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铯、溴化铅钙钛矿晶界和波峰断裂的原子结构和电活性》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2-04
  • 为了评估平面缺陷在铅卤化物钙钛矿(廉价、多功能半导体材料)中的作用,在原子尺度上检查它们的结构,包括缺陷,并对其对电子性能的影响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结合合成后的纳米晶体熔合、像差校正扫描透射电镜和第一原理计算,研究了CsPbBr3纳米晶体中形成的不同平面缺陷的性质。两种类型的流行从原子分辨率成像观察平面缺陷:以前未报告的Br检测——丰富的[001](210)∑5晶界(GBs)和Ruddlesden-Popper (RP)平面的缺点。第一个原理计算表明,这两个平面断层都不会引起深层缺陷,但它们的Br缺陷对应物会引起深层缺陷。发现∑5 GB排斥电子和吸引了洞,类似于一个npn结,和RP平面缺陷排斥这两个电子和空穴,类似于semi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结。最后,讨论了这些发现的潜在应用及其在理解有机-无机卤化铅钙钛矿中的平面缺陷方面的意义,这些缺陷导致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极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文章发布于2018年12月03日

相关报告
  • 《复旦开发高效的蓝光发射钙钛矿纳米晶》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9-25
    • 胶体CsPbX3(X=Br、Cl和I)钙钛矿纳米晶在整个可见光谱上表现出可调谐的带隙,在绿色和红色区域表现出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但是,由于缺乏高效的蓝光钙钛矿纳米晶,限制了它们在光电应用中的发展。 来自复旦大学张树宇副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表明,CsPbBr3纳米晶通过钕掺杂可以实现从绿光到深蓝光的可调谐光电发射,在中心波长在459 nm处的纳米晶具有90%的量子产率。相关论文以题为“Highly Efficient Blue-Emitting CsPbBr3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through Neodymium Doping”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 自2015年第一次报告以来,全无机铯铅卤化物钙钛矿CsPbX3 (X=Br、Cl和I)纳米晶(NCs)经历了快速发展。由于其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s)和窄带单峰发射剖面,组成和相关带隙的灵活性以及材料合成过程简单,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NCs可以作为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的颜色转换荧光粉,并表现出广泛的色域覆盖。此外,光谱的蓝色部分通常是从氯化物基钙钛矿NCs中获得的,该NCs目前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PLQY,从而限制了钙钛矿NCs在器件中的应用。 解决这些挑战的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用B位掺杂剂完全或部分取代Pb2+离子。掺杂离子不仅降低了铅的毒性,而且可以通过接近优化的Goldschmidt公差因子来提高CsPbX3 NCs的热稳定性和相稳定性。B位阳离子在决定钙钛矿的电子能带结构及其发射特性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成功的B位掺杂采用碱土金属离子、过渡金属离子、类金属离子和镧系离子。双发射是Mn2+、Yb3+、Er3+和Eu3+等掺杂物的另一个常见特征,它来源于钙钛矿主体到掺杂客体的能量转移,但是,原始NCs的窄带单峰发射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 通过Sn2+,Cd2+,Zn2+或Al3+部分交换Pb2+可以成功地实现光致发光(PL)蓝移,而没有其他发射峰。但是上述蓝光发射NCs的PLQY仍然不令人满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Nd3+引入到CsPbBr3 NCs中作为B位掺杂剂,合成了高效的蓝色发射钙钛矿NCS。 图1. a)CsPbBr3:xNd­3+ (x=7.2%) NCs和原始CsPbBr3NCs薄膜的XPS谱。高分辨率XPS光谱分别对应于b)Nd3+3d,c)Pb2+4f和d)Br− 3d。空心圆形符号表示原始数据,实心曲线表示相应的拟合曲线 图2. a)原始CsPbBr3的计算带结构。轨道特征显示了Pb 6s,6p和Br 4p轨道。b)原始CsPbBr3的VBM和CBM的部分电荷密度。c)计算的CsPbBr3:xNd3+的能带结构(x =12.5%)。轨道特征显示了Pb 6s,6p和Br 4p轨道以及Nd 5d轨道。d)Nd3+掺杂的CsPbBr3的VBM和CBM的部分电荷密度 图3. CsPbBr3:xNd3+NCs的溶液时间分辨光致发光衰减曲线 图4. a)WLED的发射光谱。插图显示了工作中的WLED的相关照片。b)与NTSC电视标准和Rec. 2020年标准相比,本工作中WLED的色域。白点显示WLED设备的CIE颜色坐标为(0.34,0.33) 总的来说,通过便捷的室温合成方法首次成功的将Nd3+成功取代了胶体CsPbBr3 NCs中的Pb2+。掺杂浓度可用于以受控方式将发射光谱从绿色调整为蓝色。发出蓝色的CsPbBr3:xNd3+(x = 7.2%)NCs的PLQY值为90%,光谱宽度为19 nm。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证明带隙可调性主要由掺杂剂诱导的电子变化驱动,而PLQY的增加与掺杂剂诱导的电子变化驱动的激子结合能增加以及掺杂剂诱导的激子振动子强度提高有关。这种微观上的理解为胶体CsPbX3 NC中的B部位组成工程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 《倒置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07-07
    • 钙钛矿以其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长的载流子复合寿命和宽的吸收范围,已经成为低成本和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潜在材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提高至25%以上,为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新途径。因倒置平板结构器件具有可低温制备、可忽略的迟滞效应、高稳定性的特性,并可以制备成叠层电池,所以其备受重视。然而由于钙钛矿材料的多晶性和离子特性,钙钛矿中存在大量导致离子迁移和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的缺陷,且缺陷是水/氧渗透的主要通道,会显著降低钙钛矿薄膜甚至器件的稳定性。 前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在葛子义研究员的带领下通过薄膜形貌调控、载流子传输层修饰和新型二维钙钛矿材料设计(Angew. Chem.Int. Ed. 2023, 62, e2022175; Adv. Funct. Mater. 2023, 2301956; Adv. Energy Mater. 2021, 11, 2101416;Adv. Funct. Mater. 2022, 10, 2210600;Infomat 2022, e12379;Nano Energy 2022, 93, 106800;Energy Environ. Sci. 2022, 15, 3630)等手段,大幅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然而,钙钛矿中的缺陷和光诱导引起的相分离将显著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基于添加剂工程,利用可变形添加剂优化前驱体溶液胶体尺寸分布,增大钙钛矿薄膜晶粒尺寸,释放晶界残余应力,钝化铅、碘和有机阳离子缺陷,抑制光诱导引发的相分离。此外,添加剂还可优化钙钛矿能级,从而促进载流子提取/传输,减少陷阱辅助复合。通过该方法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富溴钙钛矿(FA0.88Cs0.12PbI2.64Br0.36) 和贫溴钙钛矿(FA0.96Cs0.04PbI2.8Br0.12)的器件分别获得了23.18%和24.14%的最佳效率,并且基于贫溴钙钛矿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也获得了23.13%的出色效率,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值之一。这项工作为添加剂工程中钝化缺陷、应力消除和抑制相分离提供了新的见解,为开发最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关成果以“A Deformable Additive on Defects Passivation and Phase Segregation Inhibition Enables the Efficiency of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over 24%”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宁波材料所博士后谢莉莎、硕士生刘健为共同第一作者,宁波材料所葛子义研究员和刘畅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上述工作得到国家相关人才计划(219255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1A20331、81903743、22279151、22209192、62275251)和博士后面上项目(2022M713242)等项目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