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完成船舶试航》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 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4-11-05
  • 10月26日,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完成船舶试航,停靠在中国船舶广船国际造船码头。本次试航历时8天,共约200人参与,共完成了测速、操纵性、水下辐射噪声及信息化、智能化等30个大类的试验,试验结果全部达标,部分指标超出原设计目标。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并建造,是我国首艘具有覆盖全球深远海(含极区)探测并具备冰区载人深潜支持能力的综合科考船。船长约104米、排水量约10000吨,最大航速16节、艏艉双向破冰、续航力15000海里、载员80人。“探索三号”既可以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还可在夏季进行极区海域科学考察,将使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提升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探索三号”计划于2025年初交船。
  • 原文来源:http://aoc.ouc.edu.cn/2024/1105/c13996a488348/page.htm
相关报告
  •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交付启航》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5-01-03
    • 12月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该船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出资建造,由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船国际)自主研发设计并完成建造,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首艘具有覆盖全球深远海(含极区)探测并具备冰区载人深潜支持能力的综合科考船。 “探索三号”船长约104米、排水量约10000吨,最大航速16节,具备艏、艉双向破冰能力,可破1.2米冰、加0.2米雪,续航力为15000海里、定员80人。经试航验证,该船航速、油耗、操纵性能、船舶舒适性、水下噪声和动力定位等重要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规范及规格书要求,水下噪声控制、智能化程度等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在该船研制过程中,相关科研机构自主研制了全系列10多台(套)适应极区特殊环境的船载科考作业和探测设备,缩小了我国同极地强国在极地装备、设施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在该船建造过程中,广船国际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通过积极探索关键核心科考装备国产自主可控,推动国产化技术攻关。据介绍,“探索三号”搭载了中国船舶704所研制的国内最大水密科考月池系统装备、711所集成的电力推进系统、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制的多波束和水声通信系统、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水声定位系统等国产化系统设备,实现了国内多个配套系统设备的首次应用。 自2022年12月正式立项以来,“探索三号”从设计、研制、建造、海试到交船,仅历时2年时间。项目参研参建单位超过100家,关键设备研制和集成单位近10家。在研建过程中,各研究机构、企业和高校等通过对关键核心技术集智攻关,突破了冰区船舶关键设计技术、冰载荷下高精动力定位控制技术、智能船舶控制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瓶颈。 据悉,“探索三号”既可以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还可在夏季进行极区海域科学考察,使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有效提升了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责任编辑:陈可轩
  •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考及文物考古船广州开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6-30
    • 从深空到深海,广州南沙一路向前。距离企业中科宇航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实现“一箭26星”成功发射仅半个月,位于南沙龙穴岛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又开始向深远海领域“进军”。 25日,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出资建造的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位于广州南沙的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厂区开工建造。 据介绍,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该船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综合作业支持、重型安全载荷等标志性功能,保障深远海地质、环境和生命科学相关前沿问题研究提供所需的样品和环境数据,为深海考古提供相关学科指导与水下作业支撑,同时支持深海核心技术装备的海上试验与应用。 记者了解到,由广船国际设计和建造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船舶系统研发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重点突破极区船舶总体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低温精确补偿技术、极区冰载与重载结构集成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的垄断瓶颈。在科考设备研制及功能扩展方面,以国产化替代为核心目标,探索实现国产科考设备的极区应用,及其与自主设计船舶的最优匹配。该建设内容包括船舶系统、载人深潜水面支持系统和综合作业系统。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力15000海里、载员80人。预计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业。 据悉,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未来将成为我国多体系融合、多学科交叉、协同行动创新的开放共享型海上平台,对加强我国在全球深海深渊,包括两极海域的实质性存在和载人/无人深潜作业,提升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实现全球深海的全域进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