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将加强海洋保护战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7-13
  • 英国外交大臣Boris Johnson近日在访问国家海洋中心(NOC)时,首次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海洋保护计划——政府将把所有国际海洋工作统一纳入到一项战略规划中。

    政府将同意并执行由外事与联邦办公室(FCO)主持的新国际海洋战略。响应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的建议,制定更具战略性的海洋和海事政策方针,以支持英国海洋的长期繁荣和海洋环境的长期健康。

    Johnson提到,英国过去在海洋发展有着很好的经验,但是要继续把海洋发展纳入到未来计划中。他在NOC听到了海洋保护专家关于海洋保护的建议。需要加强国际海洋治理,以保护世界海洋及其生态系统,保护人员和货物安全,支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履行环保义务。

    Johnson会见了FCO基金海洋保护计划的科学家,其中的“蓝带”计划提到将在2020年前保护超过400万平方公里的英国水域。FCO于2018年4月在伦敦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CHOGM)上作出承诺,宣布为英联邦海洋经济体计划提供更多资金,并承诺政府将减少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

    NOC的执行主任Ed Hill教授也提到,NOC能够接待外交大臣,也直接证明了科技对支持新国际海洋战略各方面的重要性。此外,外交大臣还与NOC以及NOC开发合作伙伴AutoNaut Ltd和ASV Global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和代表进行了会晤,期间他们进行了自主研究的海洋技术的展示交流。

    (李亚清 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相关报告
  • 《中国核电: 未来将加强海洋核动力布局》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8-03-06
    • 近日,中国核电召开业绩说明会,回顾2017年业绩,介绍2018年工作安排,并就公司未来发展布局和多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与投资者进行沟通。2017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91亿元,同比增11.94%;实现利润总额94.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92亿元。2017年,公司在机组发电量、营业收入、年度利润方面均再创新高,单电成本持续优化。2018年,公司将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三化战略,统筹推进“安全运行、工程建设、市场开发、经营管理、党建文化”五条主线,完成安全发电1180亿千瓦时的目标,推进各项业务平稳发展。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三门1号核电站建设进度情况,公司表示,“三门1号”是全球首台AP1000三代技术的核电机组,国家对其建设十分关注。目前1号机组已经具备装料条件。但因其为全世界首台,国家非常谨慎。目前正在等待政府放行。后续还要通过多轮测试实验才能具备商运条件。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完成。 此外,据悉,公司在保持原有业务平稳发展基础上,还在海洋核动力和地热能源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布局,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 公司于2017年8月11日发布《关于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指出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及业务拓展的需要,公司与相关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新公司的设立符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有助于推动船舶核动力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多元产业合作,整合资源,促进公司未来经济增长。 公司表示,海洋开发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已经熟练掌握海上核动力的技术,并正在逐步用于民用。公司将从两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建造核动力破冰考察船,用于海洋深度开发和考察;二是加强沿海和岛屿的核动力应用,如制水、供暖、供气的应用和研究。 在地热能应用方面,由于公司控股股东中核集团在勘探、打井、化学冶炼、废物处理等技术方面能力较强,因此公司在地热能开发方面占据优势。目前,公司已经在地热资源比较好的地区,如西藏、雄安、甘肃等地区开展工作。希望用三年,在规模、设计研发能力方面进入国内地热行业先进行列。 对于未来规划,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核电将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集团公司发展规划,继续安全、高效和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拓展核电技术服务,适度开发新能源,稳妥实施资本运作,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进体制、机制与管理创新,加强成本管控,不断提升公司发展动力、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将中国核电打造成世界一流核能发电上市公司。
  • 《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海洋专业委员会揭牌成立》

    • 来源专题: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23-04-25
    • 2023年3月31日,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与深圳市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湾畔举办战略合作签约暨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海洋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暨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理事长蔡其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暨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曹竹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暨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秘书长蒋云钟,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昂,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广阳共同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蔡其华理事长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是全球水伙伴的十三个地区委员会之一,是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新型智库和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大鹏新区作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深圳东部发展高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此次签约,将依托大鹏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学术引领力、战略支撑力、平台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深圳市人民政府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广阳致辞时表示,大鹏新区按照“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正全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构建战略科学家平台,凝聚智慧和共识,汇聚资源和力量。大鹏将全力做好服务,为专家学者在大鹏潜心研究营造最优生态、提供最强保障。 活动现场,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建的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海洋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并落户大鹏新区。 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揭牌仪式后,举办“深圳市大鹏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会上,邀请王浩院士围绕“大鹏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发表主题演讲。 王浩院士围绕大鹏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作了专题演讲。他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辩证观点,系统剖析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他表示,大鹏新区提出的“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立足优渥资源禀赋,筑牢“绿水青山”根基,不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市级层面出台支持大鹏新区打造“两山”实践创新标杆专门措施,以顶层设计保障“两山”转化方向,将加大生态环境实施督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建立环境资源管理和监管机制,加快实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推动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两山”转化立法体系,将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与补偿的方针政策等内容纳入法律规范。同时,要以高质量发展引导“两山”转化重心,培育一批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特色产业集群,以坝光、环龙岐湾两大重点片区为系统发力点,集聚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将文旅、海洋、新能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看点、亮点与突破点,构建“产业—企业—产品”上下游产业链。 协同治理推进“两山”转化成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合力、以企业为主体的行动合力、以公众为主力的参与合力、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治理模式,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不断拓展产业、政策空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双招双引”力度,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引导企业以消费者绿色需求为生产导向,落实绿色生产和保护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建立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低碳产业体系,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构建包括企业、学校和社区在内的生态文明网络体系。 他指出,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抓手,是破解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是“两山”理论在项目运作与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应用。要统筹山林、沙滩、海域资源开发,有效联动文化旅游产业,海洋经济、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生态效益赋能经济效益,探索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路径,发动“两山”转化产业发展新引擎。要科学确定项目建设内容,从全局角度找出问题和可开发资源,策划有实效、可落地的成熟项目。 同时,大鹏新区应以技术创新提供“两山”转化支撑,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打造合理并相互适应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和产业格局。同时,通过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工艺提升,发展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的生态产业,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圆桌沙龙主题报告之后为圆桌沙龙环节,王浩院士与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秘书长蒋云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院长孙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郑国等专家,聚焦大鹏新区“两山”实践创新、文旅与海洋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深入交流探讨。沙龙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俞露主持,通过对话互动,协同与会嘉宾学者们共同展开头脑风暴,一起为深圳和大鹏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王浩表示,深圳要加大对大鹏新区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两山”实践创新标杆的支持力度,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将大鹏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通、左右互通的工作格局,高位推进、定期研究大鹏打造“两山”实践创新标杆工作。他建议,要充分利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争取国家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赋予深圳更大改革自主权,在大鹏新区先行先试,为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转变提供可复制经验,比如:支持大鹏新区建立生态产品市场定价、信用、转化和交易体系,以沙滩资源为突破口,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广东乃至全国提供“大鹏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