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首期“云上博论”成功举办》

  • 来源专题:一流高校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 常江
  • 发布时间:2020-03-10
  •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以清华大学博士生论坛体系为基础,推出“云上博论”系列学术交流活动。2月20日下午,以“新冠肺炎疫情:病理与防控”为主题的清华大学首期“云上博论”暨第584期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生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宏伟教授为论坛作开场报告,来自生命学院、公管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的8名师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来自23个院系的150余名研究生同学线上参与学术交流。

    首期“云上博论”聚焦新冠肺炎的病理与防控,尝试为战胜疫情贡献清华智慧,探索特殊时期学术交流“不断线”的长效化机制。王宏伟教授以“推进冷冻电镜技术的能力边界”为题作开场报告,指出冷冻电镜技术可以用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侵染人体的关键蛋白,进而指导药物的设计和优化。其他报告人结合各自专业背景,向同学们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如何为战胜疫情贡献清华智慧。论坛持续近4个小时,与会师生积极通过语音提问和聊天室交流。

    此次论坛系首次以线上的方式举办博士生论坛,很好地结合了社会热点,对新冠病毒的病理、防控及社会治理进行探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学们结合各自学科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学术成果,相互启发学习,有利于学科交叉和科研合作。线上论坛一方面让广大宅在家缺少学术动力的同学们能够互相交流,另一方面也为各院系在疫情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学术交流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营造校园良好学术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2年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以来,至今累计举办 580 余期,开展学术报告18000 余场,累计参与师生近6万人。清华大学第584期博士生学术论坛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优势,成功举办了首期“云上博论”,探索特殊时期保证学术交流“不断线”的长效化机制,尝试为战胜疫情贡献清华智慧。

相关报告
  • 《清华大学研发类脑计算机》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10-23
    • 类脑计算,是借鉴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模式和结构的计算理论、体系结构、芯片设计以及应用模型与算法的总称。 10月14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悠慧团队和精密仪器系施路平团队与合作者在《自然》(Nature)期刊发文。题为《一种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的论文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以及软硬件去耦合的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通过理论论证与原型实验证明该类系统的硬件完备性与编译可行性,并扩展了类脑计算系统应用范围使之能支持通用计算。 《自然》杂志的审稿人认为“这是一个新颖的观点,并可能被证明是神经形态计算领域以及对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发展; 类脑计算处于起步阶段,国际上尚未形成公认的技术标准与方案,这一成果填补了空白,利于自主掌握新型计算机系统核心技术。 目前,清华大学正在开发新型类脑计算机。
  • 《清华大学在达沃斯主办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理事会》

    • 来源专题:一流高校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Jiajia
    • 发布时间:2020-02-12
    • 瑞士当地时间1月21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本届年会主题为“凝聚全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天下午,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举办2020年理事会,来自联盟成员高校的校长及高级代表出席会议,共同回顾联盟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就下一步发展展开研讨。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主席、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开幕式上致辞。剑桥大学校长杜思齐,东京大学校长五神真,帝国理工学院校长爱丽斯·加斯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布莱恩·保罗·施密特,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校长威廉·德·维利尔斯,巴黎政治大学校长弥雍、副校长瓦尼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卡罗·瑞提,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苏珊娜,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国际处处长郦金梁,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秘书长李政、副秘书长张健等参加本次会议。 与会代表具体讨论了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2020年在联合研究、学生活动、人才培养、绿色校园、公共参与等方面的策略重点及联盟新成员的推选标准和审批流程等事宜。世界经济论坛气候变化议题负责人埃米莉·法恩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学术合作议题负责人杰西·艾森伯格作为特邀嘉宾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