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术可以解决下一代电子产品使用坚韧材料的问题》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6-03
  • 2004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超薄材料,其强度至少比钢强100倍,是最着名的热电导体。

    这意味着石墨烯材料可以带来比硅更快的电子产品。

    但要真正有用,石墨烯需要携带开关电流,就像硅在计算机芯片上以数十亿晶体管的形式所做的那样。此切换创建计算机用于处理信息的0和1的字符串。

    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密歇根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展示了激光技术如何能够永久地将石墨烯强化为具有允许电流流动的结构。

    这种结构是所谓的“带隙”。电子需要跳过这个间隙才能成为传导电子,这使得它们能够承载电流。但石墨烯自然没有带隙。

    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并扩大了石墨烯的带隙,达到创纪录的2.1电子伏特。为了起到诸如硅之类的半导体的作用,带隙需要至少是0.5电子伏特的先前记录。

    “这是第一次努力实现如此高的带隙,而不影响石墨烯本身,例如通过化学掺杂。我们纯粹对材料施加压力,”普渡大学工业工程教授Gary Cheng说,他的实验室调查了各种使石墨烯对商业应用更有用的方法。

    带隙的存在允许半导体材料在绝缘或传导电流之间切换,这取决于它们的电子是否被推过带隙。

    研究人员表示,超过0.5电子伏特可以为下一代电子设备中的石墨烯带来更多潜力。他们的工作出现在Advanced Materials的一期。

    “过去的研究人员通过简单地拉伸石墨烯来打开带隙,但单独拉伸并不会使带隙变宽。你需要永久性地改变石墨烯的形状以保持带隙开放,”Cheng说。

    Cheng和他的合作者不仅保持了石墨烯中的带隙,而且还使其可以将间隙宽度从零调整到2.1电子伏特,使科学家和制造商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使用石墨烯的某些特性。要做的材料。

    研究人员利用激光冲击印迹技术在石墨烯中使带隙结构永久化,Cheng于2014年与哈佛大学,马德里高等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一起开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激光产生冲击波脉冲,穿透下面的石墨烯片。 激光冲击将石墨烯应变到沟槽状模具上 - 永久地塑造它。 调节激光功率可调节带隙。

    Cheng说,虽然该技术还远未将石墨烯放入半导体器件中,但该技术在利用材料的光学,磁性和热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文章发布于2019年5月30日

相关报告
  • 《一维材料为下一代电子产品打开了大门》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8-05-05
    •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们展示了一种由外来材料制成的原型设备,其电流密度比传统铜互连技术高出50倍。 电流密度是给定点处的每个横截面积的电流量。随着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变得越来越小,它们需要越来越高的电流密度来达到所需的水平。大多数传统的电导体,例如铜,由于在高电流密度下过热或其他因素而易于断裂,这对创造越来越小的组件造成障碍。 电子行业需要硅和铜的替代品,来达到可以在几纳米的尺寸下维持极高的电流密度。 石墨烯的问世是一项巨大的全球性的成就,旨在调查其他二维或二维分层材料,以满足对可维持高电流密度的纳米级电子元件的需求。
  • 《钙钛矿将是下一代电子产品的主要伙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3-18
    • 巴西坎皮纳斯大学研究人员与美国合作者,提供了关于钙钛矿量子点基础物理学的新颖见解。相关文章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量子点是人造纳米半导体材料,仅由几千个原子组成。由于原子数量很少,量子点的特性介于单个原子或分子和具有大量原子的大块材料之间。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有可能微调量子点的电子和光学特性——电子如何结合并在材料中移动,以及光如何被它吸收和发射。 然而,当光被一种材料吸收时,电子被提升到更高的能级,当它们回到基本状态时,每个电子都可以向环境释放一个光子。在传统的量子点中,电子返回基本态的过程会受到各种量子现象的干扰,从而延迟光向外界的发射。 以这种方式禁锢电子,即所谓的“暗态”,阻碍了光的发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电子可以迅速回到基本态,从而更有效、更直接地发射光,即“亮态”。在一种由钙钛矿制成的新型纳米材料中,这种延迟可以缩短,这引起了材料科学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 这里,研究人员使用了相干光谱学,能够在数百亿纳米材料的集合中分别分析每个纳米材料中的电子行为。这项研究结合了一种相对较新的纳米材料——钙钛矿——和一种全新的检测技术。 研究人员能够验证亮态和暗态之间的能量排列,并表明这种排列如何取决于纳米材料的大小。他们还在这些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有了发现,为这些系统在其他技术领域的使用提供了机会,比如量子信息。 巴西团队负责人Lázaro Padilha Junior说,由于钙钛矿的晶体结构,亮度形成三能级。这为激发和电子返回基态提供了各种途径。通过分析每一个亮态的寿命和样品发出的信号的特征,我们得到了证据,暗态是存在的,但位于比三个亮态中的两个更高的能级。这意味着,当光线照射到样品上时,激发的电子只有在处于最高亮能级时才会被捕获,然后转移到暗态。如果它们占据较低的亮度,它们就能更有效地回到基本状态。 专家认为,该结果非常重要,因为材料的光学特性及其电子行为的知识为半导体光学和电子学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钙钛矿的加入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电视机最显著的特征。 研究人员将钙钛矿纳米材料分散在己烷中,用激光辐照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