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排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1
  • 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电量排名存在诸多变数。
    与2019上半年相比,2020年同期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排名发生剧烈波动,表明整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电池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通过发布的《动力电池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2020年1-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2.49GWh,同比下降26.5%。
    具体来看,2020年1-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排名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装机电量下滑明显。受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受阻,整体产销量同比大幅下滑,导致装机电量同比下滑明显。
    二、装机电量TOP10排名剧烈波动。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电池装机电量TOP10排名月度波动较大。除了宁德时代稳居第一之外,第2-10名的排名都在发生变化,表明整体市场竞争激烈。
    三、外资电池杀进前十。受特斯拉国产化带动,LG化学和松下两家外资电池企业在今年冲进国内装机电量排名前十,下半年装机电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四、“黑马”电池企业频出。上半年有多家电池企业凭借配套一款爆款车型实现装机电量大增,从而闯入装机电量排名前十,但总体表现并不稳定。
    总体来看,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电池企业生存压力骤增,行业洗牌进一步加速,电池企业装机掉队现象频繁。与此同时,日韩电池企业在华市场发展迅猛,对本土电池企业产生极大冲击,二三线电池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此外,2020年国际车企加大中国市场电池供应链布局,瞄准出货量排名靠前的电池企业,也让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走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从1-7月单月装机电量情况来看,除了宁德时代之外,第2-10名基本每月都在发生变化,有多家电池企业掉出前十阵营,表明整体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7月进入单月装机电量TOP10的企业有宁德时代、LG化学、比亚迪、松下、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力神电池、塔菲尔、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桑顿新能源、鹏辉能源、捷威动力、时代上汽、瑞浦能源等15家电池企业,同比减少5家。
    其中,比克电池、卡耐新能源、多氟多新能源、银隆新能源、联动天翼、欣旺达、宇量电池、河南锂动等曾在2019年1-7月进入月度装机电量TOP10的电池企业,在2020年同期已经掉出前十阵营,被LG化学、松下、塔菲尔、瑞浦能源等企业补位替代。
    具体来看,掉出月度装机电量TOP10的主要是圆柱和软包电池企业,表明圆柱和软包电池在动力市场的占比进一步下滑。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圆柱和软包电池分别实现装机电量约3.26GWh和0.85GWh,占总体的18.6%和4.8%。
    从装机电量TOP10阵营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力神电池、亿纬锂能等6家企业基本稳定在前十阵营,但装机排名也存在较大波动。
    其中,中航锂电凭借配套广汽、长安旗下主力车型实现装机电量大幅增长,装机排名提升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的装机电量TOP10阵营中还出现了两家外资电池企业。
    LG化学和松下凭借为特斯拉国产Model 3配套实现在华装机电量爆发式增长,分别位列国内装机电量排名第2和第6。
    LG化学和松下进入国内装机电量TOP10阵营打破了此前中国电池企业“垄断”本土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
    随着补贴进一步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三星SDI和SKI也有望凭借给本土或合资外资车企配套装机,成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强有力竞争者。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7月装机电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为宁德时代、LG化学、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亿纬锂能、松下、力神电池、塔菲尔和时代上汽。
    不过,松下、塔菲尔和时代上汽三家企业的排名并不稳定,有可能被其它电池企业替代。
    具体来看,装机电量排名第11-20名的电池企业分别为鹏辉能源、捷威动力、孚能科技、多氟多新能源、盟固利动力、万向一二三、桑顿新能源、星恒电源、欣旺达和比克电池。
    上述电池企业或曾经进入前十阵营,或将凭借配套一两款爆款车型实现单月装机电量大幅增长,有望成为进入2020年装机电量排名TOP10的“种子”选手。
    例如,塔菲尔在2020上半年发展迅速,为威马、长城、河南速达、东风柳汽等主机厂配套,实现装机电量约0.23GWh,进入国内装机电量排名前十。
    瑞浦能源凭借为宝骏E200、威马EX5等车型配套,7月装机量突破百兆瓦时达103.8MWh,同比暴增31倍,跻身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六位。
    鹏辉能源在上半年多次进入单月装机电量TOP10,配套上汽通用五菱E100/E200等多款车型产品,还在今年成功配套爆款车型五菱宏光MINI EV,全年有望进入全年装机电量排名前十阵营。
    捷威动力作为软包电池领域的领先企业,1-7月实现软包电池装机电量约0.19GWh,排名第一,下半年有望装机电量进一步增长挺进全年装机电量前十。
    除此之外,包括孚能科技、比克电池、欣旺达等曾进入2019年装机电量TOP10的电池企业,也有望在今年配套爆款车型重返前十阵营。

     

相关报告
  • 《2020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0.83GWh》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02
