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7年1-11月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11
  •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呈现总体平稳态势,主营业务收入环比回落,利润增速同比加快,税金总额稳定增长,企业成本环比下降,但企业亏损面、“两项资金”增幅、工业负债率有所上升。
      一、  工业经济效益主要特点
      主营收入增速环比回落。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141亿元,增长10.9%,同比加快3.9个百分点,环比放缓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集体控股企业保持较高增速,增长26.3%,外商及港澳台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私营控股企业分别增长16.3%、15.6%、6%。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12.5%,快于小型企业3.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钢铁、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2.4%、21.1%、17%、17%。
      利润增速持续加快。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295亿元,增长13.2%,同比、环比分别加快2.7、1.3个百分点,增速连续四个月呈现扩大态势。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4.2%,增长贡献率达到92%,总量占近45%的私人控股企业仅增长5.1%,同比放缓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19.2%,同比、环比分别加快5.5、2.2个百分点,快于小型企业16.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6%,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钢铁、石油加工、医药、化工、汽车等行业贡献突出,分别增长237.8%、66%、40.5%、30.7%、21.3%。
      税金总额稳定增长。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税金总额1734.9亿元,增长8.6%,同比、环比分别加快8.1、1个百分点。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集体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增长20.2%、12.1%,但私营控股企业下降1.6%。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9.4%,快于小型企业3.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钢铁、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汽车等行业贡献较大,分别增长70.6%、48.1%、17.3%、14.6%、14%。
      企业成本环比下降。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31元,同比增加0.11元,环比下降0.35元,连续三个月保持回落态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销售、管理、财务等三项费用为7.71元,同比、环比分别增加0.2元,高于全国0.22元。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港澳台控股、外商控股、私人控股企业百元收入成本分别下降1.17、0.85、0.36元,集体控股、国有控股分别上升0.78、0.08元。分行业看,41大类行业中有27个环比下降,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食品制造、医药、仪器仪表、通用设备等行业降幅较大,分别达到1.31、1.23、1.18、1.01、0.85元。
      二、主要行业效益情况
      工业三大门类中,消费品工业利润增速环比加快,装备制造业保持稳定,原材料工业持续改善,利润总额分别占全省工业的29.5%、38.4%、21.1%。三大类制造业具体情况如下:
      (一)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速环比加快。主营收入增长6.1%;利润增长7.8%,环比加快1.9个百分点;税金增长4.2%。
      食品行业(含烟草):主营收入增长3.1%,同比放缓3.7个百分点;利润增长2.1%,环比加快1.7个百分点;税金增长3.5%。其中烟草制品业利润增长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5%,食品制造业增长1.4%,农副食品加工下降1%。
      纺织行业:主营收入增长6.6%;利润增长2.1%,环比加快0.2个百分点;税金增长0.5%。其中纺织业利润增长7.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14.5%,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7.4%。
      医药行业:主营收入增长14.4%;利润增长33.9%,环比加快6.6个百分点;税金增长14.6。
      (二)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速稳定增长。主营收入增长16.1%;利润增长15.1%,同比、环比分别加快3、1.9个百分点;税金增长14.4%。
      汽车行业:受益于东风本田、上海通用等增长点增长加快,全行业效益持续稳定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1%;利润总额增长21.3%,同比、环比分别加快11.9、0.7个百分点;税金增长14%。
      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受行业补助减少及部分重点企业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利润总额下降32%;税金增长48.1%。
      机械行业:在仪器仪表、电气机械等子行业带动下,全行业效益明显改善。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9%;利润总额增长22.5%,环比加快7个百分点;税金增长11.9%。
      (三)原材料制造业效益持续改善。主营收入增长11.4%;利润增长35.4%,环比加快3.6个百分点;税金增长3.3%。
      钢铁行业:在武钢、鄂钢、新冶钢等重大增长点带动下,全行业效益得到改善,主营收入增长32.4%,利润增长237.8%,税金增长70.6%。
      石化行业:受益于需求转暖,石化行业效益持续改善。主营收入增长10.7%;利润总额增长29.1%,其中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66%、30.7%;税金增长3.7%。
      建材行业:主营收入增长5.7%,利润总额增长9.8%,环比放缓3.1个百分点;税金增长4.3%。

相关报告
  • 《2017年湖北省工业品价格走势分析》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22
    •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市场回暖,原材料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原材料及上游产品价格快速上扬,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回升。2017年,湖北工业品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3%,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6%。   一、工业生产者购进与出厂价格指数情况   (一)购进价格逐渐上升   2017年,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3%,增幅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全年购进价格高位波动,一季度处于高位,购进价格指数上涨9.8%,3月当月达到10.7%;二季度回落至8.9%,4、5、6月逐月回落,当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9.1%、7.7%、7.2%,6月当月为上半年涨幅最低的月份。三季度逐月回升,7、8、9月当月分别为7.3%、7.7%、8.9%;四季度又趋回落,10、11、12月当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8.5%、7.2%、6.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   (二)出厂价格稳步回升   2017年,湖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稳定增长,全年同比上涨5.6%,涨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上涨6.3%)低0.7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位列第21位;月度涨幅处在4.8-6.5%间波动,3月份达到峰值,上涨6.5%,刷新自2011年10月份以来新高,二季度有所回落,下半年基本稳定,10、11、12月份分别上涨6.2%、6.0%、5.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      二、与中部六省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比较   2017年以来,以煤炭、石油、钢铁、水泥为代表的“三黑一色”行业价格不断走高,对总指数影响较大。而湖北受自身资源缺乏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性影响,资源型产业相较于其他五省在工业经济中的占比较小,下游产品占比较大,价格传导不畅,致使我省出厂价格涨幅较小。在中部六省中湖北工业品出厂价格增幅排名靠后。2017年湖北PPI同比平均上涨5.6%,与中部五省相比,涨幅分别比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低13.8、2.4、2.3、1.2、0.2个百分点,位列中部六省第六位。   三、部分原料及能源价格情况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受市场结构、技术因素和地缘政治格局影响,随着亚洲国家建立库存,中国对原油和其它许多工业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2017年,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高触及58.0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高触及64.71美元/桶,比年初上涨近20美元/桶。   棉花价格持续走高。2017年,受棉花收储政策放开因素影响,国内外棉价差进一步缩小,湖北棉花价格稳步增长。湖北3128B级棉花现货价格1588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每吨近800元;国际棉价现货价格为13571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每吨近500元。   磷矿石价格相对平稳。2017年,湖北地区磷矿石价格相对平稳,湖北磷矿山开工正常,市场运行缓慢向好。