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NA: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持续下滑 竞争力日益凸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6
  • 5月29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2018》 报告指出,得益于技术进步、招投标替代固定上网电价补贴制度以及规模化部署进程,过去十年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处于持续下降态势。2018年,全球各种商业化可再生能源加权平均电力成本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太阳能热发电(CSP)下降了26%,生物质发电下降14%,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均下降13%,水电下降12%,地热和海上风电均下降1%。同时,在2020年将并网运营的项目中,将有77%的陆上风电和83%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电价低于最廉价的新建化石燃料发电电价。更为关键的是,成本下降的趋势会持续到下一个十年,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竞争力将日益增强。报告要点如下:

    1、太阳能光伏

    2018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94 GW,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净增量的一半以上(55%)。由于技术进步和组件成本下降,2018年全球公用事业太阳能光伏电站加权平均装机成本进一步下滑,从2017年的1389美元/千瓦装机成本降至1210美元/千瓦,同比降低13%。其中印度装机成本最低,为793美元/千瓦,较2017年下降27%。意大利和中国紧随其后,分别为870美元/千瓦(-9%)和879美元/千瓦(-23%)。日本装机成本减少了3%,但依旧是全球装机成本最高的国家,达到了2101美元/千瓦。

    受到装机成本下降的驱动,在2010-2018年间,全球公用事业太阳能光伏发电加权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大幅下降了77%,从37美分/千瓦时降至8.5美分/千瓦时,年均降幅达到了13%。而就2018年而言,印度LCOE降幅最大(21%),降至6.3美分/千瓦时;其次是中国,下降20%至6.7美分/千瓦时;美国以18%降幅位列第三。而在具有良好资源和完善监管体系的国家(如智利、墨西哥、秘鲁、沙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太阳能光伏度电成本更是低至3美分/千瓦时。

    图1 2010-2018年间太阳能光伏全球加权平均装机成本(单位:美元/千瓦)、容量因子和LCOE(单位:美元/千瓦时)变化态势

    2、太阳能热发电

    相对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发电(CSP)发展的速度较慢,2018年新增装机容量仅0.5 GW。截至2018年底,全球累计CSP装机容量仅有5.5 GW。全球CSP电站加权平均装机成本从2017年约7200美元/千瓦降至2018年约5200美元/千瓦,同比降低28%。尽管发展速度较慢,但由于开发经验和供应链愈加成熟,2010年以来CSP的LCOE也下降了46%,从2010年的34美分/千瓦时降至18.5美分/千瓦时。未来四年,预计CSP的LCOE会进一步下降至6-10美分/千瓦时。

    图2 2010-2018年间CSP全球加权平均装机成本(单位:美元/千瓦)、容量因子和LCOE(单位:美元/千瓦时)变化态势

    3、风力发电

    得益于风力涡轮机和物流成本下降,2018年全球陆上风电加权平均装机成本从2017年1600美元/千瓦降至1500美元/千瓦,同比降低6%。其中中国装机成本最低约1170美元/千瓦,印度次之(1200美元/千瓦),澳大利亚(1640美元/千瓦)、美国(1660美元/千瓦)、巴西(1820美元/千瓦)、德国(1830美元/千瓦)、法国(1870美元/千瓦)和英国(2030美元/千瓦)紧随其后。由于装机成本下降和涡轮机单机容量提升,2010-2018年间陆上风电LCOE大幅下降了35%,从8.5美分/千瓦时降至5.6美分/千瓦时。而在某些国家/地区,陆上风电项目的LCOE在2014年已降至3-4美分/千瓦时,低于化石燃料发电成本,展现出强劲的经济竞争力。

