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冰川融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威胁着全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5-15
  • 地球上冰川的退缩是气候变化对世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的最明显和最显著的指标之一。发表在《自然评论》上的一篇新论文《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揭示了冰川退缩是如何导致冰、水和土地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的,以及它们的消失是如何威胁到我们星球的健康的。

    该研究综述分析了160多篇研究论文,重点关注冰川退缩的具体方面,揭示了冰川退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总体影响,表明数千种已经进化到生活在这些独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受到冰川快速融化的威胁。





  • 原文来源:https://smartwatermagazine.com/news/university-wollongong-australia/glaciers-are-melting-faster-ever-threatening-biodiversity-and
相关报告
  • 《Nature:冰川退缩将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0-18
    • 与人为气候变化有关的冰川萎缩和冰川期后生态系统的发展是目前生态系统演变中速度最快的一部分,对生态和社会产生明显的辐射效应。然而,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空间分析来量化和预测这一重要变化。 法国安纳西上萨瓦省自然保护区指出,到2100年,南极和格陵兰冰盖以外的冰川减少可能在从尼泊尔(149,000±55,000平方公里)到芬兰(339,000±99,000平方公里)区域内产生新的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分析表明,根据不同的气候情景,全球冰川面积损失将从22±8%到51±15%不等。在冰川消失的地区,新出现的生态系统既包括极端(极寒)生态系统也包括普通生态系统。对冰川融化地区未来生态系统的探索凸显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淡水资源的重要性。研究还发现,低于50%的冰川地区位于保护区内。论文支持了联合国通过的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决议,并强调有必要立即加强减缓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就地保护措施,以确保冰川和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完整性和社会价值。(熊萍 编译)
  • 《南极“末日冰川”融化速度惊人令人困惑 元凶是谁?》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20-10-13
    •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道,有“末日冰川”之称的南极思韦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担忧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科学家们表示,冰川融化过快的元凶,是潜入冰川底部和基岩之间的暖流,水温摄氏2度。而且,借助最新勘测仪器,科学家绘制出暖流在冰下逡巡的路径。  最新研究结果发表在《冰冻圈》(The Cryosphere)杂志上。  各种探测数据显示,思韦茨冰川前端底部悬空,海洋暖流由一个巨大的通道插入大陆架和冰川底部之间;暴露在水中的冰面越大,融化就越多,而涌入的暖流水量更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报道称,冰川底部的这个空隙比以前认为的更深,大约600米,相当于六个足球场首尾相连。  这股海底暖流,被形容为有数百万年历史的思韦茨冰川的阿基利斯之踵—致命的弱点。  如果思韦茨冰川以现在的速度持续融化,则冰架最终崩塌不可避免,地球的海洋和大气循环系统将被严重扭曲,后果堪忧。  “末日冰川”的秘密  思韦茨冰川是南极最大、移动速度最快的两个冰川之一(另一个是松岛冰川),位于南极州的西部,冰川厚度达4千米,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略小于英国,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小相当。  思韦茨冰川被认为是预测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关键。数据显示,它拥有足够的冰来将海平面提高65厘米,它融化后注入阿蒙森海的冰水,约占全球海平面上升总量的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去年初宣布,利用最新卫星雷达探测技术发现思韦茨冰川底部一个巨大洞穴,高300米,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可容纳140亿吨冰。数据显示这个洞穴有很大一部分是三年内形成的。  英国南极勘察局(BAS)用无人潜水艇对冰川底部的水流进行勘测,結果不但探测到由咸、淡水混合而成的湍流,更测得比冰点高出摄氏2度多的“暖水”水温。  根据各种数据绘制的剖面图展示了暖流从底部侵蚀、融化冰川的路径和后果。  NASA和BAS的研究结果证实了科学界多年来的怀疑,即思韦茨冰川前端并不是紧贴着大陆架的基岩,所以暖流可以像梭子一样嵌入冰层和海床之间;切面越大,冰川融化越快。  为什么叫“末日冰川”?  卫星数据显示,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思韦茨冰川明显退缩,1992-2017年,冰川接地线以每年0.6至0.8公里的速度退缩。  上个世纪90年代,思韦茨冰川每年融化100亿吨冰,现在差不多是800亿吨。  它的坍塌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65厘米,同时会释放出南极洲西部的其他主要冰体,这些冰体加起来可能会使海平面上升2-3米。  这对许多国家,包括世界上大多数沿海城市来说,将是灾难性的,还会让一些地势低的海岛消失。  但是,更重大的危险在于海洋风暴的烈度将因此加剧。  英国南极勘察科学部负责人沃恩教授(David Vaughan)说,如果海平面升高50厘米,本来千年一遇的风暴可能更频繁,变成百年一遇;如果升高一米,那就可能每10年发生一次。  思韦茨冰川不会在一夜之间全部融化;那需要数十年,甚至超过一个世纪。  但不可否认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多,使得更多热量进入大气和海洋,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增多,必然导致全球大循环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已经在北极发生,南极的迹象也日益清晰。  哪儿来的暖流?  南极洲西部是南极大陆上风暴最频繁的地方,而这里的冰川稳定性不如东部,受气候和洋流的影响更大。  关键是水温较高的大西洋暖流,从墨西哥湾来到南极,神不知鬼不觉地冲刷冰川底部和悬浮的前缘,使冰层从底部开始融化。  这股来自墨西哥湾的温暖水流因为含盐而较重,所以沉在下方,随大西洋深海洋流进入南极,汇入环绕南极大陆的洋流。  南极的地表水温略高于盐水冰点(-2℃),但墨西哥湾来的洋流温度高于结冰点,大约是1℃到2℃,位于水下大约530米处。上冷下暖的洋流一路逡巡一路侵蚀冰川边缘,并顺着冰川和海床岩石之间的孔道不断冲刷冰川底部。  由于气候变化,地球变暖,海洋水温在升高。太平洋水温的升高导致南极大陆西海岸的风向改变,推动海洋深处的暖流更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