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通过静电逐层组装构建的pH响应型壳聚糖基水凝胶微球用于猪肉新鲜度可视监测》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5-10-09
  • 通过静电逐层组装构建的pH响应型壳聚糖基水凝胶微球用于猪肉新鲜度可视监测

    ?? 英文标题

    Fabrication of pH-responsive chitosan-based hydrogel beads via electrostatic layer-by-layer assembly for visual monitoring of pork freshness




    ?? 导读

    2025年3月,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学院的Ziao Li为第一作者,Longwei Jiang与Yingzhu Liu为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发表了题为《Fabrication of pH-responsive chitosan-based hydrogel beads via electrostatic layer-by-layer assembly for visual monitoring of pork freshness》的研究论文。


    ??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种以紫薯花青素为核心物质、通过壳聚糖(CS)、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阳离子改性大豆分离蛋白(NSPI)逐层电静组装形成的pH响应型多层水凝胶微球体系。研究发现,多层结构可有效提升花青素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和缓释性。与单层CH微球相比,CH/CMC/NSPI微球的结构更致密,抗氧化活性维持时间更长,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也更强。此外,CH/CMC/NSPI微球对氨气和猪肉变质过程中产生的碱性挥发物响应灵敏,色差(ΔE)显著增加,表现出良好的肉品新鲜度可视监测能力。该研究为开发天然、智能、可食功能包装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 引言

    现有肉类腐败检测方法如PCR、光谱、气味传感器等虽然精准,但响应慢、成本高、操作复杂,不适合终端消费者使用。花青素作为天然、无毒、pH敏感的变色材料,具有广阔的智能包装应用前景,但其易氧化、光敏和热敏性限制了实际应用。本文提出利用壳聚糖作为基体,CMC和NSPI构建多层结构,增强花青素的稳定性,并实现其在智能传感中的可控释放与可视响应。




    ?? 研究内容

    1. 材料设计与结构表征


    NSPI通过乙二胺对大豆分离蛋白阳离子改性,增强静电相互作用;

    三层结构(CH/CMC/NSPI)硬度提升至1.03N,孔隙率下降至17.92%,XRD和FTIR结果显示层间形成稳定氢键与静电作用;

    TGA分析表明多层结构显著提升热稳定性。


    2. 缓释与稳定性能


    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释放快,在CH/CMC/NSPI中360分钟释放率小于10%;

    ABTS与DPPH清除率在储存10天后依旧高达90.68%与53.86%,优于单层体系。


    3. 氨敏感性与光稳定性


    三种水凝胶在NH?气体暴露后均发生颜色变化,ΔE > 5,视觉可识别;

    紫外照射下CH/CMC/NSPI色差变化最小,表明其对花青素保护效果最优。


    4. 实际应用:猪肉新鲜度监测


    储藏过程中微球颜色随TVB-N、pH值、失重变化同步改变,5天内CH/CMC/NSPI组TVB-N最低(36.4 mg/100g);

    显示CH/CMC/NSPI可有效延缓肉类腐败,并实现可视化新鲜度判断。





    ?? 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基于天然可食性材料构建了多层水凝胶微球,成功实现对花青素的稳定包埋、抗氧化保护和缓释控制,同时赋予其pH响应变色与猪肉腐败监测功能。CH/CMC/NSPI微球具备良好抗菌、抗氧化和智能感应特性,有望推广至其他肉类或水产品智能包装和质量可视化追踪领域,拓宽其在功能性包装材料中的应用边界。




