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路领域的内燃机能否真正实现零碳排放?》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李红艳
  • 发布时间:2025-07-29
  • 尽管电池驱动的车辆常常占据新闻头条,但内燃机仍然是非公路领域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效的柴油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氢燃烧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解决方案正在开发中。

    随着建筑和采矿行业寻求减少碳足迹,制造商正在开发创新的发动机技术,以在减少排放的同时保持动力和可靠性。从双燃料氢解决方案到全氢燃烧发动机,这些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非公路应用中向零排放的过渡。

    沃尔沃遍达(Volvo Penta)和CMB正在合作开发一种适用于陆地和海洋应用的双燃料氢解决方案。这一合作建立在自2017年以来成功的试点项目基础之上,当时沃尔沃遍达的发动机通过CMB的技术被改造为可以同时使用氢和柴油运行。

    新的合作利用了沃尔沃遍达已有的Stage V D8发动机平台,并配备了CMB的氢注入系统。氢气从储存罐中释放出来,经过减压后注入发动机的进气口。这减少了产生相同能量输出所需的柴油量,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保持了性能。沃尔沃遍达总裁Heléne Mellquist表示:“整个沃尔沃集团都在努力探索减少并最终消除温室气体排放的解决方案。我们正在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合作,加速向陆地和海洋应用中的无化石燃料过渡。”

    双燃料解决方案的一个优势是其备用能力。如果氢气不可用,应用可以继续使用传统燃料运行。这使其特别适合在氢基础设施发展期间作为过渡技术。沃尔沃遍达市场副总裁Ann Parmar说:“这是一种将氢和柴油结合使用的解决方案。它不是完整的氢发动机,你不需要从头开始构建。”

    CMB首席技术官Roy Campe说:“从最初的双燃料技术项目中,我们看到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高达80%。很明显,能源转型在许多类型的应用中都是一个重大挑战。通过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开发的双燃料技术,我们可以为各种应用提供一种成本效益高且稳健的解决方案。”

    全氢燃烧

    虽然沃尔沃遍达专注于双燃料技术,但JCB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其在全氢动力燃烧发动机上投资了1亿英镑。经过150名工程师三年的开发,JCB最近宣布其发动机已在11个欧洲国家获得商业使用认证。JCB董事长Lord Bamford说:“这对JCB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在许多欧洲国家获得认证,为氢燃烧技术的未来开了一个好头。JCB已经在过去几年证明,这是一种适用于广泛建筑和农业车辆的真正的零排放解决方案。”

    JCB已经生产了超过130台评估发动机,为后铲装载机、Loadall伸缩臂叉装机和发电机组提供动力。此外,2024年进行了超过5万小时的氢发动机测试。应英国政府的要求,JCB还完成了超过2.5万公里的公路测试,以证明氢动力机械可以在英国道路上安全使用。

    JCB特殊项目总监Tim Burnhope说:“五年前,氢燃烧发动机技术甚至不在我们的视野中,现在它已经被政府批准和认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利勃海尔正在通过多种途径减少非公路应用中的排放,包括扩展柴油发动机产品组合、先进的氢发动机开发以及对氨作为替代燃料的研究。

    在2025年Bauma展会上,利勃海尔展示了其新的D9612柴油发动机,为要求苛刻的非公路应用提供最大950千瓦的功率输出,特别是在农业机械方面。该公司还展示了创新技术,如其液压空气增压系统,提高了发动机的动态性和效率。利勃海尔布勒机器公司预开发负责人Bouzid Seba说:“在我们的机器中,我们使用加压液压流体传输动力。某些动作需要释放压力,这会导致能量损失。我们的创新不仅允许回收和储存这种能量,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我们的液压空气增压器中使用。在需要时,空气增压器会将大量空气推入发动机,帮助其快速提供动力。”

    利勃海尔的零部件产品部门也已大量投资于氢发动机开发和测试设施。自2020年以来,原型发动机已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公司目前正在评估不同的喷射和燃烧技术,包括进气道燃油喷射(PFI)和直接喷射(DI)。

    为了进一步保障其产品组合的未来,利勃海尔在2025年Bauma展会上展示了一个概念氨发动机。绿色氨作为氢的载体,降低了运输和储存成本。该公司建议,由绿色氨驱动的发电机和非公路动力系统可以提供低排放或零排放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采矿领域。

    混合动力扩展

    卡特彼勒工业动力系统通过推出其系列混合动力扩展动力系统,推进其电气化战略,将柴油-电力和电池技术相结合,以优化功率效率并减少排放。

    同样在Bauma展会上推出,新的动力系统通过一个集成系统运行,其中卡特彼勒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逆变器管理来自发电机和电池的功率分配,将其分配给驱动机器的电动马达。这种设置允许电池储存未使用的能量,以满足峰值功率需求,提高系统效率。

    卡特彼勒工业动力系统高级副总裁Steve Ferguson说:“这是满足我们许多客户当前需求的理想解决方案。发动机和电池的结合提供了比单独使用发动机或电池更高的功率能力。这允许对来自多个电源的功率进行控制优化,以最大化动力系统效率。客户将从减少的停机时间、提高的燃油效率和降低的维修频率中受益匪浅,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总拥有成本。”

    混合动力系统由五个关键部件协同工作组成。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源,为发电机提供机械动力。该系统设计为与卡特彼勒全系列发动机兼容,包括未来使用替代燃料的发动机。发电机与发动机紧密耦合,并根据发动机能力选择,以提供电能。

