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七个地区选定七个氢中心建设氢气产业集群,总投资70亿美元》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11-29
  •  据CNBC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和美国能源部部长格兰霍姆宣布选定七个地区建设“氢中心”(集群),这些中心总共有资格获得高达 70 亿美元的联邦资助。氢中心的资金来自《两党基础设施法》拨款,拜登总统于 2021 年 11 月签署该法。这七个氢中心横跨 16 个州,共同促进美国国内的氢经济。这 70 亿美元的联邦资金将带动约 430 亿美元的私营部门投资。
      七名入选地区如下:
    阿巴拉契亚氢中心: 阿巴拉契亚氢中心涵盖西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东南部和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将使用该地区的大量天然气制氢。它位于工业中心地带,将为美国各地的工业应用提供氢气。 它也位于交通枢纽,便于氢气运输。
    加州氢能中心: 加州氢能中心横跨南加州和北加州,涵盖三个港口:洛杉矶、长滩和奥克兰。 港口非常重要,因为氢气被认为是航运业脱碳的主要路径。 此外,氢气也是重型卡车运输和港口货物运输卡车脱碳的关键。
    海湾州氢能中心: 海湾州氢能中心将以德克萨斯州休斯顿为中心,覆盖墨西哥湾沿岸和德克萨斯州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德克萨斯州拥有大量能源可用于生产氢气。
    Heartland 氢中心: Heartland 氢中心位于明尼苏达州,在北达科他州和南达科他州拥有重要业务,并利用非常便宜且丰富的风资源来制造清洁氢。 Heartland 氢中心产生的氢将至少部分用于农业目的,因为氢是制造肥料的关键成分。
    中大西洋氢能中心: 中大西洋氢能中心横跨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州和新泽西州的部分地区,并将利用特拉华河沿岸的基础设施。
    中西部氢能中心: 中西部氢能中心位于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西北部和密歇根州西南部,将从核能等来源生产氢气。 此外,中西部氢能中心位于美国的交通十字路口,这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太平洋西北氢气中心: 太平洋西北氢气中心涵盖华盛顿州东部、俄勒冈州东北部和蒙大拿州的部分地区,将生产用于制造肥料的氢气,并与加州氢中心连接。
      美国政府官员表示,使用天然气生产氢气的氢中心将采用碳捕获技术。 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氢中心将结合使用该地区现有的清洁能源和新建清洁能源容量。此外,《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包含的氢税收抵免将成为这些中心经济可行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于如何裁定税收抵免的指导意见尚未出台,但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出台。

相关报告
  • 《经济日报:七个角度,读懂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2-07
    • 今年以来,在对外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对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平稳运行态势。与此同时,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增多。 为准确客观地展现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动态、新变化,经济日报开设了“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栏目,从投资、外贸、服务业、消费、区域发展、物价、外资七个角度入手,推出系列稿件,围绕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的见解和思路。 投资要更精准补“短板”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增速比今年一季度放缓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放缓2.6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说,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释放的节奏与过去高速增长阶段相比有所放缓;另一方面,本着有必要、有条件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一些地方清理、停建、缓建了一批项目。 尽管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需求减弱。今年以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新投资领域不断涌现,新的投资机遇层出不穷。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中央对下半年推动有效投资做了部署,这有望缓解当前投资资金来源吃紧状况。不过,这并不是要采取“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预计下半年投资增长有所加快。 外贸总体发展更平衡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4.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以美元计,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21万亿美元,增长16.0%,增速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高。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谈到下半年外贸形势时,接受采访的专家们认为,有利因素和不确定性都比较突出,特别是需要妥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 “下半年外贸主要还是中美经贸摩擦不确定性的影响。”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认为,短期来看,增加关税增加了出口的风险,对出口量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但是也不必过度紧张,毕竟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我们可以通过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进一步扩大内需来进行调整。” 服务业压舱石作用愈益显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227576亿元,同比增长7.6%。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3.8个百分点。 表现“亮眼”,这是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对上半年服务业的评价。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更加突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服务业周期性比较弱,受外部影响比较小,根据上半年发展情况,再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企业家对服务业投资预期向好等因素,下半年我国服务业增速保持在7.7%左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是很有可能的。”夏杰长表示。 专家表示,当前,服务业发展依然有不少“痛点”有待破解,应全力打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消费潜力正转化为增长动力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18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不能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就认为消费表现疲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分析说,消费需求不仅包括货物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如教育服务、交通和通信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不包括服务消费。