    2018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5 GW,增长主要来自欧洲和中国,其中中国就贡献了近40%的增量,英国(29%)和德国(22%)合计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增量。与陆上风电类似,全球海上风电加权平均装机成本也在过去的8年间稳步下降,只是降幅较小,从2010年4572美元/千瓦降至4353美元/千瓦。尽管海上风电市场规模依旧不大,但由于装机和运维成本下降以及单机容量增加,海上风电的LCOE在2010-2018年间也稳步下降了20%,即从2010年15.9美分/千瓦时降至12.7美分/千瓦时。

    图3a 2010-2018年间陆上风电全球加权平均装机成本(单位:美元/千瓦)、容量因子和LCOE(单位:美元/千瓦时)变化态势

    图3b 2010-2018年间海上风电全球加权平均装机成本(单位:美元/千瓦)、容量因子和LCOE(单位:美元/千瓦时)变化态势

    4、生物质发电

    与太阳能、风能发电不同,生物质发电的经济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安全、可持续的生物质原料供应和转化技术。此外,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生物质原料资源量不同,也会影响该发电技术经济性。当前,印度生物质发电的装机成本最低,为700-2600美元/千瓦;其次是中国,为700-3000美元/千瓦;北美和欧洲地区的装机成本相对较高。就全球而言,2018年全球生物质发电加权平均装机成本从2017年的2850美元/千瓦降至2100美元/千瓦,受此影响,生物质发电的LCOE同比下降了14%至6.2美分/千瓦时。

    图4 2010-2018年间生物质发电全球加权平均装机成本(单位:美元/千瓦)、容量因子和LCOE(单位:美元/千瓦时)变化态势

    5、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是技术成熟度最高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且其成本较低,因此成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最主要来源。在2010-2013年间,水力发电装机成本较为稳定,但2014年后随着建设和并网机电设施等成本上升,全球水电加权平均装机成本出现了整体上涨的情况,从2010年的1232美元/千瓦增加到2017年的1768美元/千瓦,在2018年又下降至1492美元/千瓦,但仍高于2010年水平。水电加权平均装机成本的波动情况与新建水电项目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如2018年新增水电项目主要来自中国,其装机成本较平均水平低10%-20%。水电LCOE走势基本与其全球加权平均装机成本一致,2018年较2017年下降了11%至4.7美分/千瓦时,但依旧比2010年水平高出了29%。

    图5 2010-2018年间水力发电全球加权平均装机成本(单位:美元/千瓦)、容量因子和LCOE(单位:美元/千瓦时)变化态势

    6、地热发电

    当前地热发电装机规模仍然较小,且近年来发展势头有所放缓,2018年全球仅新增500 MW装机容量,远低于2015年的峰值水平。考虑到每年新建地热项目数量有限,地热电站的LCOE对新建电站的地理位置极为敏感,因此其LCOE容易出现波动,2010年时地热发电的LCOE为5美分/千瓦时,随后在2012年涨至8美分/千瓦时,又于2013年回落至6美分/千瓦时,并在2013-2018年间稳定在6-7.5美分/千瓦时。

