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全国果菜茶绿色发展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经验交流会上提出 力争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加快推进果菜茶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1-20
  • 11月1日,农业农村部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果菜茶绿色发展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经验交流会,总结果菜茶绿色发展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持续推进果菜茶绿色发展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要坚定农业绿色发展不动摇,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为抓手,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创新驱动,狠抓措施落实,加快推进果菜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会议要求,进一步明确果菜茶绿色发展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思路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现代果菜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果菜茶产业发展之路。在发展目标上,在稳定果菜茶面积、提高产品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绿色发展能力的同时,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加快推广绿色防控综合技术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伍。加快研发和推广应用环保型农药制剂和高效药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加快集成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按标生产,严格质量监管,增加绿色优质果菜茶产品供给。加快打造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创响一批档次高影响力强的知名品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相关报告
  • 《河北: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7-06-29
    • 近两年,河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16年,全省化肥使用量(折纯)331.78万吨,比2015年减少3.71万吨,下降1.1%;农药使用总量4.047万吨,比2015年减少0.091万吨,下降2.2%,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积极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河北有机肥资源总量1.7亿吨,为了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河北多途径多元化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在9个养殖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在7666个养殖场配建了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建比例达到70.1%,实现畜禽养殖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集成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提高秸秆还田率,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率分别达到98%、47.4%。加快有机肥产业发展,积极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配建商品有机肥厂,全省有机肥生产企业达到320家,生物肥企业60余家,年生产商品有机肥1000多万吨。重点推广“菜—沼—猪”“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有机肥替代技术,建立有机肥替代核心示范区24个,减施化肥20%以上。   以“四化”为抓手,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机械施肥标准化,制定了小麦、玉米、马铃薯机械施肥技术规范,推动机械施肥标准化、精量化,2016年机械化施肥5082万亩。配方施肥个性化,对规模经营大户实行入户测土、送肥上门,对咨询农户实行坐堂指导、开具配方,对购肥农民实行智能配肥、售后跟踪,对远程农户实行网络诊断、短信服务。统供统施专业化,全省建立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施肥组织1286个,实现集中供肥、统一施肥、专业化服务,年作业面积超过2600万亩。灌溉施肥一体化,制定小麦、玉米、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标准和实施规范,实现了由浇水向浇营养液转变、浇地向浇农作物转变,亩均节肥20%-30%,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全省近3年新增蔬菜粮食水肥一体化面积234万亩。   全面推行农药减量控害。监测预报精准化,完善监测体系,2016年发布病虫情报2127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病虫诊断网络化,建设网络医院,组织300多人的专家团队全天候轮流在线坐诊,开方配药、跟踪问效,2016年接受咨询13007人次,解决防治难题561个。减量控害全程化,集成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全程防控技术模式,前期隐蔽用药、中期精准用药、关键期复合用药,实现了作物全生育期统筹减量施药。综合防控绿色化,在理化诱控上,推广色诱、性诱、光诱、食诱技术,减少病虫发生;在生物防控上,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控制病虫危害,2016年绿色防控基地发展到1210个。统防统治专业化,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壮大各类服务组织,提升服务水平,2016年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发展到6121家,日作业能力达到625万亩,开展统防统治8898万亩次,用药量减少20%-30%。
  • 《新征程上,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10-17
    •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举办的“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会”及相关活动在贵州省铜仁市举行。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未来将围绕优化规划布局、强化统筹协调、加快科技赋能、推进生态价值实现等重点方向持续发力,激发各方绿色转型内生动力,让农业绿色转型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共同擘画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会议传递出的信息令人振奋: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稳产保供与增绿转型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已然形成。 ——“吃得更丰富更安全”更有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已突破8.6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百姓的餐桌更丰富、更安全。 ——资源节约与保护之“弦”拧得更紧。耕地是农业的命根子,通过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较十年前提升0.35个等级。节水农业深入人心,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亩均实际灌溉用水量减少14立方米,每年农田用水总量减少36亿立方米。 ——产地环境“减负”与“增值”并行。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提升,施用量连续7年保持下降态势,已回归至本世纪初水平,而粮食产量却是当时的1.5倍。这“一降一升”的背后是科技的力量,也是绿色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秸秆、畜禽粪污等“放错地方的资源”正加速转化为“绿色财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遍地开花。 ——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加速延伸。从田间到餐桌,节粮减损成效显著,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持续降低,近三年挽回粮食损失超过500亿斤。冷链物流网络的完善,提升了农产品保鲜能力,减少了农产品损耗,让更多优质农产品高效抵达市场。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的探索与实践。会上,一些地区的创新做法提供了有益借鉴。例如浙江的“肥药两制”改革,从供给侧入手,实现化肥农药用量“十连降”;湖南打造“三高一低”等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将先进适用的绿色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新疆则在高效节水上下足功夫,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田建设,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书写着精细用水文章…… 绿色发展,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会后接续举办的“金融助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培训班”及“银企对接 金融助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接活动”,为产业与资本搭建了合作桥梁。对接活动现场,六家农业企业代表登台路演,与多家银行达成合作意向,释放出金融助力农业绿色项目的积极信号。 “随着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过去金融机构‘不敢投、不愿投’的局面正逐步改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吕开宇认为,当前,无论是政策环境、技术基础还是机制保障,都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为金融深度参与农业绿色转型铺平了道路。“我相信,未来只要我们持续深化政、银、保、担、企、投协同发力,一定能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迈出更大步伐。”吕开宇说。 山东是金融助农的典型之一。“目前,山东正与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合作推出‘绿色惠农贷’‘碳汇抵质押贷’‘海洋牧场贷’等专项产品,用来支持农业减排固碳、生态保护、循环农业等项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绿色发展处四级调研员王彤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涉农贷款余额4.13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2.6万亿元,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十五五”时期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阶段,农业绿色转型任务紧迫。当前我国农业仍面临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与会者认为,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标准化生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发展循环农业,同时构建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推广精准农业与智能装备,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