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将阳光和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可再生燃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9
  •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太阳能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液体燃料,并将其作为即用型燃料直接添加到汽车发动机中。有关这一新技术的相关内容发表在了《自然能源》上。

    研究人员利用光合作用,直接将二氧化碳、水和阳光转化为多碳燃料——乙醇和丙醇,此类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易于储存和运输。

    与化石燃料相比,该太阳能燃料碳排放为零,且完全可再生;而同大多数生物乙醇相比,此类燃料也不会占用任何用于粮食生产的农业用地。

    尽管该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研发的“人造树叶”将成为化石能源经济体进行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

    生物乙醇由植物制成,不含化石燃料,因而备受追捧,被人们视为更清洁的汽油替代品。如今,道路上大多数汽车和卡车使用的汽油中乙醇含量高达10%(E10燃料)。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国,其玉米种植总量中,近45%用于乙醇生产。

    欧文·莱斯纳(Erwin Reisner)教授是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他指出:“像乙醇这样的生物燃料技术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占用了农业用地。”

    近年来,莱斯纳位于优素福·哈米德(Yusuf Hamied)化学部门的研究团队受光合作用(即植物将阳光转化为养料的过程)的启发,一直在利用“人造树叶”开发可持续的零碳排燃料。

    迄今为止,这些“人造树叶”只能用于制造简单的化学物质,如合成气(一种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用于生产燃料、药品、塑料和化肥)。 但为了增强该技术的实用性,研究人员还需要在光照条件下,利用该技术直接生产出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

    现在,“人造树叶”可用于直接生产清洁乙醇和丙醇,而无需生产合成气这一中间步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铜钯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优化,使人造树叶能够生产更复杂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多碳醇乙醇和正丙醇。这两种醇都是高能量密度燃料,易于运输和储存。

    此前,其他科学家已经通过电力生产出类似的化学物质,但“人造树叶”技术仅利用太阳能就能产出如此复杂的化学物质,这是界内一重大突破。

    该论文第一作者莫迪亚尔·拉哈曼博士(Dr Motiar Rahaman)提供了更多细节:“将阳光照射在人造树叶上,随后从二氧化碳和水中获取液体燃料,这一化学反应令人惊叹。通常情况下,当你试图通过人造树叶设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另一种化学产品时,你总会得到一氧化碳或合成气。但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利用太阳能生产出一种实用液体燃料。这一突破振奋人心,它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开辟了全新路径。”

    目前,该设备仅是一个概念的验证,其实际效率仍有待发掘。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优化光吸收剂,使其能更好地吸收太阳光,并优化催化剂,以将更多阳光转化为燃料。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进一步增加设备,从而实现燃料的大批量生产。

    莱斯纳表示:“尽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已经展示了这些人造树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借此证明——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超越最简单的分子,直接制造出实用型化学产品。”

    该项研究得到了欧盟委员会玛丽·斯克多夫斯卡·居里奖学金、剑桥信托基金和温顿可持续发展物理学项目的部分支持。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9128.html
相关报告
  • 《新颖的两步二氧化碳转化技术》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9-27
    • 特拉华大学催化科学与技术中心(CCST)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两步法来提高二氧化碳(CO2)电解效率,这是一种由电流驱动的化学反应,可以帮助生产有价值的化学品和燃料。 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于8月20日星期一发表在《自然催化》杂志上。 研究小组由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副教授冯姣和研究生马修·朱尼和卫斯理·吕克组成,他们通过建造一种特殊的三室装置获得了研究结果,这种装置被称为电解槽,利用电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更小的分子。 与化石燃料相比,电力是一种更经济、更环保的方法,可以驱动化学过程生产商业化学品和燃料。其中包括乙烯(用于生产塑料)和乙醇(一种有价值的燃料添加剂)。 “这种新型电解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反应速率获得更高的选择性,这是迈向商业应用的重要一步,”焦说,他同时也是CCST的副总监。 而直接的CO2电解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标准方法,焦的团队将电解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将CO2还原为一氧化碳(CO),然后将CO进一步还原为多碳(C2+)产品。焦健说,这种分两部分的方法比标准方法有很多优点。 焦博士说:“通过将这一过程分为两个步骤,我们获得了比直接电解过程更高的多碳产品选择性。”“序贯反应策略可以为设计更高效的二氧化碳利用过程开辟新途径。” 焦健和他的同事、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徐秉俊也在推动焦健的研究。在天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合作下,焦和徐正在设计一个系统,通过使用碳中性的太阳能发电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焦说:“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这项有前途的技术,以便进一步研发。”“仍有许多技术挑战有待解决,但我们正在努力解决它们!” ——文章发布于2018年9月25日
  • 《硅纳米晶体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9-02
    • 终端氢化的硅纳米晶体(简称纳米结构氢化物)平均直径3.5纳米,具有光学吸收强度足等特性,可充分吸收近红外、可见和紫外波段的太阳光,且其表面有很强的化学还原剂,能够有选择性地将气态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一氧化碳,有望带来一种既能获得能量,又不会排放有害气体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