    图6 2010-2018年间地热发电全球加权平均装机成本(单位:美元/千瓦)、容量因子和LCOE(单位:美元/千瓦时)变化态势

相关报告
  • 《IRENA:离网可再生能源促进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实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5
    • 7月14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全球及各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趋势》 报告指出,离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社会中现代能源服务的一种主流解决方案。过去十年(2008-2017年),全球离网可再生能源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其装机容量从2008年的2 GW增加到2017年6.5 GW,增长了两倍多。得益于此,全球通过离网可再生能源获得廉价、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服务的人数达到了近1.33亿人(2016年数据)。报告对全球离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2011-2016年间,离网可再生能源所服务的人数增加了6倍,达到近1.33亿人 截止当前(2016年数据),全球约有1.33亿人通过离网可再生能源获得照明和其他电力服务。其中大约1亿人使用太阳能照明(<11瓦),2400万人使用太阳能家庭系统(>11瓦),至少900万人获得了微电网服务。在过去五年中(2011-2016年),由于太阳能照明成本的迅速下降以及各地建立了供应链,这让服务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也推动了离网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创新的服务方式和融资模式,如即付即用(PAYG)和微型融资,也增加了太阳能家庭系统的数量。自2007年以来,得益于亚洲的经济增长,以水力发电为基础的微电网所服务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并在2016年达到了640万人。虽然太阳能照明和太阳能家庭系统服务了绝大多数的离网可再生能源人口,但它们仅占总装机容量的一小部分(4%)。而基于太阳能、水电和生物质的高容量太阳能家庭系统和微电网有潜力提供更广泛的电力服务,包括用于生产用途。 图1 2007-2017年间获得离网可再生能源服务人口数量变化态势(单位:百万人口) 从2008年到2017年,离网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增长了2倍多,从2 GW增加到6.5 GW。其中有一部分用于家庭供电,但大多数(83%)用于工业(如联合发电)、商业(如为电信基础设施供电)和公共用能终端(如街道照明、水泵)。 2、亚洲引领全球离网可再生能源部署 在过去的十年里,亚洲主导了全球离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该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从2008年的1.3 GW增加到了4.3 GW。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太阳能快速发展所驱动,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占比增加近2倍,从2008年的11%上升到2017年超过30%。而正在部署的离网太阳能将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包括家庭的电力和商业/公共用途。同期,离网水电装机容量翻了一番,达到了127 MW。在服务人口方面,离网可再生能源服务的人口数量增长了近8倍,从2008年不到1000万人增至2016年超过7600万人。其中约有5000万人获得太阳能照明服务,超过2000万人获得太阳能家庭系统服务。 图2 2008-2017亚洲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变化态势(单位:MW) 在亚洲,离网可再生能源还被用于烹饪。此外,家庭的生物质能源系统方案也已在许多国家实施,包括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尼泊尔和越南。在整个亚洲地区内,普遍存在使用固体生物燃料来取暖。 近年来,亚洲地区在扩大电力供应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然电网服务还是最主要的服务方式,但是离网电力方案也在各种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电网未铺设的地区、偏远地区和岛屿中。亚洲在主电网和离网解决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离网可再生能源用于商业、公共和工业最终用途等方面拥有独特的经验。 3、非洲的离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过去5年(2011-2016年),非洲大陆的离网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快速发展。该地区获得离网可再生能源服务的人数从2011年略高于200万人增至2016年逾5300万人。这其中,太阳能照明当获首功,约有10%(约540万人)通过离网太阳能获得了高水平的电力服务。2017年,得益于技术设计和融资(如PAYG)的创新以及与移动支付平台(主要在东非)的结合,使用太阳能家庭系统的人口达到了400万人。 从2008年到2017年,该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已从231 MW增至2017年的近1200 MW。太阳能技术一直是离网容量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超过820 MW容量的太阳能照明、家庭系统和微电网等完成了部署。同期,小型水力电网的装机容量从124 MW增长到162 MW。 展望未来,到2030年非洲将走在实现SDG 7目标(SDG7是联合国设定的7号可持续发展目标,即获得廉价、清洁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服务目标)的前列。由于集中式能源服务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离网可再生能源则将在实现非洲大陆全面能源供给上发挥关键作用。 4、世界其他地区也在大力推进离网可再生能源发展 除亚洲和非洲之外,全球其他地区至少有300万人通过离网可再生能源获得能源服务。这些地区总装机容量已从2011年约400 MW上升至2017年超过1.1 GW,其中南美占多数。 南美洲的电力普及率是发展中国家中最高的,其中离网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最后一英里(偏远地区)电力供应以及工业(如采矿)和商业电力供应的解决方案。