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将开发19个新的海上石油天然气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08
  • 以色列能源部4日宣布新一轮石油和天然气开发计划,打算向国内外能源企业招标地中海东部19个新项目。

    以色列这一举措受到邻国密切关注。埃及和约旦有意进口以色列天然气,而黎巴嫩、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国均寻求开发地中海油气资源,可能与以色列展开竞争。

    【招标在即】

    以色列能源部官员尤迪·阿迪里4日说,以色列决定就地中海东部海域19个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项目向国内外企业招标,预计本月底之前发布具体招标方案,大约半年后宣布中标企业名单。

    以色列2017年也发起过类似项目招标,但是当时投标企业不多,只有一家希腊企业和一个由印度多家企业组成的财团参与投标,最终结果不甚理想。

    路透社分析,国际能源市场2017年相对疲软,能源企业因而普遍缩减投资规模;加上以色列能源需求有限,其他国家是否愿意进口以色列天然气尚不明朗,一些企业担心拿下油气开发项目后无法顺利找到买家,决定不参与投标。

    按照阿迪里的说法,今年国际能源市场情况与去年大为不同,不少能源企业倾向加大投资规模,“与前一次招标相比,今年(能源企业)的投标兴趣更加强烈”。

    【邻国关注】

    以色列的最新举措引发多个邻国密切关注。

    不少观察人士注意到,黎巴嫩与以色列在地中海东部存在主权争议,这次以方打算招标的19个项目中有1个项目位于争议海域,预计黎巴嫩会与以色列展开交涉。

    另外,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国均有意开发地中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能对以色列构成竞争。土耳其政府4日释放信号称有权开发地中海油气资源。

    约旦和埃及有意进口以色列天然气,近年来与以方保持磋商。路透社报道,以色列过去两年间已经分别与两国签订多份天然气出口协议。

    以色列2009年在地中海东部勘探发现储量颇丰的天然气资源,随后着手开发。塔玛尔气田自2013年投产,利维亚森气田和另外两处较小的气田预计今后数年投产。

相关报告
  • 《我国海上高温高压天然气开发能力领先世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1-16
    • 我国海上高温高压天然气开发能力领先世界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海油系统内外等多家单位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湛江分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国海油系统内外等多家单位完成的《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以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等大型科研平台为依托,历经近20年科技攻关和创新实践,攻克了南海莺琼盆地高压成因复杂、压力预测精度低、井筒完整性保障难、海上平台狭小空间测试风险高、钻井周期长等难题,创建了多源多机制压力精确预测的安全钻井技术、多级屏障井筒完整性技术、多因素多节点高温高压测试技术、海上高温高压钻井综合提速和储层保护等4大核心技术体系、11项关键技术,安全高效实施54口高温高压井作业,发现7个大中型气田,建成我国第一个海上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1气田,实现了我国海上高温高压天然气从勘探向开发的历史性跨越。   “这套技术整体水平国际先进,8项技术国际领先。”中国工程院罗平亚、康玉柱、苏义脑等9位院士作出评价。   目前,技术已在国内外全面应用,直接经济效益21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3565亿元。其中,在南海,支撑发现了5个高温高压气田,建成了我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气田。   南中国海与美国墨西哥湾、英国北海并称全球三大高温高压海区,其中南海的莺琼盆地高温高压特征最为典型,温度最高超过200℃,压力系数2.38。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数据显示,这里天然气资源丰富,储藏量高达15万亿立方米,约占南海总资源量的1/3。   我国海上高温高压天然气开发起步晚,上世纪80年代因缺技术、人才,引进6家国际石油公司勘探。这些公司近10年钻15口探井,全部失利。   外方走后,中国海油全力攻坚,以国家重大科研专项为依托,反复研究、实践,2010年终获突破并不断完善。地质认识方面,中国海油创新了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理论,推翻了“南海温度、压力太高无法游离成藏天然气”的论断,确定莺琼盆地蕴藏丰富的天然气;钻完井技术方面,形成了多源多机制压力精确预测、多级井筒安全保障、多因素多节点测试、优质高效作业等四大创新技术。   经实践检验,在四大技术中的11项关键技术里有8项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压力预测技术预测精度达95%以上,国际同行仅70%;多级屏障井筒完整性保障技术,能使井筒环空零带压,国际同行在该区域的钻井,一半以上井筒带压。   地质认识的突破与钻完井难题的攻克,使得莺琼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迎来春天。2010年至今,中国海油已安全钻探54口高温高压井,单井钻井周期缩短80%,成本下降50%。   目前,这套技术已经走出国门,在墨西哥湾、英国北海以显著成效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
  • 《我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低渗天然气开发项目成功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31
    • 7月29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低渗天然气开发项目——东方1-1气田13-3区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测试产量超预期。 该项目开发储层温度近150摄氏度,最高压力系数超1.8,平均渗透率仅0.8毫达西,属于典型的高温高压低渗气藏。开发此类气藏对技术要求高,作业风险大,再加上天然气资源规模有限,难以实现经济开发。该项目的成功投产为我国海上更多复杂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气藏被发现后,中国海油深入研究、论证开发方案,决定采用“长水平井+简易平台+依托周边设施”策略,全方位创新攻坚,全过程降本。项目部署6口水平段长达800~1200米的水平井,最大限度穿越气层,释放产能;新建一座4腿简易平台,铺设两条总长约22公里的海底管道和一条长约6.9公里的海底电缆。新建平台所需电力由临近平台供应,所产油气接入在产气田的生产系统处理。 2024年9月,项目新建平台下部导管架在珠海率先开建。导管架高约75米、重约1850吨,中国海油采用“陆地立式建造、海上吊装下水”方式施工,实现了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同年底,平台上部组块在天津建造,中国海油采用“一体化预制、一体化涂装、空间总装”方式加快施工,时效比其他同类平台节省近两个月;项目创新应用智能照明、化学药剂智能注入等多项数智技术,相较于海上气田常规平台,该平台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更高。 海底管道也以最快速度铺设。2月19日凌晨,随着最后一段海管的终止封头在海底着泥,两条总长22公里的海底管道全部铺设完工,施工工期较计划提前。 在钻完井作业方面,由于项目所在海域上部地层类似“鸡蛋壳”,上硬下软,中国海油选取“大桩靴”自升式钻井平台,创新采用10级分组压载方式,让平台桩腿安全穿透“鸡蛋壳”,实现平台“精就位”。 6月10日,钻完井作业开始。钻井作业前,中国海油瞄准“甜点识别—全过程储层保护—产能释放”三大核心挑战,系统性开展攻关,形成针对性技术;钻井作业时,现场人员精准施工,实现甜点储层的精准中靶,最大限度保护储层,将高温高压水平段进尺突破至1230米,刷新了中国海油高温高压井水平段最长纪录。 近日,项目首口井作业高效完成,钻遇气层756米,测试获高产。整个项目由此开启运行,成功投产。(张光明 汪洋 王心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