    ??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5.111356




    ?? 主题分类

    ? 传感器


    ? 食品包装


    ? 安全检测


    ? 天然活性成分


    ? 肉类


    ? 新质生产力

    图文赏析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5.111356
相关报告
  • 《东北农业大学:茄子花青素壳聚糖/甲壳素纳米纤维膜智能/活性包装的研制、表征及应用》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7-09
    • Developm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active packaging of chitosan/chitin nanofibers films containing eggplant anthocyanins 茄子花青素壳聚糖/甲壳素纳米纤维膜智能/活性包装的研制、表征及应用 2023年5月,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和园艺与园林学院Longwei Jiang、Yingzhu Liu(通讯作者)和Fenghui Wang(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JCR一区,IF=10.7)上发表题为“Developm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active packaging of chitosan/chitin nanofibers films containing eggplant anthocyanins”的研究论文。 摘要 使用壳聚糖/酯化几丁质纳米纤维(CN)膜基体和茄子皮提取物中的花青素(EE)来开发智能/活性包装,以监测猪肉的新鲜度。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证实了CN成功填充进膜网络,并通过静电作用和氢键精确地与壳聚糖结合。EE的加入增强了与壳聚糖和CN的氢键作用。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膜变得更加致密,热稳定性得到改善。氢键、静电作用和纳米填充效应共同提高了膜的机械和屏障性能(水蒸气、氧气和光学屏障性能)。当CN含量为5wt%时,壳聚糖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和氧气屏障性能显著提高。加入EE后,膜的抗菌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所有含有茄子花青素的膜对pH 3–11的缓冲溶液敏感,具有良好的氨敏感性和酸敏感性。壳聚糖-CN-EE膜有效地指示了储存期间猪肉的新鲜度。因此,这些结果表明壳聚糖-CN-EE膜是智能和活性食品包装应用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引言 食品包装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护食品免受环境、物理和微生物的影响,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传统塑料包装虽具有优异的屏障性能和低成本优势,但难以降解,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发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的智能/活性包装材料,通过壳聚糖和壳聚糖纳米纤维的结合,以及天然花青素的引入,提高薄膜的性能并实现对食品新鲜度的智能监测。 研究内容 研究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NiCo-MOF/GO复合材料,展现了出色的电化学性能、分散性和稳定性。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安培法分析表明,NiCo-MOF/GO/GCE表现出高选择性和灵敏度以及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与其他基于MOF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相比,它在灵敏度、检测限和线性检测范围方面表现出色。该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黄水中葡萄糖的检测,并在人体血清中的葡萄糖检测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实际应用潜力。 结论展望 研究成功开发的基于壳聚糖/壳聚糖纳米纤维和茄子皮花青素的智能/活性包装材料,不仅展示了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还能通过颜色变化直观反映食品的酸碱度变化,为食品新鲜度提供实时监测。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天然色素对薄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类型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效果,推广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图文赏析 免责声明「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水平有限,仅供学术交流,本平台不主张原文的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献解读如有疏漏之处,我们深表歉意,请作者团队及时联系NSTL《食品安全与健康》平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修改或撤稿重发,感谢您的谅解!投稿链接:https://www.wjx.top/vm/h47lAc0.aspx#
  • 《福建农林大学:含姜黄素的静电纺丝明胶/壳聚糖纳米纤维,用于多功能食品包装》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7-09
    • Electrospun gelatin/chitosan nanofibers containing curcumin for multifunctional food packaging 含姜黄素的静电纺丝明胶/壳聚糖纳米纤维,用于多功能食品包装 2023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Chunhua Wu、Jie Pang、Yaqin Hu(通讯作者)和Mengxia Duan(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JCR一区,IF=7)上发表题为“Electrospun gelatin/chitosan nanofibers containing curcumin for multifunctional food packaging”的研究论文。     摘要 研究开发了基于明胶/壳聚糖和姜黄素(GA/CS/CUR)的新型活性智能包装纳米纤维。通过电纺技术,研究了姜黄素含量(0.1%-0.3%, m/m)对电纺纳米纤维微观结构和功能性能的影响。形态学研究表明,姜黄素的加入影响了纳米纤维垫的平均直径,这些纤维垫直径保持在160-180 nm。适当水平的姜黄素(0.2%, m/m)的加入增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所得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和抗拉强度。同时,姜黄素的加入显著提高了GA/CS/CUR纳米纤维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此外,纳米纤维对氨气的敏感性表明,含0.2%姜黄素的GA/CS纳米纤维(GA/CS/CUR II)表现出高度对氨气的变色行为的敏感性(在3分钟内)。这些结果表明GA/CS/CUR II纳米纤维具有作为多功能包装材料的巨大潜力,可用于保护和监测富含蛋白质的动物食品(如肉类和海鲜)的新鲜度。 引言 近年来,基于食品级生物聚合物和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活性和智能食品包装薄膜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些薄膜中,基于天然色素的变色薄膜因其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和pH敏感性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这些pH敏感的变色薄膜能在与非中性挥发性气体(由蛋白质含量高的变质食品产生)反应时表现出可见的颜色变化,为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质量和微生物污染的视觉信息。 研究内容 研究采用电纺技术开发了基于明胶/壳聚糖和姜黄素的新型活性智能包装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形态学研究,通过增加适当水平的姜黄素(0.2%, m/m),增强了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和抗拉强度。此外,还研究了纳米纤维对氨气的敏感性,发现GA/CS/CUR II纳米纤维对氨气显示出高度敏感的变色行为。这些纳米纤维的开发不仅增强了抗氧化和抗菌性能,还通过其变色功能实现了对食品新鲜度的智能监测。 总结展望 GA/CS/CUR纳米纤维通过其出色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显示了作为新型多功能食品包装材料的巨大潜力。这些纳米纤维能有效保护和监测富含蛋白质的动物食品的新鲜度,如肉类和海鲜。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纳米纤维在其他食品类型上的应用潜力,以及如何进一步改善其性能以适应更广泛的工业需求。此外,探索不同浓度和类型的天然活性添加剂对纳米纤维性能的影响,将有助于开发出更多定制化的食品包装解决方案。 图文赏析 免责声明「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水平有限,仅供学术交流,本平台不主张原文的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献解读如有疏漏之处,我们深表歉意,请作者团队及时联系NSTL《食品安全与健康》平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修改或撤稿重发,感谢您的谅解!投稿链接:https://www.wjx.top/vm/h47lAc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