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管道磨铜线上载气量突破4亿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1-10
  • 截至2019年底,西南管道磨铜(磨溪—铜梁)线上载气量突破4亿立方米大关。该段管线安全平稳运行1530余小时,日上载气量达660万立方米。

    磨铜线上载气以来,川渝地区普降阵雨,气温降低。为确保供应,重庆分公司迅速编制下发冬季保供及设备维保方案,加大巡检巡查力度,细化冬季保供措施,科学调整作业周期;优化各类PPS填报表格,整合分析数据,实时掌握管道运行参数,及时处置异常状况;定期与上下游“用户”对接,了解供需关系,提升保障能力。

    据了解,该项目是将来自安岳气田磨西区块龙王庙组的“川气”,通过铜梁分输站首次增压输入中贵管道,实现国内气网贯通,是国家互联互通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川气出川”一条新的能源“动脉”。磨铜线的投运,不仅增加了中贵干线气源,而且提升了气量调配及管道调峰的灵活度,增强了川渝天然气储备调峰和供应保障能力。

相关报告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量已突破500亿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05
    • 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四周年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 今年已累计输气超2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全长5111公里,分北、中、南三段核准建设。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北段正式投产通气,4年来已安全运行1400余天。 中俄东线投产以来,输气量逐年递增,目前年输气量已从投产之初的50亿立方米增长至200亿立方米,预计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大幅提升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撑。 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聚焦增输上量,全力全速推进中俄东线北段增压工程、大哈支线、齐齐哈尔支线等工程建设投产工作,着力提升中俄东线管输能力。 中俄东线北段增压工程明水压气站正式投产运行,提升中俄东线日输气能力2000万立方米; 设计年输气量10亿立方米的中俄东线大哈支线完成投产试运,进一步提升了黑龙江省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增加中俄东线在东北地区的供气辐射范围。 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线贯通对于“十四五”期间构建我国天然气管网“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新格局、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加速推进中俄东线管道建设。随着中俄东线黑龙江黑河至江苏泰兴各段管道相继投产,我国东部能源通道全面贯通,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从小兴安岭入境,为我国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能源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中俄东线南段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穿越项目和南通至甪直段管道建设正加速推进,预计2024年可提前实现全线贯通。
  •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今年经营气量突破百亿方》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4-09
    • 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聚焦年度经营目标开展“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加快推进拓市扩销创效,坚持向市场要效益。截至4月2日,公司2020年经营气量达100亿立方米,同比增幅达12%,平均日经营气量突破1.1亿立方米,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经营实现整体盈利,“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实现开门红。 “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和国内上游积极推进天然气增产增销增效工作要求,细化行动方案,要求做到巩固存量市场、培育新兴市场,坚决打赢拓市增量攻坚战。 按照行动部署,公司三大区域销售中心及时总结经验,研判分析,按照“贴近市场、灵活施策”的原则,统筹制定销售方案, 实时跟进落实、动态调整纠偏;深入推进精准营销,推行“一域一策、一户一策、一时一策”,用优质的服务抓住客户、扩大市场;根据三大区域市场特点,采取川气东送市场“以气带液”、华北市场“气液并举”、 华南市场“气卖液交”的营销模式,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加强合资合作力度,继续利用长城燃气平台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入股等方式,大力开发直供用户,扩大终端销售规模,增强资源创效能力,同时有效提高中国石化系统内部用气量。 按照行动部署,公司4至6月计划经营天然气108亿立方米,较原计划安排增长达8%以上,全年计划经营天然气415 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