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Fei Li获得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 高楠
  • 发布时间:2025-11-10
  • 这位斯坦福大学HAI联合创始人因推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突破以及倡导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和行业创新而受到认可。

    Fei-Fei Li,斯坦福Institute for Human-Centered AI(HAI)的创始联席董事,是一位开创性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的工作改变了现代人工智能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并于本周在伦敦接受了该奖项。

    QEPrize被广泛视为工程师和工程领域的领先奖项,旨在表彰为全球带来益处的大胆、突破性创新。今年的荣誉由查尔斯三世陛下在圣詹姆斯宫颁发,强调了现代机器学习的工程基础,Li与一群杰出人士分享了这一荣誉,他们帮助推动人工智能从实验室的好奇发展成为塑造日常生活的技术。获奖者包括斯坦福大学HAI杰出研究员Geoffrey Hinton,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蒙特利尔大学教授Yoshua Bengio,以及Nvidia首席科学家和前斯坦福大学教授Bill Dally,普林斯顿名誉教授John Hopfield,Nvid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nsen Huang和Meta AI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

    “获得伊丽莎白女王奖是一项非凡的荣誉,”Li说。“我与我尊敬的同事以及全世界无数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和造福人类做出贡献的学生和合作者分享这一认可。”

    Li因ImageNet而闻名,ImageNet是她在21世纪初与学生和合作者共同创建的大型视觉数据库和基准。在计算机视觉的进步停滞不前的时候,ImageNet以丰富的分层分类法提供了数百万张仔细标记的图像——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严格的测试平台和一个共享的基础。其年度挑战刺激了该领域,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突破,迅速提高了人工智能识别物体、解释场景和理解视觉上下文的能力。这些成果重塑了人工智能研究和行业,推动了自主系统、医学成像、辅助工具和无数日常应用的进步。

    “ImageNet旨在为社区建立一种通用语言和可靠的衡量标准,”Li说。“我们想创造一种可以加速科学发现的资源。最令人满意的部分是看到这项工作如何开启创新之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

    除了技术上的领先地位,Li还是引领人工智能走向人类价值的核心人物。2019年,她与人共同创办了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致力于负责任、包容、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工智能研究、教育和政策。在她的指导下,HAI帮助形成了关于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和公平的国内和国际对话,同时促进了医学、教育、气候科学、法律和人文学科的跨学科合作。

    “技术不存在于真空中,”Li指出。“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是要将多学科和多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带到桌面上来——工程师、社会科学家、伦理学家、社区——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值得信赖的系统,支持人类的繁荣。”

    Li还继续推进创业领域的前沿。她的新公司World Labs是一家空间智能公司,旨在将前沿的人工智能研究转化为旨在实现现实世界影响的平台和工具。

    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支持卓越的工程设计,并激励后代考虑工程职业。之前的获奖者包括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建筑师(Robert Kahn,Vinton Cerf,Louis Pouzin,Marc Andreessen,Sir Tim Berners-Lee,2013年),控制释放药物输送背后的创新者(Robert Langer,2015年),GPS创新者(Bradford Parkinson,James Spilker Jr,Hugo Fruehauf,Richard Schwartz,2019年),世界上最强磁体的开发者(Masato Sagawa,2022年),以及现代风力发电的领导者(Andrew Garrad和Henrik Stiesdal,2024年)。

    通过在2025年认可现代机器学习,QEPrize强调了人工智能的深远和多方面的影响——对医疗保健、教育、气候弹性、可访问性和经济生产率——以及使其成为可能的工程成就:可扩展的算法、强大的计算硬件、强大的数据集和基准,以及跨学科和跨洲的开放合作。

    “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Li说。“人工智能的下一个篇章将取决于我们将创新与人类需求和价值观结合起来的能力。我对这种认可深表感谢,我希望它能激励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尚未看到自己在技术领域的人——加入我们,构建为每个人服务的人工智能。”