该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从2008年256 MW增至2017年456 MW,水电主导了离网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工业领域生物质能的使用也有所增加。自2012-2017年间,太阳能装机容量也显著增长6倍达到88.5 MW。 图3 2008-2017亚非以外的其他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变化态势(单位:MW) 大洋洲离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也占据了较大份额,因为这些岛屿国家正在从化石燃料过渡到可再生能源。该地区装机容量已经从2010年的125 MW增长到2017年的150 MW。与此同时,太阳能在可再生能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从4.7%上升到21%以上。加勒比共同体(CARICOM)的大多数成员都有较高的通电率。但不包括伯利兹、圭亚那、海地和苏里南,因为它们面临着农村电气化或能源匮乏的巨大挑战。考虑到这四个国家的电气化,分布式发电才能确保他们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在圭亚那,有几家公司通过分布式发电来满足大部分或全部的能源需求。在海地,现有电网系统的不稳定性促使电网消费者完全或部分地依赖于自我发电,主要是依靠高效的柴油发电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大洋洲和加勒比海的岛屿预计将过渡到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 5、离网可再生能源能在各地都提供广泛的电力服务 当前,离网可再生能源被广泛用于为各种用能终端提供电力服务。在2017年,6.6 GW离网装机容量中,工业部门获得的电力服务最多,其次是商业和公共服务用能。其中工业部门所使用的离网电力主要依靠农林残余物的生物质能发电,而太阳能光伏则更多被用于为商业和公共设施以及住宅提供电力服务。 在商业和公共用途中,电信基础设施选择光伏供能,同样选择光伏的还有学校、街道照明、卫生中心和抽水。太阳能光伏因为其模块化和分布式的特性而具备了较大的部署灵活性,目前几个光伏项目和计划已经启动并正在加速部署中。太阳能泵是个很有吸引力的项目,它可以满足灌溉和饮用水供应的需要,也能提供可持续的现代能源,因此其部署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中。农村医疗中心的太阳能供电也成为了人们越来越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自2010年以来,用于医疗中心的光伏装机容量增加了五倍,到2018年预计达到10 MW以上。电力供应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全球约有10亿人的卫生设施无法获得可靠的电力供应,其中有2.55亿人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考虑到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农村医疗的电气化应成为农村电气化方案的优先选择 报告最后总结道,为了加速实现SDG7目标必须需要协调能源社会环境中的多个要素,包括政策法规、体制框架、交付和融资模式、技术创新和跨部门联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政策与监管 1、电气化发展规划和战略应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明确电网扩展所要达到的区域和适合于离网解决方案的区域,并将信息提供给所有利益攸关者。 2、政策和法规的稳定性和明确性对于开发离网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至关重要。需要设计激励结构来吸引投资,并鼓励当地企业为市场发展做出长期贡献。 3、调整传统的集中式电网政策框架以适应微电网发展需要,如针对微电网制定政策和法规解决许可要求、税收制度、并网影响和融资等方面的问题。 4、采取适当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来避免低质量产品的泛滥。由于离网可再生能源的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国政府应集中精力制定标准,鼓励可持续发展,同时不阻碍模式的创新。 制度框架 1、有关机构需要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部门参与者对行政程序和机构联系要有明确的认识。 2、简单而精简的行政程序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例如在取得必要的许可证和资质方面。为此,最好是由一个机构负责协调利益相关者、制定过程和程序、管理项目批准、提供容量建设和促进财务和其他奖励计划的管理。 3、实施电气化战略的机构需要具备从技术知识和技能到稳定的预算拨款等一系列强大的能力。 交付和融资模式 1、交付模式需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采用技术以及当前和预期的电力服务需求来设计。 2、为最终用户提供长期的、量身定制、可实现的融资可以提高产品(如太阳能家庭系统)或服务(如微型电网连接费)的可及性。 3、离网部门的企业根据所处阶段、产品/服务组合和项目开发阶段的不同,寻求通过不同的融资需求获得长期融资。 4、使用金融工具,如众筹可以在传统融资无法获得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为离网项目提供资金。 技术创新 1、离网可再生能源技术应适应当地情况,并为农村地区提供多样化的电力服务。 2、开发和实施项目需要公私合伙和贷款赠款,而生产和知识产权交换则需要公共风险基金和补贴。公私部门的资助对创新型基础研究至关重要。 3、政策制定者应提供市场政策支持,促进可再生能源微电网设备商业化,大力推进行业发展。 交叉领域 1、离网可再生能源的全面发展应该考虑到跨部门能源服务的多样性 2、离网解决方案的技术、交付和融资模式的创新是对跨部门应用(包括农业部门)电力服务的支持。 3、离网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应该为公共服务(如淡水、教育和健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激励跨部门的合作需要评估各个部门离网解决方案的作用以及在各自部门发展战略中的发展情况,并最大限度地扩大离网解决方案对实现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效能。
  • 《REN21:可再生能源发展创新高 但能源转型任重道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12
