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兴义市:“世界喀斯特王国探秘之旅”生态文化旅游项目》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03
  • 2017-10-18 07:38 黔西南在线 来源:黔西南在线

    7月11日,“世界喀斯特王国探秘之旅”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北大资源·国际康养小镇项目开工仪式在丰都新区举行,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黔西南州指挥部指挥长贺登祥,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黔西南州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许风伦,州政府副州长黄曼,州政协副主席廖星,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建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蜀安,市政协主席熊和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玉龙,市委常委、副市长何宏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黄晨,市政协副主席姚继武等州市领导出席,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姚军,环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龙,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涛,北京天下山水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晓岩,以及国内部分知名文旅企业负责人出席开工仪式。

      许风伦宣布项目开工。

      袁建林主持开工仪式。

      北大资源·国际康养小镇项目是“世界喀斯特王国探秘之旅”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子项目之一,由贵州天下山水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贵阳北大资源地产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0亿元建设。该项目位于兴义市丰都新区服务配套组团内,规划用地面积38.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80万平方米。将结合项目所在地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打造集“旅游、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国际康养小镇,集中体现丰都新区“新城宜居、康养度假、场所记忆、文化体验、生态低碳、户外运动”的国际康养度假蔓藤城市板块。

      北京天下山水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股东、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涛在致辞时说,公司选择在兴义投资120亿元打造“世界喀斯特王国探秘之旅”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看重的是兴义丰富的旅游和人文资源,以及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公司董事会一致认为,在兴义投资大有可为。北大资源·国际康养小镇作为该项目中的一个旅游度假项目,它不止是一个度假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根据兴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原始的生态、宜人的气候,加上市政府开放、信守承诺、大力服务企业的态度,公司愿意跟兴义市合作,共同把“世界喀斯特王国探秘之旅”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景区,并力争在项目建成两年内,申报成5A级景区,进一步提升兴义的旅游知名度,提高景区周边人民群众的收入,拓宽旅游扶贫的路子。