  • 原文来源:https://hai.stanford.edu/news/fei-fei-li-wins-queen-elizabeth-prize-for-engineering
相关报告
  • 《Petrofac获得1.3亿美元的PDO奖励》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1-02
    • Petrofac已经获得了一个新的合同,并额外的工作范围,与石油开发阿曼。 Petrofac周二透露,它已经获得了一份新合同,并追加了一项工作范围,与阿曼石油开发公司(PDO)的总价值约为1.3亿美元。新合同授予是阿曼马布鲁克东北开发项目的工程、采购和施工管理服务项目。授予的额外工作范围是为PDO的Yibal Khuff项目提供进一步服务。集团工程和施工部董事总经理埃利·拉胡德(Elie Lahoud)在公司声明中表示:"根据与PDO签订的马布鲁克东北项目长期框架协议,以及伊巴尔·霍夫项目的额外工作范围,这一最新项目授予,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在阿曼的重要业绩记录和对实现价值的承诺。Lahoud 补充道:"我们将继续关注安全运营,并通过继续发展当地劳动力能力和强大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国内价值最大化。本月早些时候,Petrofac透露,其与SOCAR的合资企业已经获得了一份项目管理服务合同,以支持英国石油公司在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业务。同月,Petrofac透露,它已就提供工程、采购、建筑和调试服务签署了两项新的框架协议。Petrofac 自称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和加工行业的国际服务提供商。据该公司网站介绍,该公司在全球拥有31个办事处和约11500名员工。在Petrofac的最新交易更新中,该集团首席执行官艾曼 阿斯法里(Ayman Asfari)表示,该公司仍有望公布2019年的良好业绩。
  • 《诺奖风向标!多位华人学者获得重磅奖项》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2-21
    • 日前,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128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 其中,共有18位华人学者获奖,涵盖清华大学(6人)、北京大学(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南京大学(1人)、浙江大学(1人)、华中科技大学(1人)、台湾大学(1人)等多所高校校友。 斯隆研究奖素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旨在奖励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每年颁发,奖励处于职业生涯早期且取得引领未来科学发展成就的杰出年轻学者。2021年该奖授予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共有128名学者获此殊荣。 2007年以来,该奖项历届获得者中已有51人获诺贝尔奖,17人获菲尔兹奖,69人获美国科学奖章,20人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2021年斯隆研究奖获奖华人学者简介如下: 高伟(Wei Gao),2007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在清华大学精仪系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工系获得博士学位。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青年科学家。 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柔性电子、微米纳米马达、生物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和生化传感器。 李晗(Han Li),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2008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以及代谢工程研究。 高秭玥(Ziyue Gao),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助理教授。201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1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人类遗传学,着重于在生物演化和群体遗传的框架下研究与人类进化、疾病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马腾宇(Tengyu Ma),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助理教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校友,本科毕业后赴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机器学习和算法方面的研究,如深度学习及其理论,(深度)强化学习及其理论,表示学习,鲁棒性,非凸优化,分布式优化和高维统计。   廉骉(Biao Lian),普林斯顿物理系助理教授。201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物质拓扑相、量子霍尔系统、低维强相互作用系统以及多体系统的纠缠和量子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甄博(Bo Zhen),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和天文系助理教授。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201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质,光学。 徐升(Sheng Xu),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2级本科校友。博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曾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目前,徐升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研究工作集中在用于健康监测和人机界面的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曾获材料研究学会(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MRS)“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多项荣誉。 戴亮(Liang Dai),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07级本科校友。2015年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7月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引力透镜、引力波及宇宙学。 邓煜(Yu Deng),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本科校友,2008年秋季转入麻省理工学院。2010年获普特南(Putnam)大学生竞赛最高奖——Putnam Fellow.2015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到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做博士后。2018年加入南加州大学,现任助理教授。 他和他的合作者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对二维高次Schrödinger方程证明了Gibbs测度的不变性;对Schrödinger方程对应的弱湍流问题,在最佳的时间尺度上验证了极限方程的正确性;证明了三维水波方程在重力-表面张力作用下的小初值整体存在性;证明了二维Couette flow在超临界空间的不稳定性。 刘鲁乔(Luqiao Liu),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物理学专业2002级本科校友。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现任MIT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自旋电子学领域,特别是专注于纳米材料和自旋逻辑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微波应用。 汪淏田(Haotian Wang),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斯坦福大学深造并获博士学位。2016年起担任哈佛大学罗兰学者并组建课题组开展独立工作,2019年起加入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任助理教授。2019年入选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榜。 赵刘燕(Liuyan Zhao),2004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校期间曾获2005年优秀学生奖学金(金奖),2006年环贸通专项奖、2007年国家奖学金、大学生研究计划校级优秀等多种荣誉。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优秀毕业生。201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 Heng Li,现任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生物医学信息学助理教授。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97级基地班,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在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加入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 Xiumin Du,浙江大学数学学士,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美国西北大学数学助理教授。 Kai-Wei Chang,2017年起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系助理教授,此前曾在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谷歌引用数超过13000。 本科就读于台湾大学,获得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双学位;2007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国立台湾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随后,2010年赴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Don Roth 教授。2015年取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在微软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曾获得 EMNLP 2017最佳长论文奖、SIGKDD 2010 最佳研究论文奖、NSF资助。 Joel Yuen-Zhou,200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201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助理教授。 James Zou,本科毕业于杜克大学,并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为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 Wenxin Du,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2008年于斯沃斯莫尔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于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