    • 6月4日,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发布《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2018》 指出,持续下滑的成本、日益增强的价格竞争力、专属政策支持、增长的投资、创新的商业模式、能源安全与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等诸多因素均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快速发展,促使全球加速从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系统转型。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78 GW,占同期全球新增装机近70%,超过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可再生能源总体的发展速度仍较慢,能源转型依旧面临重重挑战,包括:能源强度改善步伐较慢、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和制冷领域的占比较低、比例日益增加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冲击电网稳定性问题、政策不稳定性、监管障碍和财政约束等。报告要点如下: 2017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178 GW,较2016年增加约9%,使得全球累计装机达到2195 GW(图1)。其中,太阳能光伏一马当先,新增装机98 GW,超过燃煤、天然气和核电新增装机容量之和,其在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占比最高,约55%。紧随其后的是风电(29%)和水电(11%),新增装机依次为52 GW和19 GW。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一(26.5%)的电力来源,其中水电占比最大为16.4%,风电(5.6%)和生物质发电(2.2%)紧随其后,光伏则以1.9%占比排名第四,其余来自海洋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和地热发电。2017年,许多国家都实现了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如爱尔兰25.2%、德国26%、乌拉圭28.1%,丹麦更是达到惊人的52.9%。上述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成功案例表明,通过电网互联、系统耦合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如信息通信技术、储能系统、热泵等),即使没有化石燃料和核能“基荷电源”,仍然可以在电网稳定性无损的前提下实现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网。 图1 2007-2017年全球可再生装机容量发展态势(单位:GW) 伴随技术进步和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可在生能源电力成本正在快速下滑。2017年,德国太阳能光伏电力竞标价格低于0.6美元/兆瓦时,创下了本国的历史新低;而在美国,太阳能光伏电力竞标价格更是创下了0.21美元/兆瓦时的超低价位。此外,加拿大、印度、墨西哥和摩洛哥等国家陆上风电的电力竞标价格均创新低,已降至0.3美元/兆瓦时;而在德国和荷兰,更是出现了首批“零补贴”的海上风电项目;上述情况表明了可再生能源价格竞争力日益增强。当前,尽管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仍由公用电力机构或大投资商拥有的大型发电站(兆瓦规模以上)主导,但分布式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已蓬勃兴起。受此影响,依托移动技术的即收即付制(Pay-As-You-Go,PAYG)的商业模式得到迅速扩张,2017年全球投向PAYG的商业模式可再生能源电力资金达到了2.63亿美元,全球通过PAYG商业模式享受可再生能源电力服务的人口数量达到了3.6亿人。 2017年,供暖制冷部门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展速度依旧缓慢。全球供暖领域的终端用能主要还是依赖传统化石能源,27%来自可再生能源,大部分来自传统生物质利用,其中仅10.3%来自现代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和地热等。太阳能热利用领域越来越广,从最初的餐饮领域拓展到了建筑、采矿业等领域,而且还在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领域。然而区域制冷系统中应用可再生能源还较为罕见。当前,全球有146个国家制定了电力行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而只有48个国家制定了供暖和制冷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总体而言,受到低油价和政策支持力度匮乏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制冷领域的应用发展进展不甚理想,亟需技术创新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017年可再生能源占到道路交通燃料用量的约3%,液体生物燃料仍是主要贡献力量(2.8%),其余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力。尽管当前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用能中的占比较低,但随着交通电气化的进一步推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2017年全球新售110万辆电动汽车,将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提高至310万辆;此外,探索将可再生能源集成到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总体而言,对交通部门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低于电力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 截至2017年底,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国家/地方层面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其中至少有179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标,其中57个国家甚至制定了10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目标(表1)。电力部门仍是决策者主要关注的领域,该领域出台可再生能源相关支持政策的国家数量是交通运输领域的1.8倍,是供暖制冷领域的 5 倍。电力招标制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至少有29个国家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招标。