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车辆是氢燃料电池使用的理想入口》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1-04-25
  •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纳相材料科学中心于2021年4月23日发布关于重型汽车(HDV)的无排放氢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的内容,文章指出作为一种可行的替代汽油内燃机,氢燃料电池可以提供可持续的、清洁的能源,并具有类似的用户体验。

    “氢技术在HDV市场的应用可能被证明是推动广泛应用的突破,”ORNL的David Cullen说,他是纳米材料科学中心的一名科学家,使用先进的显微镜和光谱学研究燃料电池催化剂和电极结构。“氢燃料电池是卡车行业的理想选择,因为它的加油时间和行驶里程与汽油卡车不相上下,而且行驶路线可以预测,这降低了发展燃料基础设施的障碍。”

    氢燃料电池比锂电池或柴油燃料含有更多的单位质量能量。一辆卡车可以在不显著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拥有更高的可用能量——这是长途卡车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因为它们有重量惩罚政策。

    2020年10月,美国能源部氢和燃料电池技术办公室(简称HFTO)成立了百万英里燃料电池卡车联盟(简称M2FCT),通过研发支持燃料电池在HDV市场的应用机会,并与能源部在H2@Scale上的愿景一致,即在经济的多个部门中使用清洁和负担得起的氢。M2FCT由五个国家实验室组成,致力于满足卡车运输行业对效率、耐久性和成本的要求。HFTO在五年内为该团队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该团队设定了一个2030年的目标,即为长途卡车演示2.5万小时(或100万英里)的系统。

    “向氢燃料电池重型汽车过渡将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大影响,”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Ahmet Kusoglu说。Kusoglu指出,重型车辆只占美国车辆总数的一小部分,每年行驶里程仅占总行驶里程的10%。但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数据,它们占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23%,占美国每年燃料消耗的近四分之一

    M2FCT团队在《自然能源》杂志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概述了该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并解决了重型汽车行业(包括卡车、公共汽车、火车和海洋应用)大规模采用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M2FCT的协调官员Cullen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合著者包括来自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Karren More和M2FCT成员科学家。

    Cullen说:“这个联盟有四个支柱:材料开发、组件集成、组件和燃料电池耐久性以及系统分析。”但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依存。ORNL正在通过我们的特性描述工作在所有这些领域工作。”

    莫尔是美国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科学中心的负责人,该中心是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的用户设施,他说,ORNL将运用其在燃料电池材料和组件微观结构和微观化学分析方面的独特能力和专业知识,从宏观到原子水平更好地理解燃料电池性能和耐久性问题。

    她说:“我们将继续开发新的表征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深入了解燃料电池材料在重型应用中的行为。”“ORNL提供了创新的方法来询问材料的结构、化学和性能,这样性能和耐久性问题可以被理解和解决,以开发具有优化性能的新材料。”

    ORNL还将提供卷对卷制造专业知识,这将与NREL密切协调,以确定如何扩大膜电极组装的制造过程。Cullen说,该团队将专注于开发新的电极结构,这种电极结构可以通过滚对滚的工艺来实现,而不是传统的喷涂或油墨沉积工艺。

    M2FCT代表了燃料电池性能和耐久性联盟(FC-PAD)的结论之后的方向转变,该联盟专注于轻型汽车的燃料电池。

    2019年底,美国能源部的高氢燃料技术办公室(HFTO)与汽车技术办公室(Vehicle Technologies Office)合作,发布了氢燃料长途牵引车拖车(也称为8级长途卡车)的技术目标。这些目标是M2FCT研究人员目前通过指导早期研发工作而开展的工作。M2FCT最近发布的这项研究以8级长途卡车为例,展示了不同的设计特征对效率和耐久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轻型汽车的改进来满足重型汽车的需求。

    氢燃料电池通过氢和氧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发电,然后结合产生电、热和水。一个燃料电池可以产生大约300瓦的电力;为了产生足够的能量来驱动汽车的电动机,燃料电池需要被组合成一个燃料电池组。

    为了满足美国能源部对氢燃料长途拖拉机拖车的目标,M2FCT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轻型车辆和重型车辆设计氢燃料电池的关键区别。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黛博拉•迈尔斯(Deborah Myers)表示,“与轻型汽车相比,重型汽车需要更高的电池电压才能达到最佳效率,而且所需寿命要长3 - 5倍,这对燃料电池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方案包括材料研究,探索现有燃料电池组件材料如何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更高的电池电压下运行和降解,以及研究如何整合新材料来应对这些挑战。

