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节水市场空间大》

相关报告
  • 《投资消费“双轮”驱动2018经济》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10
    • 2018年经济需求将呈现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格局。其中,在第一产业和制造业的拉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全年预计增速为6.5%左右;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依旧会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亮点,全年增幅有望达到10%。 多位专家表示,在政府多项转型升级措施的支持下,投资和消费流入高附加值产业将是2018年的大趋势,同时要注意的是,在严监管的大环境下,基建投资等一些具体数据可能会放缓。 制造业或带动投资稳定增长 多家机构预测,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社科院的报告预测称,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69.2万亿元,名义增长6.3%;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则预计,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6.5%左右。也有一些机构对数据更为乐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报告就认为,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为7.3%;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报告则预计,2018年投资增长7.2%左右,相比2017年略有回升。 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看来,工业投资有望回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工业盈利改善以及技术改造投资需求上升,与此同时,2018年民生、扶贫等领域将加大投资力度,也将有利于各地扩大投资。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王志刚研究员表示,2018年的投资将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投资会流向更多高附加值行业,投资本身将会愈加高效;二是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各类鼓励性政策出台,民间投资活力将得到较大增强;三是随着各类“脱虚向实”政策出台,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增长。“鉴于基建投资仍处于中央防风险财政金融严监管下,房地产调控依然很强,投资增长最大的亮点将落在制造业投资上,其中的关键是通过创新来提高投资回报率进而实现可持续投资。”王志刚说。 摩根史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中国未来要加大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力度,提升薄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能。其中,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投资会加大。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说,预计2018年第一产业投资也将有所上升,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产生提拉作用。他表示,“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续30年”给种养殖户吃了颗定心丸,第一产业或将继续加速扩大再生产。 消费仍将成为经济主要推手 多家机构预测,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很强,预计全年消费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报告认为,2018年消费稳定增长的条件包括: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较强,消费金融快速发展,消费结构仍处于快速升级阶段等。 交通银行的报告也认为,虽然汽车消费增速和住房相关消费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及养老金改革等政策将对消费形成支撑。 苏剑认为,2018年网络消费因素和科技因素也将继续促进消费提升。一方面,当前网络实物消费主要体现在食品、衣着、日用品小商品方面,而餐饮、生鲜食品等其他商品仍有相当大的开发空间。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网络消费将对农村消费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固收研究主管张瑜说,受益于信用消费的普及、地产调控下住房消费挤出效应的减弱、农村消费潜力的挖掘和中产阶级的崛起,高质量产品以及教育、旅游、医疗、养老等服务型消费的前景依然乐观,消费升级将进一步延续深化。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渠慎宁则对记者表示,新零售、共享经济以及融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慧养老产业等都将是2018年消费的新亮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开始出现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和收入增长脱节,消费增速低于收入增速部分原因在于消费环境和消费品质量不佳,2018年开启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会带来消费生态改善、消费品质量提升,这无疑有利于居民消费回归到合理水平上。”王志刚说。 严监管或致部分数据放缓 多位专家表示,在严监管的大环境下,一些具体数据可能会出现放缓,但总体来看,在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的引领下,经济质量提升的步伐将在2018年加快,创新型企业将迎来发展的好机会。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金融去杠杆、企业去杠杆、金融协调监管政策收紧等因素都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清查利用PPP项目、各类投资基金变相举债,可能制约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影响基建投资。 苏剑认为,严调控也会导致部分消费数据放缓。譬如,房地产严调控一定程度上影响家用电器和音像类器材、家具类的消费额增速。而环保趋严也将继续影响汽车消费。 王志刚表示,2018年中国进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投资与消费将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双动力,这一驱动模式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以前侧重于量的增加,从2018年开始将更加侧重于结构改善和质量提升。 张瑜分析称,消费占比GDP比重目前已高达65%左右。2017年上半年6.8%的经济增速中,消费拉动了4.4-4.5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了2.2-2.3个百分点,而出口仅为0.2个百分点左右。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三驾马车”拉动实质性地进入了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 《多项政策出台 推动智能交通市场规模扩大》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5-26
    •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智能交通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作出指示。《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交通运输成为北斗导航的民用主行业,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公网和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实现行业应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大数据基本建成。        智能交通投资推动智能交通市场规模扩大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省市纷纷投资智能交通市场。2020年3月,江苏省以641.3万亿元打造公安智能交通一期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服务器硬件及软件项目。2019年11月,烟台市以272.78万元投资建设 烟台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项目等。   在智能交通投资方面,根据智能交通网ITS114,2019年中国智能交通建设千万级项目TOP10的公司包括海信网络科技、移动系、联通系等。其中海信网络科技凭借在交通管控、智能运输板块中均衡稳定的表现,2019年位居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千万项目中标企业排行榜首位。海信网络推出的人工智能产品系统架构“云脑”战略,涵盖城市云脑、交管云脑、交通云脑、公安云脑等四大子平台,为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公共安全等产业的发展提升赋能,目前已在全国137座城市落地。   在智能交通行业兼并重组方面,行业的兼并重组初步进行,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加,行业竞争格局逐步发生变化。2018-2019年我国智能交通领域投资、收购规模多上亿元。其中2019年6月,阿里巴巴以35.95亿人民币收购北京中智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夏曙东、北京建信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有的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股权。千方科技是一家智能交通数据服务商,专注于研发和提供行业技术和产品,业务覆盖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民航等领域,致力于形成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云端数据到出行者、从硬件基础设施到软件智能中枢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此次合作,千方科技将获得阿里云在技术、产品与服务上的支持,推动公司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能力升级,帮助公司提升在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竞争力,巩固其在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地位。而阿里巴巴也由此布局智能交通与安防领域。   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仅为109.2亿元,到了2017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上升至515.9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的水平。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文章链接:智能制造网 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2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