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粮农组织 2024-2033 年农业展望》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4-09-12
  • 2024年7月,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联合发布《2024-2033年农业展望》报告,该报告是预测全球农产品市场未来十年发展前景的权威参考资料,迄今已连续发布20期。报告深入剖析影响农产品供需发展的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生产与消费的动态变迁,并评估随之而来的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调整。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农产品消费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之一是印度、东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全球农业市场中的影响力持续上升,而中国的地位预计将相应减弱。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对全球农业和渔业消费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8%。然而,在未来十年,受人口数量下降、收入增速放缓以及营养模式趋于稳定的影响,中国对新增需求的贡献率预计将下降至11%。报告预计2024-2033年,全球农业和渔业产品(包括粮食、饲料、燃料和其他工业原料)的总消费量预计将以每年1.1%的速度稳步增长。这一增长主要由中低收入国家推动,几乎所有新增消费都将出现在这些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食物热量摄入预计将增加7%,主要由主食、畜牧产品和脂肪消费所推动。未来十年,全球农业生产模式将发生重要变化。新增作物产量主要将依靠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水平,而非简单地扩大耕地面积。这种转变有望降低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同样,在畜牧业和渔业领域,产量增长也将主要由生产效率的提升所推动。尽管如此,扩大养殖规模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量增长。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农业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将增加5%。今年的《农业展望》一如既往地提供了各种农产品未来十年的市场前景预测,既涵盖了谷物、油料作物、植物油、糖、肉类、鱼品、乳制品等传统大宗农产品,也包括棉花、根茎类作物、豆类、香蕉和热带水果以及生物燃料等产品。这些市场预测为分析农业营养状况和温室气体排放指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报告
  • 《2017粮食及农业状况》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发布时间:2018-03-14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未来几十年中,当发展中国家数百万年轻人准备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不需要再逃离农村地区躲避贫困。 《2017粮食及农业状况》表示,农村地区其实在粮食生产和相关部门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同时,由于世界上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居住在这些地区,要达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就取决于能否释放这一长期被忽视的潜力。 要释放这一潜力,就要克服许多棘手的问题:自给性农业的低生产力、许多地区有限的工业化程度、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化——这些都对发展中国家为本国公民提供粮食和就业的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有充分证据显示,农村经济一旦发生转变,就能产生巨大影响。报告中提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的巨大转变使得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自力更生得以脱贫。然而这一进步的程度参差不齐,人口增长也使这一进步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 2015-2030年间,15-24周岁人口的数量将增加约1亿至13亿人口。几乎所有增加的人口都位于撒哈拉以南沙漠地区,这一地区大部分都是农村地区。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南亚和撒哈拉以南沙漠地区,工业化和服务部门的发展十分滞后,导致这些国家无法吸收大量正准备跨入劳动力市场的新求职者。农业领域以其目前的情况来看,同样无法吸收这些求职者。因此,迁往城市的农村人口很可能会冒着更大的风险,加入城市贫困人口的行列,而不是寻找脱离贫困的出路。其他人则可能会通过季节性或永久性移民去其他国家寻找工作。 报告指出,因此提供针对性政策支持、加大农村地区投入建设生机勃勃的粮食体系和支持性农业产业,并与城市地区紧密相连(尤其是中小型城市),能够创造工作岗位,使更多人留在农村地区发展。这就是一种战略干预的方式。 大力改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万灵药,不能解决所有迫使人口迁移的压力问题,但是大量急需的就业岗位可以由此诞生,人们可以将外出寻找工作视为是个人选择,而不是为生活所迫。 FAO总干事何塞•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José Graziano da Silva)在报告的前言中提到,“政策制定者和设计者常常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小城镇的地域网络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坐标,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购买种子、送孩子上学、获取医疗资源和其他服务。” “政策制定者需要迫切意识到小城镇处于缓解城镇关系中间的重要促进作用,并为小农户提供更多机会推销农产品,让他们分得经济增长的红利。”他补充道。 城市粮食需求如何激发农村复兴 《2017粮食及农业状况》提出农村经济急需改头换面,而这一切可以通过利用城市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让粮食体系更为多样化,并在农场外活动、农业相关活动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机会。其中包括负责加工、提炼、包装、运输、储存、推广、销售粮食的公司和供应生产投入如种子、工具、设备、肥料的企业和提供灌溉、耕作和其他服务的企业。报告提到,即便是在农村人口较多的国家,城市粮食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目前一国的粮食供应中城市消耗已占到70%。 没有杀手锏 不过,就算城市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但也为数百万小农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盈利率更高的市场能够将粮食生产集中导向至大型商业农场和大型加工商、零售商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链,小农户自然被排除在外。因此要利用城市需求推动农村经济进行彻底又公平的经济增长,支持性的公共政策和投资至关重要,同时政策中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小规模、家庭型农户的市场参与度。家庭型农户、基础设施、小城镇 该研究阐明了三个方面的行动建议:首先,要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小农户能够完全参与到市场中,满足城市粮食需求。同时要采取措施,增加农户的土地保有权,保证供给合同的公平性,增加农民获得的福利等等。其次,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将城乡连接起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即便农民希望能够满足城市对于新鲜瓜果蔬菜、肉类乳品的需求,但是道路、电网、储存设备、冷藏运输系统的缺乏也成为一大瓶颈。第三,不仅要把大型城市纳入到城乡经济联网中,小型城市、分散型城市也要结合起来。确实,该报告强调了小城镇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不受重视的粮食市场,而发展中国家有一半的城市居民都居住在少于50万人口的小城镇。
  • 《FAO:《2024年世界有机农业》》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07-15
    • 2月,粮农组织(FAO)发布年度报告指出,有机农业在188个国家/地区实行,超过960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由至少450万农民进行有机管理。该报告提供了有关有机农业的详细统计数据,涉及有机管理面积、土地使用和作物、农场和其他经营者类型的数量、零售额和国际贸易数据,还提供了对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有机农业的新兴趋势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