    M2FCT联盟汇集了与燃料电池效率和耐久性相关的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与工业开发商进行沟通。虽然该团队最初的研究重点是氢燃料的长途拖拉机拖车,但M2FCT的研究人员也对氢燃料电池在其他更苛刻的重型应用领域的应用前景表示乐观,包括火车、海事甚至航空。

    氢是一种多功能的能量载体,它被封装在H2@Scale概念中。你可以把能量储存在氢键中,这对于长期或季节性的能量储存是特别重要的。你可以在卡车或工业部门使用它,但你也可以把它转换成电力,投入电网,”卡伦说。“我们看到,人们对氢气作为能源载体的兴趣越来越大,而不仅仅是用于汽车。”

相关报告
  • 《氢燃料电池汽车“领跑”氢能应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1
    • 编者按: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推广正在为氢能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作为氢能应用的先导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球受到高度重视,我国也已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推广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并初步掌握了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随着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氢能产业链企业加紧补链强链,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向更多场景推广示范应用,并带动氢能产业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图为在张家港朝阳综合加能站投入运营的中国石化苏州首座对外商用油氢电综合加能站 氢燃料电池车加速“跑”进多场景 在北京市延庆区,一批绿色涂装的公交车正行驶在街头。作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遗产”,延庆赛区赛时使用的212辆燃料电池车,赛后被用于区内、与市区连接的公交服务用车。截至2022年10月底,这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行驶里程累计超过了600万公里。 目前,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覆盖了公交、物流、环卫、摆渡等各类车辆。业内人士指出,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不断增加,并进一步向更多领域渗透。 氢燃料电池车推广加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北京市投入应用1528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其中包括大中客车845辆,普通物流车272辆,冷链物流车203辆,重卡202辆。 近年来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加速推广,离不开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推动与支持。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为了贯彻落实上述规划目标,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多项政策文件。加上此前印发的《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北京市对氢能产业的支持政策愈加完善。 此外,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2022年度包车客运运力投放情况的通告指出,由各相关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完成2022年度包车客运运力投放氢燃料电池客车250辆。 多场景应用渐成趋势 相关政策的支持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逐步从此前较单一的应用场景向多场景示范应用转变。 《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以省际间专线货运、城市重型货物运输、城市物流配送、城市客运等场景为重点,积极推动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则提出,要打造氢燃料城区公交、城郊公交、市政环卫示范车队,设立机场巴士示范线,组织开展京津冀地区重型车示范;重点完善公交车始末站点、环卫车停靠场站附近及城市物流集散地加氢站建设。该规划还要求,南部区域依托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片区,通过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机场巴士、货运物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将大兴区打造成为国际氢能示范区。 根据相关要求,2025年前北京市力争在各应用场景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对此,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设立的1万辆目标基于现有基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冬奥会期间已经投入使用的氢燃料电池车超过1000辆,大兴、昌平等区域也在兴建相关产业园区;此外,北京路政还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引入共计55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因此,甚至可以预计这个目标将可超额完成。” 记者了解到,在具体落地方面,北京市要求以“宜电则电,宜氢则氢”为推广原则,聚焦物流配送、市政环卫、通勤客运、机场快线、公交、乘用车等共十类以中远途、中重型为主的应用场景,完成5300辆自主化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 氢能利用前景广阔 对于未来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发展情况,《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现阶段市郊山区线路、远郊山区线路的传统燃油车辆,均具备氢燃料电池汽车替换潜力。预计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七类应用场景的可推广潜力规模为13.70万辆,其中公交客运领域潜力规模近4万辆。该规划预测,2023年前北京市公交客运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预计规模超1100辆,2025年前预计规模近5000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汽车领域,北京市还将推动氢能用于多个领域。比如,北京市将依托大兴、房山、经开区,开展氢动力无人机、船舶、轨道交通等产业全场景应用示范。 “近年来,国内各地开始加快推进氢能轨道交通相关项目,不少地方也已经开始试运行。比如,2019年开通的佛山高明有轨电车,作为国内最早的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其运营情况表现出色。”毛宗强表示,“从目前的技术和发展情况来看,氢能源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未来将迎来很大的发展。”