而且,上半年很多消费品进口增长也比较快,说明国内需求依然比较旺盛。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表示,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落,但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高位,我国居民消费扩张的前景依然可期。 但我国居民消费潜力要变成现实,还需要克服一系列障碍和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高品质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然相对不足。因此,要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于从供给侧扩大内需。 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今年上半年,着眼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国地区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继续领先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回升势头较好,一批增长极加快形成,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 从四大板块的情况来看,上半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中部地区增速居四大板块之首;东部地区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如何更好地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部城镇化处处长马庆斌表示,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中,核心是创新能力建设。要咬住创新驱动不放松,保持战略定力,总体上紧扣自主创新和自主开放两个自主性,按照东中西和东北的区域经济阶段性特点,优化创新引领、创新紧随和创新后发三大类型的区域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国力认为,下半年应研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避免各地在抢人、引进项目等方面的不良竞争,将更多精力用来改善营商环境,提高综合配套服务能力。 物价平稳运行有坚实基础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重新回到“2时代”;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6%,涨幅比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专家表示,总的来看,当前整体物价维持在低通胀水平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PPI同比涨幅比CPI同比涨幅高出2.5%,二者差值比上个月减小了0.3个百分点,这表明PPI和CPI之间剪刀差现象有所减弱。 当前,随着CPI和PPI之间的剪刀差缩小,PPI的涨价因素加速向CPI传导,特别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力依然存在的背景下,不少人担心,今年下半年我国物价是否会持续上涨,甚至带来相应的通胀压力。 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也存在不少消减物价上涨压力的有利因素。例如,在国内需求稳中趋缓、狭义货币M1增速低位徘徊的背景下,未来CPI缺乏显著反弹的动力。去年翘尾因素7月之后将显著回落,下半年通胀水平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工业需求不会大幅走强,需求拉动PPI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稳定吸收外资重在预期引导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4462.9亿元,同比增长1.1%,呈现出小幅平稳上升趋势。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上半年逆全球化风潮渐起的外部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上半年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成绩可圈可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桑百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使用外商投资,特别是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放宽外商投资股比限制、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长度、加强和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让世界各国企业看到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提升投资中国的意愿。 谈及下半年引进外资形势,多位专家表达了对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关注。专家们指出,需要将中央有关扩大开放的精神进一步落到实处,以此来应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对于下半年引进外资工作的着力点,多位专家表示,应在扩大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以稳定引导外商投资预期。
  • 《国内油价将迎七个多月来首次下调》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2-28
    •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家社会监测机构了解到,2月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迎来新一轮调整窗口,预计下调是大概率事件,这是年内首次下调,也是7个多月来的首次下调,预计幅度将超百元,届时春节假期出行成本小幅收窄。1月26日国内成品油价上调落地以来,美国原油产量进一步上升,国际油价下行压力加大。虽然期间石油产品需求数据表现强劲,且高盛集团上调价格预期,为市场带来乐观预期,油价收盘一度走高。但之后,美元触底反弹,同时美国国内活跃钻井平台的激增进一步打压,国际油价再度走跌。截至2月6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76美元,收于每桶63.39美元,跌幅为1.18%。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76美元,收于每桶66.86美元,跌幅为1.14%。由此,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由正转负后不断下探,致使本轮调价由搁浅预期转为下跌。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国内第8个工作日参考的原油变化率为-1.98,对应的汽柴油下调幅度为106元/吨,已远超发改委规定的50元/吨的调价线。 卓创资讯分析师郑明亚判断,后期从消息面上来看,来自产油国方面的负面消息及美元触底反弹,将会对短线原油的走势形成一定压力。从技术面上来看,后期市场若持续缺乏利好消息注入,欧美原油将极有可能在跌破支撑位后形成一波跌势。由此,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或将继续负值加深,年内油价首次下调的概率亦不断增加。 金联创分析师邹雪莲也表示,截至2月6日第七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66.53美元/桶,变化率-1.29%,对应汽柴油价格将下调95元/吨。距离调价窗口仅剩三个工作日时间,后期原油仍将维持弱势运行,故本轮油价下调为大概率事件,这将是年内首轮下调,也是时隔7个多月之后再度下调,预计汽柴油下调幅度将超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