      项目业主方贵阳北大资源总裁杨东、项目所在地丰都街道办主要负责人分别在在开工仪式上作了表态发言。

相关报告
  • 《向往阿尔卑斯大峡谷?别忘贵州喀斯特之魅》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03
    • “我感觉特别开心,特别刺激。”7月9日,贵州省黔南州龙里水乡 “飞跃丛林”景区开园,为贵州山地旅游再添新玩法,影星王宝强现场体验后如是赞叹。 提起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不少人都会对阿尔卑斯大峡谷心向往之。殊不知,素有“山地公园省”之称的贵州,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经过连续几届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大会,贵州山地之魅扬名天下,比肩世界山地运动和旅游老牌目的地。 从山地之困到山地之魅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地方和贵州最像,答案非瑞士莫属,二者就像是自然母亲诞下的双胞胎。 贵州和瑞士均是内陆山地地区,平均海拔在1100米至1400米,贵州的山地比例约为92.5%,瑞士也大于75%。 贵州瑞士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瑞士被称为“世界花园”,而贵州也享有“花园省”的美誉。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二者却呈现出巨大的差距。 偏远、疏离的地理位置,局促、险峻的山地环境,使贵州一开始就在发展上先天不足。同时,贵州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因而生态脆弱,一旦损害,难以修复。一直以来,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落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远在欧洲板块上的“世界公园”瑞士,却依靠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站在了世界旅游的前列,成为全球第十二大旅游大国。 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将“世界最具竞争力”名号颁给瑞士。近年来,瑞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竞争力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四位。 极为相似的自然环境,大相径庭的经济水平,以及主观上发展绿色经济的共同认知,让贵州学习瑞士成为必然选择。可以说,如果走相同的发展之路,在经济发展方面,瑞士的今天就是贵州的明天。 2013年,中瑞领导人会面时,中方指出,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同年,贵州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启了贵州“山为特色,绿为主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曾经,山高水长、环境闭塞让贵州发展脚步蹒跚;如今,换个角度看,这千重关山是大自然赐予贵州得天独厚的宝藏,只待挖掘。而挖掘的最佳方式,便是发展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 贵州喀斯特地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省广泛分布的地貌奇观,有瀑布、溶洞、峡谷、湖泊、森林、花海、温泉等。 此外,贵州还有49个少数民族在贵州聚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使得贵州成为理想的山地旅游宝地。 站在瑞士的肩膀上看,阻碍和制约贵州发展的喀斯特地貌,一下子魅力无限,成为得天独厚的资源。 发展旅游念好“山字经” 山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 提到阿尔卑斯山,总让人想起那势极雄浑的大峡谷,连绵的雪山和山脚下唯美的风景,在这样的画面里走走停停,跑跑跳跳……不管干什么都是百分之二百的健康,百分之二百的享受。 徜徉山水间,在大自然中放飞自我,阿尔卑斯大峡谷或许是你不曾到达的诗和远方。但收回远眺的目光,你会发现,如诗的画面就在眼前,贵州的山地旅游,是触手可及的。 贵州之贵在山地,贵州之美在山地,贵州之特在山地。唐代诗人孟郊称赞说:“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 贵州版图上,“天下山水之秀”均汇聚于此——万峰林“磅礴千里,西南形胜”;梵净山雄奇纯净、美轮美奂;大娄山“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黄果树大瀑布水雾缥缈、神奇壮丽;荔波樟江清秀妩媚、旖旎多姿;织金洞形态万千、如梦如幻;百里杜鹃花开似海、异香满山……这些都是山地旅游的绝佳资源。 2015年10月10日,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召开,贵州省掷地有声地提出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山地旅游。大会发布《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贵州宣言》,倡议贵州汇聚各方力量,建设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同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天堑变通途,山门一开天地宽。交通条件的改善,让贵州从让人望而却步的山地之省,摇身一变成为引人入胜的山地公园。 如今,在贵州各地,山地观光旅游、山地文化旅游、山地乡村旅游、山地休闲旅游、山地运动旅游和山地旅游装备制造业及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业等旅游业态蓬勃兴起。 截至去年9月,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3000个,有517个村被国家列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如今,贵州念好“山字经”的理念正在转化成生动的实践,山地旅游释放出“洪荒之力”。 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5.9亿元,带动社会就业287.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7.2万人。 2016年,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全省旅游总人数5.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1.2%;实现旅游总收入5028亿元,增长43.1%。 下一站——“户外运动王国” 说起山地旅游,就不得不提户外运动。 500年前,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提出“天人合一”的伟大哲学思想,而这也正是户外运动的精髓所在。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户外运动将人们从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带出来,从高速运转的工作、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古朴的天人合一思想在运动过程中得到完美展现。 贵州,是天人合一的热土,也是户外运动的圣地。这里峰林、峡谷、天坑、石林、溶洞遍布,这些山水画卷都是开展户外体育运动天然的“体育场”“体育馆”。 同时,凉爽宜人的贵州全年有300天至330天可进行户外体育休闲运动,发展登山、龙舟、探洞和山地自行车等休闲型、体验性户外体育运动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即使与户外运动王国的瑞士相比,也不逊风骚。 万峰湖景区玩野钓、万峰林景区玩穿越、“24道拐”关隘玩越野、双乳峰景区康体养生……目前国内外流行的空中项目、陆上项目、自然水域项目、地下溶洞项目和各类组合项目一应俱全,如空中的滑翔、速降,野外的登山、攀岩,水上的漂流、舟渡,以及溶洞探险、野外生存、场地拓展等,都可以在贵州举行。 玩转户外运动,除了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需要有多元的文化。 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保存完好,风格迥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态民族博物馆”,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众多,每年总计达1000多个,堪称“逆天”。 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苗族的“八月八”等民族节日,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原生性、独占性、稀缺性、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为山地运动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元的文化可以让户外运动爱好者在享受运动的同时,品尝不同的美食,参观不同的景物和建筑,感受古老的文化,这也正是多届户外运动选择贵州的原因。 玩转户外运动,贵州是专业的!
  • 《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 荔波喀斯特上的自然历史秘境》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03
    • 2017年09月06日 12:23:57 来源:中国周刊 在荔波茂兰,小七孔景区因景观多样成为游客的最爱。 而位于荔波县南郊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顶桂冠于一身,在典型的裸露型的喀斯特地貌上,保存了“下有峰林、上有森林”集中连片原生性较强的喀斯特森林。1996年4月,茂兰国家级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MAB)。2002年7月,因喀斯特原始森林面积在世界上同类面积中最大,茂兰被载入2002年新版的《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茂兰保护区宛若伫立喀斯特地质舞台中心的公主,一派纯真天然,一颦一笑,描绘出一个万物有灵、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隐秘灵境。无论是风姿卓绝的喀斯特地质地貌,还是奇迹般存在的喀斯特原始森林,无论是生机勃勃的物种,还是多彩多姿的人文风情,都赋予坚硬冷峻的石灰岩以生命的活力和温度。 作为喀斯特典型景观的溶洞也是游客极为喜爱的。 因有了森林,荔波从不缺水。在茂兰时不时能看到喀斯特泉、喀斯特潭、喀斯特森林沼泽和地下河天窗等。喀斯特森林湿地堪称喀斯特地貌上的自然奇迹,在茂兰,湿地占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更使其他喀斯特地区相形见拙。保护区里的五眼桥景区寓山、水、潭、瀑、洞、林于一体,融合了喀斯特地貌的多种形态。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茂兰拥有许多气势壮观、神秘莫测的溶洞,已探明具有旅游和探险价值的就有20多个。能叫出名字的有密林深处的核心区还有更多隐藏的洞。 荔波有多种珍稀植物,生长在原始森林之中。 在玉屏山俯瞰荔波县城,只见樟江如玉带环腰,河上的彩虹桥如长龙卧波。迄逦而行的樟江河是荔波的母亲河,一脉碧波贯穿水春河峡谷和大七孔、小七孔景区,有如一个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廊。 最受游人青睐的小七孔景区,仿佛用一个宽仅一公里、长不足十公里的幽谷,打造了集山、水、洞、林、湖、瀑、石、水等景观于一体的“超级盆景”,峡谷里水声潺潺、山石玲珑、植被秀丽,景点有拉雅瀑布、涵碧潭、小七孔桥、68级瀑布、知音谷、龟背山、飞云洞、野猪林、水上森林、翠谷、鸳鸯湖、蝙蝠洞、卧龙河、卧龙潭、天钟洞、月亮洞、汤粑石林、一龙戏九珠等。其中,龟背山有峰林峰丛,是原始性很强的喀斯特森林,野猪林则是漏斗森林。涵碧潭上游仅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如此众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实属全国罕见。水上森林亦名瑶池,在三百来米的河谷里丛生着有如翡翠屏障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了“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生”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