(记者 袁小康 北京报道) 交通先导应用奠定氢能发展产业基础 2022年,我国在氢燃料电池车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随着交通领域成为氢能应用重要领域,多国先后制定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车目标,我国也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已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业内人士指出,交通领域作为先导,为氢能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 交通成氢能应用先导领域 目前,交通领域是氢能应用的重要领域、先导领域,受到多国高度重视。 2022年下半年,印度、法国、新加坡和韩国都提出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车。其中,韩国计划到2030年,普及3万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60年交通运输领域对氢气的需求量,将比2030年增长近30倍。还有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超过890万辆。 2022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取得新进展。冬奥会期间,超过1000辆氢燃料电池车投入运营、服务冬奥;宜家、必胜客、京东等多个知名品牌,在2022年公布了氢燃料电池车的投放计划;2022年9月,80辆氢燃料电池网约车在上海投入运营…… 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应用,降低成本是关键。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秘书长王菊表示,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一直在大幅度下降,预计到2030年,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与纯电池电动车、柴油车相比将具有竞争力。 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空间巨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1138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付小龙认为,我国已经初步掌握氢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基本形成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但在液氢、加注设备、燃料电池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方面与国外最高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车的膜电极、催化剂等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仍依赖进口,我国应力争在2030年将其全部实现国产化。此外,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寿命为1万至2万小时,相较于国外2万至3万小时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应着力提高电堆的寿命。”王菊说。 氢能深度应用前景广阔 “交通领域作为先导,为氢能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但氢能不等同于氢燃料电池,更不等同于氢燃料电池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政策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景春梅说。 景春梅介绍,我国80%的碳排放来自工业,而超过80%的氢气消费也在工业。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工业领域氢气需求量为3559万吨,远高于交通领域156万吨的需求量。到2060年,交通和工业领域的氢气需求量分别为4051万吨和7794万吨。 “国内外关于氢气需求量的预测均表明,未来氢气消费量最大的领域依然是工业。”景春梅说。 业内专家认为,在工业领域,氢在零碳生产、原料和热源的替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景春梅表示,氢作为工业原料、还原剂或高品质热源,可以替代煤炭等化石原料,是新型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化工生产是以氢、氮、碳等为基础元素的有机转化过程,而中国化工行业能源消耗占工业能耗总量的28%。零碳化工产品的生产路径,需要使用绿色电力和绿色氢能作为主要能源,同时氢作为原材料可以直接合成绿色材料。”付小龙说,“因此,以氢气、氮气和碳为原料进行的合成反应,形成化工行业的主要产品,是化工行业零碳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而且,氢气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将带动大功率绿氢制备技术及装备、管道输送及大规模储氢技术发展。” “氢能脱碳的最大‘战场’在工业,产业政策应关注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建议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绿氢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以实现工业领域的深度脱碳。”付小龙说。(记者 余蕊 北京报道) 氢能产业链企业加紧补链强链 申能集团和法国彼欧集团近日在上海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我国商用车市场生产和提供三型及四型高压储氢瓶及储氢系统。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氢能全产业链的地方能源企业,此举将进一步完善申能的氢能产业布局,发挥全产业链协同效应。 作为零碳二次能源,氢能已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载体之一。氢能的使用过程包括制氢、储存运输和应用等方面,而从制氢到氢能利用的产业链中,储氢技术都贯穿其中,是控制氢气使用成本的重要环节。 在储运环节,申能集团此前已投资控股国内高压氢气储运装备龙头企业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此次申能集团与彼欧集团战略合作,浙江蓝能将与彼欧集团设立合资公司,结合彼欧集团在高压储氢瓶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和蓝能在中国市场的氢气储运系统生产制造优势,发挥强强联合的协同效应。 据介绍,该合资公司将在上海嘉定氢能港投资建设首个生产基地,从2023年开始生产和销售高压储氢系统,未来还将建设年产可达6万支四型高压储氢瓶的超级工厂。 申能集团总裁倪斌表示,彼欧集团作为汽车行业清洁能源及移动互联全球领导者,在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及氢能核心装备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申能与彼欧在氢能领域的合作将为氢能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做出贡献。 彼欧集团首席执行官劳伦特·法夫雷表示,申能集团拥有在中国大力发展氢能业务的宏伟战略和丰富经验,合资项目以及与申能集团的战略合作将加快彼欧集团在中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步伐,并为两集团未来在中国氢能生态圈中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机会奠定基础。 