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发布》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st
  • 发布时间:2019-06-12
  • 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林草局、中国科学院、地震局、气象局、药监局科技、财务主管部门,广东省科技厅、财政厅:

      为落实《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科技部、财政部对原有国家平台开展了优化调整工作,通过部门推荐和专家咨询,经研究共形成“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等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等30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

      请你们组织依托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各国家平台的管理,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国家平台五年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国家平台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梳理本领域科技资源体系架构,推进相关领域科技资源向国家平台汇聚与整合,强化科技资源开发应用与分析挖掘利用,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完善科技资源存储、管理和安全所需基础设施,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评价考核组织管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法人单位主体责任,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特此通知。

相关报告
  •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优化调整名单发布》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st
    • 发布时间:2019-07-03
    •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林草局、中国科学院、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地信局科技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湖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科技厅: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野外站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布局建设,经过多年发展,获取了大量第一手定位观测数据,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锻炼培养了野外科技工作者,支撑了相关学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为推动新时期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的相关要求,科技部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开展国家野外站的梳理评估。从梳理评估情况看,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大多数国家野外站,基础设施完备,积累了大量、规范、可靠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同时,部分国家野外站也有一些问题,大港土壤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极少数国家野外站基础条件较差,成果产出不足,依托单位重视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国家野外站应有的作用。根据专业机构梳理评估结果和现场抽查核实,经研究,确定了国家野外站优化调整结果,将原有105个国家野外站优化调整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97个国家野外站,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你们组织依托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野外站的管理,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国家野外站五年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加强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升国家野外站的科学观测和试验研究水平,促进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优化调整名单 科 技 部 2019年6月27日
  • 《基于DEA方法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服务科研效率评价:以中国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为例》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7-23
    • 2025年6月12日,《研究评价》期刊发表了一项关于数据平台服务科研效率的评价研究。科学研究日益凸显科学数据的重要性,此趋势催生了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这些平台负责管理科学数据并促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本文旨在评估这些平台在支持科研中的效率,将研究评价的分析视角从传统的以主体为中心扩展到以平台为导向。本文构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两阶段效率评价模型,并提出通过调整系数减轻异质性对评价结果影响的方法。以中国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本研究的计算结果和发现,建议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立以阶段效率为优先的差异化资源优化机制,以契合数字经济时代基于平台的科研范式制度需求。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应建立学科差异化的数据服务策略。建议将动态评价的效率结果与标杆中心的经验相结合,对数据中心进行分类优化,解决技术缺陷和管理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