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过度炎症患者,使用大剂量阿那白滞素与白介素-1阻断剂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5-18
  • 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和意大利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The Lancet Rheumatology期刊在线发表题为“Interleukin-1 blockade with high-dose anakinra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hyperinflamma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文章。
    文章指出,COVID-19、ARDS和系统性炎症的患者死亡率很高。在大流行暴发地区,患者人数可能超过ICU的最大容纳量,因此,这些人通常在ICU之外接受无创通气,迫切需要对该人群进行有效治疗。阿那白质滞素是一种重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能对该患者人群有益。
    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在意大利米兰的圣拉斐尔医院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COVID-19、中度至重度ARDS和过度炎症(定义为血清C反应蛋白≥100mg / L,铁蛋白≥900ng / mL或两者兼有)的患者(年龄≥18岁),他们在ICU外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每天接受两次口服200 mg羟氯喹以及每天两次口服400 mg洛匹那韦与100 mg利托那韦的标准治疗。研究人员比较了接受阿那白质滞素额外治疗的患者(每天两次静脉注射[5 mg / kg [高剂量]或每天两次皮下注射100 mg [低剂量]]和未接受过阿那白质滞素的患者(称为标准治疗组)的生存率、无机械通气生存率、C反应蛋白的变化、呼吸功能和临床状况。在第21天时评估所有结果。
    研究结果:在2020年3月17日至3月27日之间,有29例患者接受了大剂量静脉注射阿那白质滞素、无创通气和标准治疗。在2020年3月10日至3月17日之间,仅对16例患者进行了无创通气和标准治疗,并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除无创通气和标准治疗外,另有7例患者接受了小剂量皮下注射阿那白质滞素;然而,由于缺乏对血清C反应蛋白和临床状态的影响,阿那白质滞素治疗在7天后中断。 21天时,在29例患者中有21例(72%)接受大剂量的阿那白质滞素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降低,呼吸功能逐渐改善。5例患者(17%)接受机械通气,3例患者(10%)死亡。在标准治疗组中,16例患者中有8例(50%)在21天时出现了呼吸改善。1例(6%)患者接受机械通气,7例患者(44%)死亡。在第21天,大剂量阿那白质滞素组的存活率为90%,标准治疗组为56%(p=0.009)。阿那白质滞素组的无机械通气生存率为72%,而标准治疗组为50%(p=0.15)。在接受大剂量阿那白质滞素治疗的29例患者中,有4例(14%)发生菌血症,接受标准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2例(13%)发生菌血症。阿那白质滞素停药后未出现炎症复发。
    研究结论:在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ICU外部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COVID-19和ARDS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阿那白质滞素治疗是安全的,并且有72%的患者临床改善。疗效确认将需要对照试验。

  • 原文来源: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he/article/PIIS2665-9913(20)30127-2/fulltext
相关报告
  • 《5月7日_对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过度炎症患者,使用大剂量阿那白滞素与白介素-1阻断剂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5-10
    • 1.时间:2020年5月7日 2.机构或团队: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意大利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 3.事件概要: 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和意大利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The Lancet Rheumatology期刊在线发表题为“Interleukin-1 blockade with high-dose anakinra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hyperinflamma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文章。 文章指出,COVID-19、ARDS和系统性炎症的患者死亡率很高。在大流行暴发地区,患者人数可能超过ICU的最大容纳量,因此,这些人通常在ICU之外接受无创通气,迫切需要对该人群进行有效治疗。阿那白质滞素是一种重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能对该患者人群有益。 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在意大利米兰的圣拉斐尔医院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COVID-19、中度至重度ARDS和过度炎症(定义为血清C反应蛋白≥100mg / L,铁蛋白≥900ng / mL或两者兼有)的患者(年龄≥18岁),他们在ICU外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每天接受两次口服200 mg羟氯喹以及每天两次口服400 mg洛匹那韦与100 mg利托那韦的标准治疗。研究人员比较了接受阿那白质滞素额外治疗的患者(每天两次静脉注射[5 mg / kg [高剂量]或每天两次皮下注射100 mg [低剂量]]和未接受过阿那白质滞素的患者(称为标准治疗组)的生存率、无机械通气生存率、C反应蛋白的变化、呼吸功能和临床状况。在第21天时评估所有结果。 研究结果:在2020年3月17日至3月27日之间,有29例患者接受了大剂量静脉注射阿那白质滞素、无创通气和标准治疗。在2020年3月10日至3月17日之间,仅对16例患者进行了无创通气和标准治疗,并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除无创通气和标准治疗外,另有7例患者接受了小剂量皮下注射阿那白质滞素;然而,由于缺乏对血清C反应蛋白和临床状态的影响,阿那白质滞素治疗在7天后中断。 