    • 近日,经过中国汽车协会的统计,我国1月动力电池产量共计0.83GW,同比下降87.7%;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2.3GWh,同比下降53.4%。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2020年2月13日召开线上月度信息发布会,对1月汽车产销数据进行了发布和解读。动力电池行业由于较多主流企业开工较晚,数据统计工作稍有延后。创新联盟秘书处经后续统计完善后,现将2020年1月动力电池数据发布如下: 产量方面:2020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0.83GWh,同比下降87.7%,环比下降86.6%。其中三元电池产量0.37GWh,占总产量44.1%,同比下降89.9%,环比下降92.4%;磷酸铁锂电池产量0.46GWh,占总产量54.9%,同比下降84.4%,环比下降61.4%。 装车量方面:2020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2.3GWh,同比下降53.4%,环比下降76.1%,年初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6GWh和0.7GWh,同比分别下降54.3%和49.1%。 2020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3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2019年12月减少13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8GWh、1.9GWh和2.2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6.3%、82.5%和94.2%。
  • 《2020年动力电池八大产业“变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04
    • 基于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升级,市场竞争供给走向国际化,以及锂电应用市场分野,动力电池产业链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新一轮变化。   从上半年形势看,受新冠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链压力陡增。新能源汽车销量1-5月均不达预期,配套动力电池产业链受到波及。   好消息,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环比上升,市场走向复苏。同时,国家为持续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4月出台了补贴政策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5月出台了三项强制标准。跟随中央脚步,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新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站在产业链角度,基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化,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铝塑膜、设备市场也在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动力电池   从2020年1-5月装机量格局来看,CATL的市场份额继续上升,龙头地位加强;BYD受自身汽车终端销售不佳影响,动力电池装机占比下滑;LG、松下受Tesla上海工厂投产带动且试产量产,装机量大幅提升。   从市场变化来看,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快同国外主机厂合作。随着合资/外资新能源车型市场起量,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市场占比将出现新一轮变化。   价格方面,高工锂电获悉,近期国内三元电池系统含税价格在0.9-0.95元/Wh,LFP电池系统含税价格在0.75-0.8元/Wh。甚至有个别电池企业的LFP报价低于0.7元/Wh,与主流价格差距较大。   受益于新技术,LFP电池单体与系统价格有望大幅下降,预计年底价格有望同比下降10%-20%。   上游材料   钴原料方面,目前电钴价格约25万/吨。需要注意的是,钴的主要需求国受疫情影响逐步减小,需求逐步恢复,钴的供给国和供应链受疫情影响日趋严重。市场供需变化下,不排除钴价震荡上行的可能性。   锂盐方面,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至4.5万/吨,已经进入底部区间,下跌空间不大。未来1-2年,整体锂盐行业仍是供给过剩,库存过高的状态,仍需要时间等待需求来追赶过剩的供给和去库存,锂价整体还是维持低位。   不过,氢氧化锂具备高温稳定性,受中高镍(Ni65/70/80/83/85)市场需求提升带动影响,不排除价格将有所上涨。   正极材料   从趋势看,寡头动力电池企业将进一步加剧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竞争;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市场集中度将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细分市场将迎来新机遇;区域竞争加剧,产能将进一步向中国集中;受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需求带动,前驱体企业自建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从价格趋势看,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正极/钴酸锂材料价格整体将继续下降,但跌幅有限,市场供需、原材料价格下降、市场竞争价格战是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技术工艺要求高,高压钴酸锂(4.45V及以上)材料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负极材料   GGII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为5.3万吨,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2.04%;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4.07万吨,天然石墨出货量1.14万吨。   天然石墨市场出货量增加,主要是受特斯拉一季度主要供应商的松下、LG需求提升;人造石墨市场出货量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下游车端需求放缓。   价格方面,负极整体价格或将继续下降,天然石墨将主要以混合石墨方式出货;针状焦价格受产能与供过于求影响,价格将下行。   隔膜   从产品的市场趋势看,隔膜厚度越来越薄的趋势继续保持。湿法隔膜领域,动力电池隔膜从20um、16um厚度,过渡到当前主流的12um、9um湿法隔膜,并且7um湿法隔膜已开始部分批量试用;数码电池方面,5um湿法隔膜已经批量使用。   干法隔膜领域,14、16um隔膜出货占比保持上升。在刀片电池量产带动下,不排除三层共挤隔膜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起量。   从价格趋势看,湿法隔膜价格或进一步下降,主要是产能规模以及终端需求带动。干法隔膜价格下降空间较小,已接近成本线;三层共挤隔膜因市场体量较小,价格短期内仍保持在高位。   电解液   电解液价格整体将处于下降走势,但下降趋势缓慢;短期内电解液溶剂价格将维持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变化。   六氟磷酸锂价格预计2020年整体将处于下降态势,有望下降至7-7.5万元/吨,但不排除排名靠前企业检修等原因导致供应紧张。   铝塑膜环节   由于全球疫情影响,国外产能、物流及进口等受到限制,铝塑膜供应链加速向国内转移。国产铝塑膜凭借本土化优势及长期的技术积累,正在从低端消费类电池向中高端电池市场渗透。   设备   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将进入新的扩产周期,包括CATL、BYD、LG、三星、Northvolt在内的全球电池企业,至2022年规划的产能(动力电池+储能)将增加至621GWh。   按此产能测算,锂电装备行业预计未来三年增幅将达5倍以上,对应的锂电行业新增设备投资额合计约1794亿元。   从市场趋势看,能够获取新一轮市场红利的设备企业越少,单个企业的成长空间也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