光国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3267.43万元,评估价值22009.00万元,增值18741.57万元,增值率573.59%。 截至目前,紫光国微为西安紫光国芯共提供借款资金1.95亿元,另外,尚有为西安紫光国芯获得1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提供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紫光国微在公告中表示,其向西安紫光国芯提供的借款将在约定的时间内及时收回,同时股权转让事项将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本次股权转让可以减轻上市公司的资金投入压力,改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紫光国微在公告中表示,转让事项有利于西安紫光国芯的后续发展,在股权转让后,紫光国微将专注于安全芯片设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