而反观交通运输和供暖制冷部门,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远低于电力部门,截至2017年底,只有48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目标,42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发展目标。截止2017年底,至少145个国家制定了能效政策,至少157个国家制定了能效指标,且至少60个国家针对建筑用能制定了强制性的能效指令。 表1 2016-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展部分统计数据 2016 2017 年度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资(亿美元) 2740 2798 累计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不含水电,GW) 922 1081 累计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包含水电,GW) 2017 2195 累计水力发电装机容量(GW) 1095 1114 累计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GW) 114 122 年度生物质发电量(TWh) 501 555 累计地热发电装机容量(GW) 12.1 12.8 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GW) 303 402 累计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GW) 4.8 4.9 累计风力发电装机容量(GW) 487 539 累计太阳能热水器容量(GWth) 456 472 年度乙醇产量(亿升) 1030 1060 年度生物柴油产量(亿升) 310 310 制定有可再生能源政策目标的国家数量 176 179 制定有固定上网电价政策的国家/地方政府 110 113 制定有竞争性招投标过程的国家/地方政府 34 29 制定有供热要求的国家/地方政府 21 22 制定有生物燃料掺混目标的国家/地方政府 68 70 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不包括50 MW以上的水电项目)投资总额近2800亿美元(图2),两倍于化石燃料投资额,较2016年上涨2%,投资的主要流向仍为风能和太阳能光伏。投资的增长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截至2017年底,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行业从业人数首破千万大关,达1034万人;其中光伏(336万人)、液体生物燃料(193万人)、水电(180万人)和风电(115万人)是主要的就业大户(图3)。可再生能源不仅能解决化石能源领域的失业难题,同时也会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图2 2007-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不包括50MW以上的水电项目)投资发展态势(单位:十亿美元) 图3 2017年主要国家不同可再生能源部门就业人员数量情况(单位:千人) 总体而言,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2017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再次取得全面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增量,达178 GW;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在扩大可再生能源部署规模和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额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持平甚至更高。众多高规格的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倡议和计划被提出,如来自“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的25个成员城市在波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到2050年之前将使各自城市实现净零排放发展目标;全球电动汽车倡议(EVI)成员国发起了EV30@30挑战行动,旨在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到全球新车销量的30%;中国启动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尽管可再生能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总体发展速度仍热较慢,其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仅为10.4%(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远低于化石能源占比(79.5%)(图4,2016年数据)。同期,受到能源需求增加(+1.1%)和能效提升减缓(-2.1%)的影响(图5),全球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增长了1.4%至325亿吨,创历史新高,结束了过去连续三年的停滞态势。 图4 2016年不同能源资源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图5 2011-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和能效改善速度发展态势(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报告最后总结道,为了加速和扩大可再生能源部署,促进能源加快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倡议和《巴黎气候协定》既定的目标,决策者需要采取如下措施:(1)针对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在全球范围内制定政策,明确最终的执行时间,并制定碳排放交易机制;(2)以大系统观角度出发针对所有用能终端领域制定相关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和发展目标;(3)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技术等)来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进程和规模;(4)对现有的能源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改进,以增强其灵活性和弹性,实现最大程度的可再生能源集成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