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流模式的挑战与前景》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12-02
  • 过去十年,随着对海洋过程理解的深化、数值方法的改进、空间分辨率的提升、网格配置的优化、观测数据的丰富以及参数化、数据同化技术的发展等,海洋环流模式得到了飞速发展。全球高分辨率模式的研制加速了模式的大尺度应用:如南大洋模拟,经向翻转流。亚中尺度过程在区域模式中得到解决并将逐步推广到全球模式,次网格参数化不断改进。环流模式和海冰、冰架以及高分辨率大气模式的耦合激发了新的研究并推动了数值研发的进步。观测促进了对全球湍流和混合的深入了解,边界层和海洋内部的混合过程的参数化改善了模拟效果。

    方程、数值方法和离散化 通过整合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数值方法的思想,在海洋和大气模型垂向网格改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改进提供了增长模型时间步长的机会,并可减少虚假数值混合。水平方向逐渐采用嵌套方法的结构网格或具有多重分辨率的非结构网格,这为解决亚中尺度过程或多尺度问题提供了方案。然而非结构网格缺乏经过严格测试的可从粗网格到细网格转换的参数化方案。随着水平分辨率增加,非静力效应逐渐变得不可忽略。目前边界层大涡模拟和少数环流模式(PSOM,SUNTANS,MITgcm,CROCO-ROMS等)采用非静力近似。

    离散的数值格式需要保持相容性、稳定性及守恒性。数值方法的改进(如ALE,Newton-Krylow,隐格式,参数化等)大大提高了海洋气候模式的稳定性。其他数值格式如谱元法、间断有限元法、特征线法等也在尝试用于海洋模式中。由于数值格式引起的虚假跨密度面混合和隐式耗散需要引起注意。

    耦合海洋-冰冻圈模式 海冰是当前海洋—海冰模拟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发重要的气候反馈机制,改变大气-海洋相互作用。目前大规模海冰模拟采用多类别海冰厚度分布参数化;海冰盐度的预测得到发展;融池已被引入到最新的海冰模式中;海冰-波浪相互作用在最近几年受到关注并受益于卫星观测;破碎海冰的分布作为变量被引入模式中,并影响海洋热量输运、涡旋和气候;冰动力学得到发展,基于拉格朗日的具有弹脆流变和热力学的海冰模式可用于海冰预报;关于大气-海冰-海洋耦合,主要关注空气-冰和冰-海拖曳系数的变化及其对海洋过程的影响。未来的工作将评估海冰模型复杂性并提高分辨率对气候预测的改善能力。

    陆地冰存储了大量的热量,冰盖的演变以及陆地冰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未来海平面变化至关重要。冰川峡湾和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精准表示仍然是气候模拟中支持海平面科学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

    耦合海洋-波浪模式 波浪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用于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随着波浪破碎效应和浪致混合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波浪的影响逐渐在海洋模式中得到体现:如Langmuir湍流及其密切相关的非破碎表面波导致湍流;海况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对海气动量耦合的影响;海浪飞沫溶胶生成和飞沫对台风预报的影响;波浪对潮流的影响和环流对波浪的影响;波浪对其他气候过程的影响等。

    海洋过程参数化 描述海洋中尺度及其涡旋特征,是海洋模式中最具挑战的参数类别。海洋中尺度漩涡包含的能量大于时间平均洋流,并强烈影响关键的大尺度海洋过程(如海洋热吸收,经向输运和碳储存)。目前有两种主要的体现涡旋影响的参数化方法:涡旋导致的水平对流和涡旋诱导的扩散。而涡旋的随机参数化、反向散射方法等新的参数化方法逐步推出并应用到少量模式中。

    海洋表面和底部的边界层描述了风、淡水、冰、加热和冷却以及固态地球上的相对运动。边界层深度与全球气候敏感性直接相关并影响天气预报。边界层变异的改善的观测集合驱动了边界层和混合层参数化的改进。过去十年,边界层方案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意识到了波浪驱动混合的重要性。

    跨等密面混合相对于表层混合量值小,但却是全球海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模型将跨等密度面混合作为常数或依赖深度的函数,现代气候和区域模式更多地关注物理意义,允许混合时空变化以响应海洋的变化。主要混合方式由剪切不稳定驱动或利用能量收支公式化。