上海嘉定区副区长李峰表示,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上,嘉定区已初步形成比较领先的产业生态。申能集团与彼欧集团是推动国家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下阶段嘉定将加快建设国家燃料电池示范城市,打造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 在氢能业务上,申能集团是时下大热的氢能产业发展“先锋”。此前,申能集团提出“三纵三横”氢能发展战略,在氢能发展的“制-储-运-加-用”等关键环节都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所谓“三纵”,是着眼于高端制造领域,在氢气制备、储运设备、燃料电池三大产品上进行布局。目前申能集团在氢能“制储运加用”环节投资了瑞必科、浙江蓝能、氢晨科技、鲲华科技、氢蓝时代等一批氢能行业领先企业。其中,此次参与合资的浙江蓝能就在氢能的“储运加”多个环节进行布局,其站用储氢瓶组已覆盖国内80%以上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氢能“卡脖子”项目上,申能集团也进行了较全方位的布局。比如,2021年6月,申能对关键核心零部件燃料电池催化剂和膜电极研发企业擎动科技进行了独家投资,同时基于前期的协同效应,2022年,申能集团旗下的燃料电池制造商氢晨科技通过换股形式收购擎动科技100%股权,率先开启了行业整合序幕。 而“三横”则是在氢能的应用场景领域,打造上海、省外一体化基地,并积极关注氢能在钢铁、热电联产等多场景的应用。目前,申能集团在上海临港、山西吕梁、内蒙古包头等多地推进建设一体化示范项目,由于一体化项目涉及氢能产业的多个环节,“申能系”氢能企业将发挥集群效应,一方面助力当地的产业升级和能源转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氢能发展模式。 目前在申能集团的氢能规划中,旗下的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已基本成为“旗舰投资平台”。“申能的投资更多是产业投资,而不是财务投资,财务投资是以退出为目标,而产业投资是以发展壮大长期持有为目标。”申能集团副总裁宋雪枫说,氢能的发展没有任何可复制的经验,在边实践边学习中,申能已基本具备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和运营的能力。 “氢能是申能集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是未来重要的新增长点。”申能集团董事长黄迪南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申能集团将按照既定战略,形成氢能上中下游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努力构建具有申能特色的氢能全产业链,助力我国氢能尽快实现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应用。
  • 《氢燃料电池可以驱动新泽西州的清洁车辆吗?》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09-24
    • 在清理新泽西州的污染空气和减少车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时,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电动插电式汽车以及使用压缩天然气的大型卡车和公共汽车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注意都针对使用氢运行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唯一的排放物是水蒸气,这还不包括经常用于生产氢的天然气。 但是位于默里山(Murray Hill)的公司Linde North America正在与美国能源部建立私人/公共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氢燃料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全国范围内的消费者提供更清洁的运输选择。 这不是一个小任务。 像其他将使用传统汽油的车辆转换为污染较小的燃料的努力一样,该策略充满了未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需要多少个加油站来说服消费者购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谁来支付基础设施费用?过渡能多快进行? “这还需要一段时间,’非清洁能源促进替代燃料的非营利组织清洁城市联盟(Clean Cities Coalition)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查克·费恩伯格(Chuck Feinberg)说。 “坦率地说,车辆还不存在,需求还不存在。’ 新泽西州没有加氢站。相比之下,至少有27个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和100多个可公开获得的插电式电动汽车站,与数千个常规加油站相比,这些数量很少。 尽管如此,这个问题对新泽西州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运输业贡献了大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根据环保主义者的说法,除非该州能够大幅减少这些排放,否则它将远未达到其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污染比2006年的水平减少80%的宏伟目标。 对于费恩伯格来说,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为该州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他说:“从排气管的角度来看,它们很棒。”他补充说,许多汽车制造商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由燃料电池驱动的新车,包括丰田,本田和通用汽车。 林德北美公司总裁Pat Murphy对公司与联邦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充满热情。 墨菲在新闻稿中说:“我们相信,由能源部领导的,旨在建立志趣相投的公共/私人实体财团的努力,将加速燃料电池汽车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以扩大其在美国的使用范围。” 。 到目前为止,进展喜忧参半。与其他大多数涉及替代燃料的地区一样,加利福尼亚州也处于领先地位,尽管步伐不超过蜗牛。它有10个公开可用的氢燃料站,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再增加100个。 到目前为止,进展喜忧参半。与其他大多数涉及替代燃料的地区一样,加利福尼亚州也处于领先地位,尽管步伐不超过蜗牛。它有10个公开可用的氢燃料站,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再增加100个。 林德在世界各地已装备了80多个加氢站,为大小项目提供氢气。在美国,它的努力包括为各种车辆提供动力,从叉车到汽车和公共汽车。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使人们靠近那些车站。”林德北美公司政府事务主管麦克·麦克高恩说。他说,为了使加氢站更经济,像林德这样的公司需要确保有足够的驾驶人来还清投资。 这种动态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经济性。麦克高万说:“我们希望证明加氢站可以与常规加氢站相提并论。” 与电动插电式汽车最多需要十分钟才能充电(40英里范围)不同,在最先进的加油站,加氢仅需要三到四分钟,续航里程最多根据麦高恩(McGowan)的说法,达到300英里 并非每个人都同样信服。芬伯格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现技术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