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部资助9项先进核技术项目》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魏韧
  • 发布时间:2019-06-27
  • 美国能源部为9个项目提供共计2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先进核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这是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遴选的第二组成本分摊研究资助项目,以开发具有创新性、产业驱动的反应堆设计及相关技术为目标,这些技术具有推动美国核电发展的潜力。
    去年12月,能源部按照《美国先进核技术发展的产业机会》文件发布2018财年融资项目。根据筹资途径的不同,提案可分为三类:核示范准备项目、高级反应堆项目以及监管补贴拨款项目。在这一资助机会下,第一组项目于4月公布。这13个项目共获得了6000万美元的联邦资金。此次公布的就是第二组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
    按照核示范准备项目路径,NuScale将获得700万美元的资助。该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在2018年开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第二阶段的活动。具体的项目任务包括完成独立检验和确认,完成反应堆建设的设计优化以及液位传感器原型测试。
    在高级反应堆发展项目路径下,有5个项目入选,其中哥伦比亚盆地咨询集团(Columbia Basin Consulting Group)获得40万美元资助,将用于中小型铅铋冷快堆技术工厂的概念工程构建。通用-日立核能公司(GE-Hitachi Nuclear Energy)获得1,925,038美元资助,用于研究降低BWRX-300小型轻水反应堆概念的反应堆工厂建设和成本维护方法。电力研究院(Th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将获得1,119,699美元资金,以进一步改善用于估算整体式压水反应堆事故后放射性核素释放的模型。Flibe能源公司(Flibe Energy)和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获得2,101,982美元的资金,用于以三氟化氮为试剂从熔融盐燃料混合物中脱除铀的研究。建造中小型反应堆和其他核元件的混合激光焊接研究将由Holtec International负责开展,该公司获得6,314,612美元的联邦资助。
    匹兹堡技术学院将获得49.8万美元的能源部监管补贴资助,用于进行基础技术研发,以减少与先进沸水反应堆设计II级、III级风险评估有关的风险来源。
    能源部也在其“核技术加速创新门户”(Gateway for Accelerated Innovation in Nuclear)倡议下,为两家公司授予技术开发凭证。核技术加速创新门户倡议于2015年11月启动,旨在为核创新提供一条快速发展的通道,为利益相关方提供访问能源部研发基础设施的手段,以帮助他们应对在将新技术应用于工程示范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这些资助之下,黄石能源公司(Yellowstone Energy)和ThorCon US将分别获得16万美元和4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能源部部长Rick Perry说:“能源部正在投资先进核技术,因为我们正在着眼于未来。核能源是我们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期阶段的研究有助于确保核能一直作为清洁、可靠、有弹性的电力来源。”
    接下来的5年将开展季度申请审查和遴选。美国能源部计划在下一季度资助周期中,为该资助范围下的提案申请额外的3000亿美元资金。

  • 原文来源:http://www.world-nuclear-news.org/Articles/Funding-for-US-advanced-nuclear-technology-project
相关报告
  • 《美国能源部支助先进核技术研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7
    • 美国能源部(DOE)加速核能创新门户(GAIN)计划近日宣布,将为两家美国企业提供支助,以加速可降低核电厂运营成本的先进核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并进一步开发未来用于先进反应堆的熔盐燃料。 安特吉运营公司(Entergy Operations)将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建立实时预测模型,可减少核电厂目前采用的人工轮询和资源密集型监测工作。以数据为导向的新方法预计将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设备故障,并确保核电厂运营的可预测性。 加拿大特里斯特尔能源公司美国子公司(Terrestrial Energy USA)将与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合作,分析用于该公司一体化熔盐堆的熔盐燃料,以更好了解它在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如何响应温度变化。 这是该计划2024财年授予的第三轮支助。获得支助的企业不会直接获得财务资助,而是能源部向国家实验室提供资金,以帮助企业克服关键技术和商业化挑战。受支助的企业至少承担20%的费用,可以是实物捐助,以获取国家实验室综合设施的广泛核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
