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集群》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1-16
  • 2019年12月27日,在贵阳国家高新区沙文生态产业园的贵州中晟泰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一条条生产线上,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嗡嗡运转。

    自2018年11月落户贵阳国家高新区沙文生态产业园以来,中晟泰科打造中晟泰科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园,启动中晟泰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打造智能终端结构件、LED芯片及半导体、MEMS声学芯片等高精尖电子信息化产品,建成封测与大数据融合的智能制造研发、生产基地。

    在不断建设发展的同时,中晟泰科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调试安装智能封装设备650台,建成102条LED芯片封装测试产线和5条键合丝新材料智能制造生产线,2019年1月至10月完成产值3.5亿元,与华为、小米、西门子、飞利浦等知名企业签约成为合作伙伴……

    中晟泰科备受市场青睐,正是因为其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提升产品质量,以质拓宽市场。

    近年来,贵阳不断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互联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许多大数据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得到相对完善的产业扶持及配套管理等政策。正是看中这一点,中晟泰科果断将位于广东的智能制造车间搬到贵阳高新区。

    “现在,我们生产线启用的是AGV物流和信息链条式两化融合管理,可完成机械自动化收放成品及原材料、质检、出货等操作,实现深层次绿色数字化智能制造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中晟泰科运营副总经理王安定说。

    如今,中晟泰科生产出的LED芯片及半导体等高精尖电子信息化产品远销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

    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打造多端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链。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规划建设集成电路半导体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集群及相关产业一站式供给的智能制造总基地。”王安定说。

相关报告
  • 《广东提出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列》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25
    • 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意见》提出到2025年,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落实“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为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绘出“路线图”。 《意见》指出,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分别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目标为基本解决“缺芯少核”,继续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支持发展新型显示产业推进摄录设备、核心芯片、内容制作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以建设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促进珠三角核心区超高清视频产业。 《意见》还指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别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产业集群、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集群、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 其中,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保持芯片设计领先地位,补齐芯片制造短板,以广州、深圳、珠海等为核心形成两千亿级芯片设计产业集群,做强广州、深圳特色工艺制造,加快深圳、珠海、东莞等第三代半导体发展,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 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产业集群突破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跨链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打造全国领先的产业集聚区、创新引领区、应用先行区,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全国量子信息产业高地。 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在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领域取得传感、测量、控制、数据采集等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以珠三角为核心重点发展中高端产品,辐射带动粤东粤北错位有序发展。
  • 《450亿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发布,上海半导体产业再“起飞”?》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4-07-31
    • 上海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镇,占全国产业比重的22.4%。2023年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下降8.2%的情况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却实现逆势增长,销售规模增长2.3%,其中,上海增长6.4%。去年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2023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7月19日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9.2%。相关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市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和服务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1%、20.7%、16.6%和13.4%。 统计局披露的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先导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高5.2个、5.0个和0.7个百分点。同时,上海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亦实现提速,上半年上海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制造等项目的带动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1.1%。 超45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发布 近日,上海总规模达千亿的母基金正式签约发布。“上海发布”消息指出,此次发布的母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来产业基金。 据悉,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集成电路母基金”),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生物医药母基金”)以及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母基金”)合称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已于7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地均为浦东,每只母基金的期限均为15年,其中前8年为投资期,投资期最长可延长2年。根据海通证券及国泰君安7月初发布的公告,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总规模450.01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25.01亿,重点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15.01亿元,将重点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 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业绩喜人 目前,上海已经集聚了芯片设计、制造、装备、材料、封测、核心零配件等半导体全产业链,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得增长,今年以来,各大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业绩实现增长。芯片设计领域,7月初,韦尔股份、澜起科技两家芯片设计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均呈现高增态势。其中韦尔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08亿元至14.08亿元,同比增加754.11%至819.42%;澜起科技预计上半年录得净利5.83亿元至6.23亿元,同比增长612.73%至661.59%。 晶圆代工领域,在国产化浪潮驱动下,晶圆代工厂商正提速扩产,而国内两大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发展均始于上海。2024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实现销售收入17.5亿美元,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9.7%;毛利率为13.7%,2023年第四季为16.4%,2023年第一季为20.8%;出货179万片8英寸当量晶圆,环比增长7%;产能利用率为80.8%,环比提升四个百分点。华虹半导体当季实现销售收入4.6亿美元,环比上涨1%;同比增长27.1%;毛利率6.4%,上年同期为32.1%,上季度为4.0%。设备领域,受益于半导体建厂潮持续,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至纯科技、华海清科等半导体设备厂商无论是业绩也迎来利好。其中,中微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5亿元,同比增长31.23%,而归母净利润则为2.49亿元,同比下降9.53%。尽管如此,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实现了同比增长15.40%,达到2.63亿元盛美上海受益于国内半导体行业设备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司销售订单持续增长,一季度营收呈现明显增长。2024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49.63%;归母净利润8018.34万元,扣非净利润8432.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