21天时,在29例患者中有21例(72%)接受大剂量的阿那白质滞素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降低,呼吸功能逐渐改善。5例患者(17%)接受机械通气,3例患者(10%)死亡。在标准治疗组中,16例患者中有8例(50%)在21天时出现了呼吸改善。1例(6%)患者接受机械通气,7例患者(44%)死亡。在第21天,大剂量阿那白质滞素组的存活率为90%,标准治疗组为56%(p=0.009)。阿那白质滞素组的无机械通气生存率为72%,而标准治疗组为50%(p=0.15)。在接受大剂量阿那白质滞素治疗的29例患者中,有4例(14%)发生菌血症,接受标准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2例(13%)发生菌血症。阿那白质滞素停药后未出现炎症复发。 研究结论:在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ICU外部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COVID-19和ARDS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阿那白质滞素治疗是安全的,并且有72%的患者临床改善。疗效确认将需要对照试验。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he/article/PIIS2665-9913(20)30127-2/fulltext
  •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与 COVID-19 住院患者急性后遗症和死亡率的关联: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及重点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5-08
    • 背景:研究已经确认了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在管理COVID-19方面的短期疗效,但其对于COVID-19后遗症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住院患者的影响,仍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检验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对香港住院患者COVID-19后遗症的影响。 方法: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香港医院管理局和卫生署提供的真实世界范围内的住院记录、疫苗接种记录以及确诊COVID-19病例数据。纳入年龄在18岁及以上、在2022年3月11日至2023年10月10日期间被检测出SARS-CoV-2阳性并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治疗组包括在症状发作后5天内被开具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处方的患者,排除在21天内被开具莫纳匹韦处方的患者,对照组则没有接触尼玛替韦–利托那韦或莫纳匹韦。结果包括住院后死亡和13种后遗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间质性肺疾病、癫痫、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晚期肾脏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胰腺炎)。这些结果从各自构建的与结果相关的队列开始评估,从每位患者的阳性RT-PCR日期后的21天开始。标准化死亡率比重被应用于平衡协变量,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尼玛替韦–利托那韦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共有136,973名患者接受了筛查,其中50,055名符合条件并被纳入分析(24,873名[49.7%]为女性,25,182名[50.3%]为男性)。15,242名患者在急性COVID-19期间被开具了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处方,23,756名患者被纳入对照组;11,057名患者不符合我们对接触和未接触组的定义。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93天(四分位数范围317–489)。与对照组相比,尼玛替韦–利托那韦组在住院后死亡风险(风险比0.62 [95% CI 0.57–0.68]; p<0.0001)、充血性心力衰竭(0.70 [0.58–0.85]; p=0.0002)、心房颤动(0.63 [0.52–0.76]; p<0.0001)、冠状动脉疾病(0.71 [0.59–0.85]; p=0.0002)、慢性肺部疾病(0.68 [0.54–0.86]; p=0.00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0.71 [0.58–0.86]; p=0.0007)、间质性肺疾病(0.17 [0.04–0.75]; p=0.020)和晚期肾脏疾病(0.37 [0.18–0.74]; p=0.0049)方面有明显较低的风险。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癫痫、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胰腺炎方面,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解释:本研究显示了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在降低住院后死亡风险以及心血管和呼吸并发症方面的延续性益处。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揭示这些观察到的负面关联的潜在机制以及制定预防后遗症发作的有效策略至关重要。 文献信息:Huwen Wang, Yuchen Wei, Chi Tim Hung, Guozhang Lin, Xiaoting Jiang, Conglu Li, Katherine Min Jia, Carrie Ho Kwan Yam, Tsz Yu Chow, Janice Ying-en Ho, Yawen Wang, Shi Zhao, Zihao Guo, Kehang Li, Aimin Yang, Chris Ka Pun Mok, David S C Hui, Eng Kiong Yeoh, Ka Chun Chong, Association of nirmatrelvir–ritonavir with post-acute sequelae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COVID-19: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4)0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