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电子正在机器人领域发力 包括可穿戴机器人》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制造与应用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8-29
  • 据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报道,LG电子正致力于扩大在机器人领域的事业,包括公开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的可穿戴机器人等。

    LG电子表示,公司计划在8月31日于德国柏林开幕的世界最大规模电子消费品展览会——2018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可以支持人体下肢肌肉力量的“LG CLOi SuitBot”可穿戴机器人。

    “LG CLOi SuitBot”可以用于产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增强穿戴者的下身肌肉力量,用户可以使用更小的力量轻松搬动更重的物品,帮助日常生活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下肢麻痹的残疾人轻松活动。

    可穿戴机器人是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据市场研究机构BIS的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16年的9600万美元(约合1076亿韩元)增长到2026年的46.5亿美元(约合5.21万亿韩元)。但是,由于机器人附带的各种设备非常沉重,经常会给用户身体带来不便,导致人体无法自然活动。

    LG电子负责H&A智能解决方案的专务柳惠贞表示“CLOi SuitBot大幅改进了传统可穿戴机器人的穿戴体验”,“使用专用操作台简单操作后即可穿上或脱下”。

    SuitBot还可以通过数据学习分析用户的动作和周围环境,对各种危险做出预判,具体的推出时间还未确定。

    CLOi的意思是聪明(CLever&Clear)又亲密(Close)的智能型机器人(Operating intelligence),是LG电子旗下各种可穿戴机器人产品的统称品牌。LG电子今年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推出CLOi品牌,并公开了上菜机器人、购物车机器人和搬运货物机器人等三种机器人产品。

    CLOi的多款机器人已经被投入产业现场使用。CLOi的引导机器人“AirStar”在仁川机场可以使用韩语、英语、汉语、日语等四种语言为机场乘客提供航班信息。

    LG电子将机器人视为公司的一个新增长动力,因为机器人是融合了传感器、自动驾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核心技术的复合型技术行业。为了得到与机器人相关的各种源技术,LG电子在去年6月特别成立了直属于首席技术官(CTO)的机器人先行研究所和人工智能研究所。

相关报告
  • 《探访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工厂: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6-22
    • 中国有数百家机器人工厂,排名第二的厂家年销售额不到1亿元,而沈阳新松机器人年销售可达16亿元。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工厂,有什么技术优势?生产车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在新松车间的某一块区域,几十条机械手臂在不停地挥舞,场面相当壮观,甚至有科幻电影的架势。 中国有数百家机器人工厂,在小而散的竞争格局中,排名第二的厂家,年销售额甚至还不到1亿元。只有沈阳新松机器人一家,鹤立鸡群,年销售收入16亿元。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工厂,有什么技术优势?生产车间究竟是什么样的?经济之声记者吕红桥近日来到这里,进行了探访。 大家好,我叫小松,是新松服务机器人家族中的一员,很高兴在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成立大会现场与您见面…… 资料图 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在沈阳上演,主持发布会的是一台机器人。这是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台服务机器人,虽然已经是老款,但客串主持人,似乎并没有什么纰漏。 机器人主持人还算不上主角。进入工厂车间,一台头带屏幕的白色机器人就跟记者说话了。 机器人:初次见面,请多关照。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这是机器人大堂经理,主要用在银行,它可不是只能迎来送往,站着摆摆样子。新松机器人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说,人类大堂经理干的活儿,它基本都能干。 哈恩晶:可以介绍,刷小票,可以刷脸,因为它技术越来越先进了,可以识别,可以人机交互。你看它中间那里还可以搬点东西,带着客人到指定的窗口,就相当于大堂经理一样。它可以自动避让,你看人在那里,它就围着人走。 机器人大堂经理的一旁,几个端着托盘和矿泉水的机器人,在桌子中间来回穿梭。它们的身份是机器人服务员,也被称为送餐机器人。可其实,它们不光能点餐、送餐,有的还能完成调酒这样的技术活儿。在一些城市,机器人服务员已经“上岗”了。 哈恩晶:这个送餐的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你们也经常看到机器人餐厅什么的,所以它还是比较方便的。未来可能跟支付宝,还有其它端口结合,它可能就能结账了,客人吃晚饭用它就能买单了。 除此之外,新松还在开发用在医疗和养老康复等领域的新型服务机器人,当然,这些现在还对外保密。不过,目前公司最拿手的还是工业机器人。 在新松车间的某一块区域,几十条机械手臂在不停地挥舞,场面相当壮观,甚至有科幻电影的架势。其实,这是在做工业机器人的测试。这里有快速分拣机器人,一分钟可以搬运两百下,让人眼花缭乱;有并联机器人,两只机械手可以协调装配零件;有打磨机器人,精度超高,还不怕粉尘污染。 哈恩晶:比如说视觉、传感等很多新技术我们也都加上了。我们国产的机器人现在大量替代进口,包括美国通用 汽车 的总部现在用的很多机器人都是我们提供的。 车间的一角,记者见到一台机器人,有点像小了几号的篮球架。没想到,这竟然是国际上唯一投入使用的复合机器人。它的杀手锏是,无论车间环境多么复杂,都能搬着东西全方位行走,跟着流水线装配零件。哈恩晶说,连鼎鼎大名的德国 库卡 ,目前也造不出这样的机器人。 哈恩晶:复合机器人就是移动作业了,这个在国际上也是首创的。库卡也研究出了这项产品,但是它没有达到应用标准。
  • 《韩国在军用仿生机器人领域发力》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6-14
    •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国防部日前宣布将研发军用仿生机器人,提升防御与侦察能力,强化武装部队。 相关文件显示,韩国正致力于开发几款“应用精密技术的军用仿生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将模仿人类、昆虫、鸟类、蛇类或海洋生物,服役后将执行搜索、救援、侦察等多种任务。其中,鸟类、鱼类机器人执行侦察任务,昆虫类微型机械飞行设备执行监视任务,模仿蛇类移动的机器人进入人类无法进入的区域执行任务。报道称,短期内韩国将把研发重点放在仿人或仿虫类机器人上,预计此类仿生机器人将于2024年进入韩国军队服役。 目前,韩国在军用机器人研发领域落后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为此,2017年,韩国国防工业发展计划提出,重点支持开发包括无人武器项目在内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技术”,并宣布多项改革措施,重组国防创新体系,推动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内的多项新兴技术加速发展。 该项计划已经在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取得初步进展。韩国先进科技学院设计出模仿迅猛龙的机器人原型,理论时速可以达到45公里。另外,韩国海洋科技研究院设计出一款仿海洋生物机器人,外形很像螃蟹和龙虾的结合体,能够借助多条机械足在湍急的水流中展开工作。 “活跃在未来战争中的将是操作员和受其控制的机器人,而不是人类士兵”,韩国媒体引用一位俄罗斯军事专家的话称,如今,军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部分证明这一说法。不仅如此,机器人士兵终将替代人类士兵走上战场,大部分作战任务将由机器人承担。因此,将军用仿生机器人列为重点开发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未来,仿生机器人服役后,必将对战争形态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