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科学家在北极深海海山发现生物群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2-16
  • 由于海冰覆盖范围广,生产季节短,北冰洋中部是地球上营养最贫乏的海洋之一。尽管如此,来自不来梅、不来梅黑文和基尔的科学家们,在越过北冰洋中部兰塞斯海脊(北纬87度,东经61度)的死火山海顶部,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稠密的海底生物群落。这一重大发现已刊登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研究表明,在这个大型生物群中海绵细菌是最丰富的生物,其质量为460  g Cm−2,估算其1年的碳需求量约为110 Cm−2yr−1,而在该地区,区域初级生产力的出口通量仅足以提供所需碳的1%,这些海绵到底依赖哪些营养物质得以生存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通过利用这次任务采集的样品,论文第一作者、不来梅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的海绵专家Teresa Morganti确定了海绵适应营养极度匮乏的极地深海环境机理。分析结果显示,海绵的微生物共生体可以利用海山上现存的已经灭绝生物残骸遗体,如由蛋白质和甲壳素组成的蠕虫管以及碎屑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所需的营养物和能量。
    海绵被认为是最基础的动物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广泛分布于各大海洋且数量庞大,生存环境可以从浅水的热带珊瑚礁延申到北极的深海。许多海绵都包含一个复杂的共生关系微生物群落,它们通过生产抗生素、转移营养物质和处理排泄物,为海绵的健康和营养作出了贡献。这种模式也适用于Geodia-海绵,它们在北极海山的社区中占主导地位。Teresa Morganti与乌特勒支大学的专家Anna de Kluijver及Alfred Wegener研究所的Gesine Mollenhauer实验室通过合作确定了海绵的食物来源、生长及年龄。他们的研究表明,数千年前,海底深部渗出的物质在海山顶部为丰富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养分。当这些生物灭亡后,它们的残骸在深海得以被有效保存,为形成大型海绵生态系统提供了物质基础。来自基尔的GEOMAR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的Ute Hentschel认为,这些微生物拥有消化难降解颗粒物和溶解有机物的基因,同时还可以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和能量为海绵提供营养。科学家们还认为,这些海绵还担当着生态系统工程师的角色,它们产生的孢子堆积形成可以支撑爬行的垫子,进一步促进颗粒和生物物质的局部沉降。
    北极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Morganti强调,这是首次在北极中部高地发现类似的海绵生物群落,鉴于观察和取样的困难,对极地深海生态系统的研究并不充分。随着海冰覆盖率的迅速下降和海洋环境的变化,更好地了解极端生态系统对于保护和管理这些处于高压之下的北极海域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geomar.de/en/news/article/giant-sponge-gardens-discovered-on-seamounts-in-the-arctic-deep-sea
相关报告
  • 《深海极端环境发现不同寻常的微生物群落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8-03
    • 日本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所(JAMSTEC)的AsahikoTaira发现,由地幔岩石蛇纹石化而产生的高碱性泉水中存在不同寻常的微生物群落基因组。 2011年和2012年,研究人员于加州北部的Cedars采集样本,此地的蛇纹岩化十分活跃,水与橄榄岩等超富地幔岩石发生反应,生成一套新的矿物,包括蛇纹石、超碱性流体、甲烷等,与此同时排出pH11或以上的高碱性液体。这种环境可能在地球早期很常见,因此,蛇纹石化环境被认为是早期微生物生存的条件。 根据对样本微生物的基因组分析,科学家在恶劣地质条件的泉水中发现了微生物的基因中有史以来最小的基因组。此外,尽管深水食源泉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主导,但宏基因组和基因组草图数据并没有包含细菌类型的ATPase基因;它们要么是有一种古细菌的ATPase,或者根本就没有可识别的ATP酶。这么一组古老而高度保守的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分布。这一现象不是由于pH的原因,因为在Cedars附近浅海海水区域存在一个嗜碱菌群落。 在Cedars的深水中,检测到的微生物在分类学上均被归为Candidate Phyla Radiation (CPR),这些微生物细胞和基因组尺寸都非常小,且缺乏独立生命所需的许多基因,因此其生存方式仍然未知。然而,根据科学家对基因组复制率的分析,这些细菌在蛇纹石化环境下的地下水中活跃地进行着基因组复制活动。这些细胞聚集在矿物颗粒状结构上,在蛇纹石或橄榄岩矿物中这些结构具有类似的元素成分。 以上发现表明,蛇纹石化可能为揭示深层地表环境中的基因、基因组、微生物和群落的进化以及地球早期生命奥秘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成果题为:“Unusual metabolic diversity of hyperalkaliphilic microbial communitiesassociated with subterranean serpentinization at The Cedars”,发表在7月21日的《International Societyfor Microbial Ecology》(ISME)期刊上。 (刘思青 编译)
  • 《科学家在深海发现大量死亡梭子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2-01
    •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NOC)的科学家们与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 for Ocean Research Kiel)和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Scottish Association for Marine Science,SAMS)合作,利用海洋机器人Autosub6000探测4000米深的太平洋时,意外发现了数千只死亡梭子蟹。这些死亡的螃蟹位于距离美国西北部海岸梭子蟹产卵区1500公里的地方,它们是如何到达太平洋深处的?这一意想不到的发现将改变科学家们之前关于深海固碳方法的认识,其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生态学》(Ecology)期刊上。 海洋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部分之一,碳循环离不开海洋食物网。前人研究中,螃蟹不属于深海食物链,也未曾在深海地区发现过螃蟹。这项研究揭示了蟹群不同于被冲到近海开阔水域并在海滩搁浅的另一种聚集方式,聚集位置位于距离产卵区数千英里以外的地方,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关键的海洋学过程提供了方向。同时,研究表明大量的螃蟹尸体为深海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其含碳量远远超过了全年预期,对碳转移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人们对深海的了解相对较少,但在3000—6000米的深海生态系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食物来源极少。深海动物被认为已经适应了这种极端的食物供应条件,这意味着梭子蟹尸体是深海生物群落的额外食物输入源。(刘雪雁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