湖北宜昌明珠磷化工主供28%品质磷矿石,磷铵矿船板成交370元/吨。湖北宜化矿业主供28%品质磷矿石、30%品质磷矿石,船板成交380元/吨、450元/吨。   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2017年,受钢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带动,铁矿石供应量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铁矿石价格底部回升,持续上涨,日照港62%印粉市场价格为95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每吨近300元左右。   四、我省主要工业产品价格走势情况   2017年调查的37个工业行业大类同比平均价格“33涨4降”,上涨面89.2%,与上年15个行业价格上涨相比,上涨面扩大48.7个百分点。从影响程度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纺织业价格的上涨对总指数拉升作用显著。经测算,四个行业共影响PPI价格总水平上涨3.38个百分点,贡献率60.0%。   钢材及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受遏制钢铁行业违规新增产能、严查“地条钢”,淘汰落后产能,再加上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重点项目投资拉动等因素影响,钢铁及有色金属价格强势回升。湖北钢铁市场逐渐回暖、价格大幅上涨。2017年,武钢钢材(螺旋钢)出厂均价为488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每吨近1380元左右;鄂钢钢材(螺旋钢)出厂均价为42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每吨近1420元左右。2017年,大冶有色阴极铜价格48987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0000元。   化肥价格出现好转。受行业去产能环保整合等因素影响,湖北省化肥行业价格回升,2017年,我省55%粉状磷酸一铵主流出厂报价2372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上涨每吨近450元左右;64%磷酸二铵主流出厂报价2321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每吨近320元左右。   水泥价格涨势明显。2017年,湖北水泥行业开始启动错峰生产机制,要求企业全年停窑错峰生产时间不少于90天,加之水泥市场需求稳定以及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推动影响,水泥行业价格攀升。10、11、12月份,我省鄂东325水泥综合价格出厂价每吨分别为320元、380元、420元,较去年同期涨幅近40%。
  • 《2017年11月份山东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09
    • 11月份,全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制造业增长加快,装备工业和高技术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高耗能行业持续低位调整,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技改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一、工业生产稳中趋缓,制造业提速明显。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受错峰生产、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全省工业当月增速有所波动,但总体仍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采掘业增速较上月均有明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采掘业增加值增长9.2%,比上月提高5.1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9%。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7649.8亿元,同比增长5.8%,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从各市增长情况看,11月份,济南、青岛、东营、济宁、威海、日照、莱芜、菏泽8市工业增加值均保持8%以上增速,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撑带动作用;淄博、烟台、潍坊、泰安、临沂、滨州6市的增长相对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态势明显。装备工业和高技术行业增速持续提升。1-11月,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工业、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10.8%,分别高于规上工业4.1个、3.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和2.8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4%、112.5%和359.1%。高耗能行业增长明显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1%,比规模以上工业低2.8个百分点,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   三、主要行业增长面明显扩大。1-11月,全省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0.5%,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医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势突出,分别增长10.9%、12.5%、13.3%、13.7%、11%、8.6%;食品、酒饮料及精制茶、纺织服装、文体用品等消费品行业分别增长10.4%、8.6%、7%、9.8%,均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原材料行业生产低位运行,化工、建材行业分别增长3.1%、2%,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分别下降2.9%、1%;煤炭、石油、烟草行业下行态势好转,煤炭、烟草行业分别增长8%、3.9%,去年同期下降11.7%、13.4%;石油行业下降7.4%,降幅同比收窄13.6个百分点。   四、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052.1亿元,增长11.4%,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制造业实现利润6792.2亿元,增长10.5%,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造纸、石油加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合计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采掘业实现利润132.7亿元,同比净增利润221.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88.8亿元),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幅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实现利润235.2亿元,增长3.2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8.09%,比年初下降1.5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0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9.2%。   五、工业投资低位增长,但技改投资力度加大。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3879.6亿元,同比增长1.7%,比去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4534.2亿元,增长6.8%,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为60.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技改投资12925.9亿元,增长4%,比前三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全省施工工业技改项目21119项,增长19.3%;其中,新开工工业技改项目16660项,增长21.1%,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六、工业运行质量持续向好,部分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一是工业产销衔接良好。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9%,比去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二是企业成本费用明显下降。1-10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3.66元,同比回落0.15元;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5.99%,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债务水平持续回落。10月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比年初降低0.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   七、工业先行指标稳中有升,工业用电降幅明显。一是受环保整治、去产能等因素影响,工业用电有所回落。11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334.8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95%、环比增长9.6%。1-11月,全省工业用电量379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7%。二是货运指标较快增长。1-11月,全省货运量完成30.5亿吨,同比增长16.7%,比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9亿吨,增长5.5%。三是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上涨。11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3%,环比上涨0.8%,连续5个月环比上升。四是货币信贷保持稳定,但制造业贷款低位增长。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70835.8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年初增加5592.3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17259.8亿元,同比增长1.8%;比年初增加289.9亿元,仅占一般全部新增贷款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