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增强肾脏类器官的体外血管化和的成熟程度》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19-10-23
  • 将人类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类似肾小球和肾小管的腔室,但是在体外培养皿中,分化出来的这些腔室大多没有血管,不成熟。本文报道了一种在微流控芯片上体外培养肾脏类器官的方法,该方法扩大了内源性内皮祖细胞池,生成血管网络,血管腔可灌注,周围有壁细胞。我们发现,与静态对照组相比,流体条件下培养的肾脏类器官具有更成熟的足细胞和管腔,细胞极性和成体基因表达增强。肾小球血管的发育经历了类似于胚胎哺乳动物肾脏毛细血管环形成过程的中间阶段。内源性VEGF破坏后,血管与这些小室的联系减弱。体外诱导肾类器官大量血管化和形态学成熟的能力为研究肾脏发育、疾病和再生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关报告
  • 《通过体外培养野草莓可增强营养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营养部分》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niexiuping
    • 发布时间:2017-07-03
    • 本文分析了营养和植物化学化合物以及抗氧化活性,通过体外培养获得的野草莓(Fragaria vesca L.)(野草莓)的营养部分。水合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不同酚类和其他化合物(糖类和有机酸)的含量相关。已经证明,体外培养可以增强弗氏草莓植物的营养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为潜在的食品应用提供了非常有趣的生物技术工具。
  • 《Nature | 人工移植线粒体,增强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再生和修复》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06
    • 2024年5月1日,波士顿儿童医院的Juan M. Melero-Martin等人在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transfer mediates endothelial cell engraftment through mitophagy的论文。 血管医学领域正在寻求利用内皮细胞(ECs)进行治疗的前景。ECs是血管内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能够促进血管再生和修复。然而,成功移植ECs通常需要其他类型的细胞支持,如间充质基质细胞(MSCs)。尽管体外试验显示共同移植的效果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挑战,包括复杂的操作和临床试验的复杂性增加。目前,对于血管周围细胞如何促进ECs植入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该研究揭示了细胞应激条件下的线粒体转移机制,探索了人工移植外源线粒体的新策略,并深入研究了外源线粒体的命运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这些发现的临床应用潜力,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改善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