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业产能过剩 行业整合不断提速》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7-11-21
  • 部门通常在供应商的选择中表现得不积极,因为协助采购部门并不是这些部门的主要工作。如何让这些部门参与进来,公司高层的态度和参与度无疑将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为保证技术、质量等其他部门在供应商选择上配合的持续性,需要公司高层制定出相关的流程制度,确保这项工作成为这些部门的一项绩效考核指标。
      公司高层在供应商选择上的参与度,还应该包括他们在供应商选择的前期,对意向性供应商的亲自接触。因为供应商选择是供需双方的一个互动过程,也就是说供需双方必须对彼此树立起信心,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渠道,企业高层的参与,会让供应商觉得D公司对他们非常的重视,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
      ◆ 完善供应商的认证和评估
      首先,供应商的考察评估最惧怕的就是主观因素主导,或者领导决定因素主导,这样就无法客观评价供应商的实际状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将评估人员的职责明确化。D公司应明确规定,在供应商选择阶段中各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支持并参与,让这些相关部门潜意识里明确“配合采购部门的供应商选择,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其次,D公司需要增加并细化供应商评审的内容,将相关参与部门评估部分单独列出,设以权重,以便这些部门单独评分,必须杜绝各部门相互沟通后再打分,进一步提升供应商评估的客观性。
      最后,供应商在认证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责任都可归结为供需双方的沟通问题,比如产能没有预估好、质量标准没有达成共识等,种种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新供应商认证的效率低下、甚至认证失败,所以必须加强供需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两方企业应定期互访,加强对彼此业务的了解。供应商选择人员必须做好中间的联络与沟通工作,促使供应商技术、工艺、质量人员同公司的相关人员有效沟通。
      对于双方在商务上的沟通,必须抱着以诚相待、供需共赢的原则进行,避免双方出现夸大事实、甚至欺骗行为的发生。当出现任何问题时,应建立相应的投诉、举报渠道,规避任何工作人员因私而导致双方合作利益的损害。
      ◆ 供应商选择人员的改进
      目前,D公司的采购工程师大部分存在供应商选择方面经验不足,业务水平欠缺的问题,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实践和总结。如果D公司重新招聘新的有经验的供应商选择工程师,短期内也不一定有效,因为刚招聘的新员工究竟能否达到你想要的实力,以及是否能对企业充分了解,需要一段考察时间,因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想改变目前的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提拔个别采购工程师。
      D公司的采购部门有5位采购工程师,他们当中有个别人是具备供应商选择工程师条件的,但是目前的工作安排方式则没有将有经验的采购人员发掘并利用起来。建议将采购人员的权力分散,规避出现腐败现象。同时根据每位采购工程师的专长,再将产品分别分配给他们,利用公司现有的ERP系统,进行订单处理工作,供应商的管理工作。

相关报告
  • 《机床行业迎来发展契机 智能机床将成重要发展方向》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7-06-20
    • 近年来,中国机床工具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需求总量明显减少、需求结构加速升级的市场新特征愈加明显。需求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在于 自动化 成套、客户化订制和普遍换挡升级。在提高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的基础上推动“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机床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机床企业共同的努力方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近年来机床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产量达到39.1万台,比2010年增长65%。但与德、日等领先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机床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突破成为了“ 中国制造2025 ”战略重要工作。 4月份,在CIMT2017机床展期间,不少人员都反映,市场有了回暖的迹象。但随着国内机床上市公司一季报的陆续发布,却发现了数据支撑不够充足。但考虑到机床行业的特性,从接单到合同完成需要比较长的一个周期,因此一季报或许不能很好地判断目前的境况。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智能制造或 工业4.0 成为未来趋势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机床上市企业都在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而智能制造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目前,中国数控机床消费总额占全球比例高达42%,机床保有量不断提高。伴随中国机床行业的快速增长、结构调整以及专业化分工深化,具有多方面技术和性能优势的电主轴将受益于下游机床工业产业升级。而进口电主轴价格高、交货期长、维修困难,国内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广阔。此外,电主轴常因操作不当、部件磨损等原因导致故障,也会因长期使用精度下降而需要维护检修。 在低端产能过剩,需要各家都升级的形势下,做好差异化销售策略是很重要的。对于机床行业来说亦是如此,因此,机床需要自带诊断系统以智能诊断所有机床亚健康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智能化预测小故障让用户免去后顾之忧,是非常契合中国市场的客户需求的。只有真正帮助客户降低成本,产能更柔性,客户才觉得有未来。 在机床行业已经看得见有政府与企业开始共同打造智能生态圈,这其实也是一个需求。有人说,中国制造往后经过20年的发展,可能要慢慢脱离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到小镇上去发展,这些地方可能是未来承载中国制造业一个新的依托。 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未来经济肯定是波动式增长,波动中会出现下行,有一个下行曲线,只是围绕这个曲线出现波动。中国经济肯定是要保持在6.5%~8%的波动区间,2020年要实现小康目标,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的,但是高端取代低端产品却是必然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技术革命推动和市场需求牵引等综合作用下,机床行业的智能制造将步入加速成长期。智能制造的发展将对传统制造体系带来猛烈冲击,推动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机床工具行业面临市场需求升级的紧迫需求,经过新技术革命的洗礼,机床行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将逐步转变。毋庸置疑,智能机床将成为智能制造体系中的核心装备,加快发展智能机床,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打造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 .