  • 《美国能源部连续资助生物能源项目》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4-16
    • 编者按:自2019年8月以来,美国能源部连续资助生物能源项目,先后投入1.37亿美元对50个项目进行资助,旨在推动生物能源和生物制品的改进,并探究有效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2019年8月资助了25个大学主导的植物和微生物领域生物能源和生物制品基因组学研究项目,拨款6400万美元;2019年10月资助了35个生物能源研发项目,拨款7300万美元。生物能源的研究可以有效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美国能源部对生物能源的资助能够加速生物能源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报告对美国能源部两次生物能源项目资助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数据显示,美国目前尚存在10千亿吨的非食品物质待开发,其中未充分利用的国内资源可生产500亿加仑的生物燃料,这些燃料占美国运输总燃料的25%。为支持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能源部计划提供资金用于生物燃料产业的研发创新。2018年,美国能源部提供了8000万美元资助了36个涉及早期生物能源研究与开发的项目。2019年,美国能源部连续宣布了对生物能源项目的资助,且金额巨大,可以看出美国能源部对生物能源研究的重视。 一、植物和微生物领域生物能源和生物制品基因组学研究项目 2019年8月21日,美国能源部宣布资助的生物能源基因组研究包括植物基因组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两个项目由科学办公室的生物和环境研究办公室发起,且已通过同行评审。 其中,分配给植物基因组研究的经费为2900万美元,重点研究加大对生物能源和生物产品原材料植物的基因功能认知,拓宽对植物基因的认知范畴。该项目旨在通过确定植物基因组特定区域之间的联系,改善作物产量,提高生产率。分配给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经费为3500万美元,旨在更深刻地理解微生物在土壤和环境中的养分获取机制,及其在塑造地球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研究同时拓展到微生物如何改善潜在土壤的机制方面。 能源部指出,基因组学的发展有利于研究人员更深入理解生物系统的控制因素,并有助于改进生物能源和生物产品的作物,加深对特定环境系统内复杂和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的认识。本次拨款的大多数项目由多研究机构合作完成(如多个能源部国家实验室)。 二、生物能源研发项目 为进一步促进生物能源的研究与开发,美国能源部2019年10月1日宣布资助10个主题的35个生物能源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总金额为7300万美元,具体研究主题及目的如下: (1)藻类培养强化过程主题,主要研究藻类系统技术,提高藻类产量和质量。 (2)生物质组分变异性和原料转化界面主题,主要研究提高生物质加工和预处理的可靠性。 (3)高效木材加热器主题,旨在开发减少排放并提高住宅供暖的木材加热器效率的技术。 (4)先进碳氢化合物生物燃料技术的系统研究主题,主要研究在实验模型系统中集成新技术和新工艺,降低生物燃料成本。 (5)生物衍生航空燃料混合物的优化主题,识别并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航空燃料,提高能量密度、降低颗粒物排放。 (6)来自城市和郊区废料的可再生能源主题,该主题领域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城市和郊区的废物原料生产生物产品。 (7)先进的生物处理和灵活生物加工主题,主要研究利用合成生物学低成本密集方法和连续生产系统,降低生物燃料产品制造过程的成本,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8)碳循环经济中的塑料主题,研究具有高性能和循环性的生物基塑料,降低回收成本和能源消耗。 (9)重新思考厌氧消化主题,研究如何降低湿废料系统的成本,开发可替代策略。 (10)减少生物能源中的水、能源消耗和排放主题,研究开发新的生物燃料或生物产品,从而更有效地减少水和能源的消耗。 35个项目中,大学和研究院项目占2/3,公司项目占1/3。10大主题领域得到资助的项目中有4个主题领域全部来自高校,即生物质组分变异性和原料转化界面主题、来自城市和郊区废物的可再生能源主题,重新思考厌氧消化主题,减少生物能源中的水、能源消耗和排放主题;而高效木材加热器主题得到资助的项目全部来自公司,剩下的5个主题中既有来自大学和研究院的项目,也有来自公司的项目。美国能源部资助金额最高的研究项目是“电强化法将湿废物转化为甲烷以外的产品”,来自科罗拉多州大学,该项目资助金额高达500万美元。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使用廉价、可再生的电子驱动厌氧消化的靶向途径使湿有机废物价值化。 此次资助的项目旨在生产高性价比的生物燃料,并使可再生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等生物燃料与现有的加油基础设施和车辆在多种运输方式下都能兼容。这些项目将有利于降低购买生物燃料的价格,减少生物质发电的成本,并可从生物质或废弃物资源中获得高价值产品。同时为美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 来源: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研究报告》第13期(总第345期)2020-03-06 编译:巩玥 王永杰 曹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