    亚中尺度过程具有一阶Rossby数特征,其尺度介于大部分平衡中尺度和非平衡重力波尺度之间。对海洋环流模型进行参数化的第一个亚尺度过程是通过混合层涡旋对上层海洋边界层重新层化。最近研究表明,当边界层混合或海洋对流与亚中尺度之间存在竞争时,会出现更复杂的情况。其他亚中尺度过程如对称混合层不稳定性的参数化,亚中尺度过程在海底边界层的影响,亚中尺度过程和边界层湍流的相互作用等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大多数海洋环流模式使用静力近似和浅网格单元,因此无法显示表示非静力现象。然而,许多海洋过程有显著的垂直速度和对流,因此非静力影响须参数化。表面边界层参数化包含了受表面浮力损失导致的对流混合。由海洋内部对流翻转(破碎内波)导致的混合的一个更基于物理的参数化方案已经在区域和过程模拟中实现,但在大尺度模式中仍有待发展。浮力羽流模型可表达由于淡水向海洋内部输入(例如来自融化的冰川和冰架)引起的对流,其已经被应用到更大规模的环流模式中。

    溢流中携带大量小于网格尺度的过程如摩擦边界层、环境水挟带等,需要参数化描述。对于粗分辨率压力坐标模式,高密度水随斜坡下沉时过多的数值扩散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目前大量的数值或参数化格式可消除其影响。小尺度地形控制溢流的表示也是目前突出的问题,对狭窄通道其可以通过使用部分障碍和薄壁来解决,对小尺度粗糙度,可通过增强挟带解决。

    在生物地球化学模拟的背景下,河口和其他地方的生物地球化学示踪剂源和汇的理论,观测和参数化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模式诊断和评估 全局诊断:海表面温度(SST)影响海气热通量,并通过SST-风的反馈调节海洋-大气耦合作用。海表面盐度(SSS)不直接影响局地的海气热通量,但存在SSS诱导的障碍层的区域,间接影响SST和海气相互作用。卫星观测可用于SSS和SST的诊断。海洋热含量,包括其吸收的速率和途径是另一个重要诊断要素。海洋热量的径向传输受大气影响,而垂直传输主要受海洋混合、涡旋等过程影响。海平面变化有重要的社会影响,海洋变暖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观测结果的1/3至1/2,是模式中一个重要的诊断要素。海洋和气候模式提供了量化物理过程如何影响区域和全球海平面结构的工具。另外,示踪剂、海洋质量和角动量、径向输运等也是全局诊断中的重要要素。

    过程诊断:欧拉过程诊断是非常普遍的过程诊断方法,最新进展是结合锚系阵列进行高分辨率海洋和潮汐模型频谱评估。拉格朗日过程粒子跟踪方法提供了一种强大的诊断环流特性的工具,可用于描绘由海洋速度场确定的海洋环流路径,客观地量化由连贯的涡旋产生的物质输运。随着更复杂的湍流混合模型的发展,参数化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比较观测和这些模型产生的扩散率或耗散的三维空间结构及其时间变化来评估,或者通过检查参数化对海洋环流和气候的影响来评估。涡度收支是诊断环流控制下海洋过程机制的另一个有力工具。与能量收支相比,可能会因非局部辐射效应变得复杂化而不同,涡度收支在局地封闭。涡度拟能和位涡拟能是二维和准地转湍流的有用诊断工具。此外,亚中尺度过程、水团、能量学也是过程诊断的常用工具。

    海洋模式的应用前沿 南大洋海洋环境复杂,是人类活动导致的能量和碳的主要汇集区。近十年来,在南大洋进行的环流及耦合模式理想化或匹配实验加深了对南大洋的认识。海冰模式的改进、空间分辨率的提升、逐渐增加的现场和卫星观测促进了模式在北极的应用及对北极海洋过程的研究。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不仅显著影响北大西洋和周边地区的气候,而且还通过海洋和大气遥相关影响整个地球气候系统。但目前单一或耦合模式都存在对AMOC平均及其变率模拟的不确定性。其他应用如海平面变化、全球耦合中尺度模拟、全球亚中尺度模拟、海洋状态估计和再分析以及年代际预测等都取得了大量进展并成为目前模式应用的热点。

    未来十年发展预期 至2030年,全球模式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非结构化网格和ALE垂直坐标得到进一步改进和使用;嵌套和区域降尺度模拟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使用集合高分辨率海洋及耦合模式,将有助于区分内部变化与强迫,气候与天气的差异;改进及提出新参数化方案;通过数值改进、提高分辨率、海洋和冰动力学更紧密的耦合等方法,提高海洋-大气、大气-海冰耦合作用;通过允许自由海面,模拟冰盖和冰架等更直接地模拟海平面变化;海洋模式特别是高分辨率模式中对潮汐更直接的模拟;古气候对海洋环流和变化的影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将在海洋模式中逐步普及。