  • 《机床行业回暖向好2017年是否还能持续?》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7-04-20
    • 2016年的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和产业虽然还带着些剌骨的寒意,但在宏观经济回暖的影响下,我们或多或少感到一阵暖意。这丝暖意在2017年是否还能持续?日前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表示,受益于房地产、汽车和科技消费型新业态等领域的增长,2017年机床工具行业趋稳向好的态势将持续。 陈惠仁分析,机床工具市场受益于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从2017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9%,汽车市场一、二月份的表现也不错,2017年前两月汽车产销稳步增长,2月国内汽车生产215.96万辆,同比增长33.77%。 短期趋稳 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2016~2020年国际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将总体趋于平稳,并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有助于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行业已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陈惠仁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机床消费总额约为275亿美元,同比持平。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约为164亿美元,同比下降4.1%;金属成形机床消费额约为111亿美元,同比增长6.7%。 2016年中国工具消费总额约为40亿美元,同比下降11.1%。与上述指标的2015年同期增速相比较,分别回升了13.5、10.3、19.0和1.0个百分点。上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已呈现趋稳迹象。 产业运行方面,2016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景气度指数为53.9%,较上一年同期回升19.4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近期的运行呈现回升态势。 从具体数据来看,2016年中国机床产业产出总额约为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产出约为122亿美元,同比持平;金属成形机床产出约为107亿美元,同比增长8.1%。机床产量约为81万台,同比下降1.1%。 国际市场方面,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调查和预测数据,国际机床消费额和国际主要工业领域投资额在2016年达到近期低点后温和回升。 近几年国家为了稳增长,调结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和产业政策。在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执行副理事长毛予锋看来,这些政策对机床工具发展都具有利好的作用。 此外,他指出国内市场中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因素。如,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提速,两化融合和产业升级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刚性需求等。 压力犹存 在看到产业发展诸多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还应冷静的关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市场需求低迷,新旧动能转换滞后。 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金属加工机床需求在2010年出现峰值后便呈现单边下降的状态,虽然在2013年出现短期回升,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切削刀具需求在2011年之前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11年之后则呈现顶部运行的状态,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态势。 由于机床消费受货币供应量和供需关系的综合影响,机床行业在经历十多年快速增长后,传统用户的机床保有量巨大、机床在役时间短。在传统用户产能普遍过剩和货币供应由积极转向中性的大环境下,机床消费需求将呈现下行压力持续增长的可能。 在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执行副理事长毛予锋看来,今后几年用户行业去产能的力度加大,机床和工具总需求呈现下降的可能性较大。他同时指出,机床行业存在的利空因素还包括,运行质量下降,运行风险仍未化解。如,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一直呈现波动下行的趋势,负债和应收账款增速则连续明显增长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主营业务利润率约为4.9%,与2011年相比下降1.6个百分点。工具主营业务利润率约为7.5%,与2011年持平。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和工具产业成品存货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162.2%和24.4%。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和工具产业应收账款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64.3%和71.7%。 从协会行业统计重点联系网络数据反映的情况看,运行质量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率分别为-3.4%和-0.6%,与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8.3和6.5个百分点。2016年工具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率分别为-2.4%和5.4%,与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1.3%和2.4个百分点。 面对上述问题,当前行业内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主动作为和转型升级,以应对市场变化。以亚威股份为例,在近年来机床企业利润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该公司算是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3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增长58.75%。 对于市场的变化,陈惠仁表示,协会将主动担当,凝聚行业诉求,加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为政府和会员企业服务。据了解,协会已先期开展了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组建方案筹划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