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至9日,第一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办,来自60个国家的900位代表参会,会议就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议题进行了讨论,2016年11月9日大会圆满闭幕。
会上,与会代表呼吁各国应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上重要日程,努力实现减贫、粮食安全、营养安全、性别平等和伙伴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各国拿出必要的资金、建立法律制度来推动农民、牧民及其他部落和乡村群体人员持续、积极地参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与会代表指出,为保障粮食和营养安全,降低气候变化、土壤退化和多样性缺失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人员需要发起、推动新的多样性保护策略,以一种更灵活的方式保护、利用包括作物野生近缘种在内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证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及农家保护策略的相互衔接。与会代表同时指出,研究人员应利用基因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技术、纳米技术等现代技术,构建高效、平等、经济、安全的农业生产系统和景观。
与会代表强调,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和营养需求,全球各国需要交换植物、动物、水生微生物和昆虫的基因资源,各国之间需要协调多样的法制体系,注重提高植物检疫能力,利用最新技术和跨境伙伴关系促进基因资源的安全转移。与会代表同时强调,农业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投资,不但能够提高农场的适应能力和生产能力,同时也能为女性和青年带来平等的就业机会。为吸引各国注意,促进其快速行动,与会代表考虑敦促联合国制定“农业生物多样性年”。
另外,与会代表一致建议,每3到5年举办1次专注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大会,以使在印度新德里达成的共识持续引起关注。为此,与会代表们也成立了连续性工作委员会。
(编译 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