    全球海洋科技发展动态2019年第五期,尹丽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19.00065/full
相关报告
  • 《新研究揭示关键海洋养分的新模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9-23
    • 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海洋中重要的营养物质磷酸盐可能没有之前认为的那么丰富。研究人员使用高度敏感的磷酸盐测量技术收集了数据,并对其进行了汇编,从而为全球海洋模型提供更精确的数据集。毕格罗海洋科学实验室高级研究科学家Mike Lomas表示:“这是一个警钟,提示我们,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更新燃料海洋模型的底层数据和流程,以确保进行最准确的预测。模型是我们预测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多种反应方式的最佳方式,但我们的预测只取决于其背后的数据。” Lomas和他的合作者发现,通过高灵敏度测量收集到的数据表明,表层海洋中的磷酸盐并不像传统测量和模型所显示的那么丰富。他们还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洋盆地中发现了以前未知的磷酸盐水平模式。海洋藻类依赖矿物质磷酸盐,而磷酸盐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必不可少的。较低的磷酸盐水平对藻类构成了挑战,据预测,气候变化导致海洋营养物质更加匮乏,藻类将受到影响。研究小组收集了全球海洋中高灵敏度的磷酸盐数据集。他们绘制了这个新的、更精确的数据集,并将结果与更常见、灵敏度更低的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磷元素是生命基本分子的关键成分,包括遗传密码DNA和为燃料电池提供能量的分子ATP。它在海洋中很稀有,而且与大多数其他基本营养物质不同,地球上磷的含量是有限的。了解海洋中磷的真实有效性对于准确描述食物网的基本功能以及当气候变化改变海洋化学特性时,食物网将如何反应至关重要。 Lomas希望通过研究海洋藻类如何吸收溶解在海水中的有机磷来继续这项研究。他认为,这种磷可能有助于支持低磷地区的藻类,而了解其作用有可能进一步改进海洋模型。 (张灿影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非洲的能源前景:前景、地位和挑战。》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4-02
    • 为了帮助非洲培养新一代的熟练人力资本,以快速跟踪非洲大陆的清洁能源转型和气候恢复能力,非洲发展国际支持网络(isnadh -Africa), Ibadan,尼日利亚最近启动了研究计划的指导。通过这一倡议,isnadh -非洲寻求在非洲学生之间建立结构化的师徒关系,对可持续能源、环境或气候变化话题进行研究,并为他们的研究项目拟合能力的全球专家。在对申请的呼吁中,来自22个非洲国家108所大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硕士和博士生)收到了数百份申请。 作为纪念活动开始的活动的一部分,入围的申请人通过网络研讨会接受了关于清洁能源转型、环境可持续性和非洲大陆气候恢复力的战略关注。特别感谢我们的东道主,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中心(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运作)。作为第一批网络研讨会,isnada -非洲主持了联合国环境(非洲办事处)主任Juliette Biao Koudenoukpo博士的“非洲能源前景:前景、地位和挑战”。 在她的发言中,Koudenoukpo博士强调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增长的需要,这是非洲大陆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对非洲大陆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随着人口增长,能源需求旺盛,需要一个更好的能源部门。从欧洲大陆的低能源安全水平来看,确实需要能源供应,而能源供应却无法满足需求。没有消息说,非洲大约有6亿人没有电力供应,其中大部分在农村地区。尽管电网扩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最便宜的电力接入方式,但许多农村社区的偏远程度并不利于电网扩张的经济效益。此外,尽管许多非洲农村社区可以利用可再生资源,但适当技术的高初始成本也构成了另一障碍。 然而,非洲大陆拥有巨大而多样化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每年有1,850万亿瓦特小时的水力发电,每年超过120兆瓦的地热能,155,000 - 170,000兆瓦的太阳能年;生物量3.0 - 13.6 Exajoules,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分数正在被开发。值得庆幸的是,在最近的时间里,由于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分部门的增长已经非常显著。除了国际伙伴关系和捐助者支助机制之外,还有各种全球和大陆的倡议,为分部门的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特别是在业务方面。一些例子包括:非洲发展基金、可持续能源、非洲联盟委员会、非洲可再生能源倡议、非洲电力等非洲基础设施发展项目。 在结束她的发言时,朱丽叶特建议,为了使非洲的能源产生最大化,需要私营部门积极参与,而这只能通过创造有利的环境来实现,这是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责。例如,为了利用农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政策框架必须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土地政策和私人投资政策相协调。非洲国家政府的政治意愿是不可协商的,以“消除”可再生能源分部门的风险。 发展创新的商业模式和金融是吸引投资进入该领域的关键。考虑到能源、全球安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必须有公私伙伴关系驱动因素,以可持续的方式帮助解决这些全球目标。最后,制度转型是将焦点从政策讨论转向适当实施的必要条件。 ——文章发布于2018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