    系统的中心是逆变器,它是管理来自发电机或电池的能量并将其分配给马达的核心部件。它还可以接受来自马达的回收能量以对电池充电。马达将逆变器的电输出转换为所需的扭矩和速度。此外,马达还能够吸收机械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制动和再生时的电输出。

    完成系统的还有电池,它储存来自发动机的多余能量或来自马达的再生能量,以快速响应关键循环需求。它可以在需要时补充发动机功率或作为唯一动力源。

    混合动力能力允许在电池动力运行时实现零废气排放。此外,凭借适当的设备,系列混合动力扩展动力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具有出口能力的移动电源。

    除了混合动力技术,卡特彼勒还在积极为其发动机开发氢解决方案。一个工程师团队正在测试各种替代燃料,包括氢、甲烷、甲醇和乙醇。卡特彼勒产品专家Luke Bennett说:“我们正在进行这项工作,这意味着当我们的客户准备好转向氢或其他燃料时,我们将能够凭借我们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平稳过渡。”

    在Bauma展会上,卡特彼勒通过一个模拟测试单元环境展示了其C18发动机的氢开发进展,这是一款被改造为使用氢运行的气体发动机。

    Bennett说:“我们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中运行它,并研究发动机的振动效应,这就是我们如何在不断发展的能源格局中研究替代燃料的。我们将从这项技术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正在开发的发动机中。”

    更绿色的未来

    很明显,无论是通过提高柴油燃烧的效率、实施替代燃料解决方案,还是将电力与混合动力系统相结合,内燃机在非公路领域减少碳排放的道路上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ivtinternational.com/features/feature-navigating-the-energy-transition-in-off-highway.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首套!我国零碳内燃机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24
    • 7月18日,园区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全球首套氨氢融合复合动力燃料供给系统。此前。6月28日,装载该系统的一汽解放液氨直喷零碳内燃机实现成功点火。这标志着我国在商用车氨氢融合内燃机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技术达到世界领先。 据了解,氨氢融合零碳燃料技术,是一种可克服单一氢能在运输、储存、车载、安全及成本等方面应用缺陷的新型零碳技术,被视为全球动力和能源领域重大技术变革。 2021年,一汽解放、佛山仙湖实验室联合南岳电控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了氨氢融合零碳燃料技术研究。其中,南岳电控承担其中的核心关键零部件——氨氢融合复合动力燃料供给系统的研发。 南岳电控氨氢动力项目负责人邓飞介绍,2019年,南岳电控启动并实施了“低碳、零碳”平台发展战略,着力开展低碳燃料喷射系统、后处理喷射系统、零碳燃料喷射系统等三板块核心技术攻关及关键零部件制造。 内燃机是汽车动力源。氨氢融合复合动力燃料供给系统,是氨氢直喷零碳内燃机的“心脏”。攻关中,团队攻克了高压共轨液氨直喷系统、预燃室氢气点火系统、氨气气道喷射系统等难题,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套液氨直喷零碳内燃机电控高压双共轨氨燃料供给系统,突破了零碳内燃机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助力氨氢直喷零碳内燃机的“心脏”实现了第一次跳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表示,基于氢氨融合零碳动力的商用车碳中和技术是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技术发展方向。我国在液氨内燃机设计、研制、燃烧系统构建,包括国产电控高压共轨氨燃料供给系统核心关键部件上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重大技术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解决新能源商用车一千公里以上长续航、重载、安全可靠等关键难题,提供更具TCO(总拥有成本)优势的碳中和商用车解决方案。 南岳电控董事长龙美彪表示,下一步,研发团队还将在零碳燃料电控喷射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方向上持续发力。 氢内燃机(hydrog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也叫氢燃料发动机,以传统内燃机为基础,通过改变燃料供应系统、喷射系统以及燃料等,燃烧氢气产生动力,从而驱动车辆的行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烧氢气的发动机,其基本原理与普通的汽油或者柴油内燃机的原理一样,是基本的汽缸—活塞式的内燃机,同样是按照吸气——压缩——做功——排气4个冲程来完成化学能对机械能的转化,只是氢内燃机里的燃料是氢气。 氢内燃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7年,当时瑞士人伊萨克·代·李瓦茨研发了第一款单缸氢气内燃机。我国氢发动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对内燃机燃氢和燃氢双燃料内燃机等进行了实验研究。 2007年6月1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在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成功地实现点火。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是国家“863”计划唯一立项的氢燃料重点项目,它的成功点火标志着我国氢内燃机研究技术已经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氢内燃机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助力下,氢能产业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减碳技术路线的有效补充,被“冷落”多年的氢内燃机也开始受到行业的关注。 2022年8月,工信部明确表示要将氢气内燃机纳入氢能发展战略中予以支持,并根据氢气发动机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情况,提前布局相关标准预研。 截止当前,一汽、广汽、潍柴、玉柴、东风、北汽等企业均布局氢内燃机,持续在这方面储备技术并取得突破,部分企业亦开发相应的车型,整个氢内燃机的技术越发成熟。 当前,在全球能源绿色化的大背景下,不同的动力路线擅长的领域和场景不尽相同,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氢内燃机作为能够实现传统化石能源替代的可行性技术路线,已经引起了众多的关注。不过,目前业界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来前景如何还有待观察,氢内燃机的商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 《低碳铝如何加速实现净零排放》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9-12
    •      随着世界向电动汽车过渡,汽车行业面临的下一个重大挑战是实现零排放汽车生产。因为,虽然电动汽车在使用中零排放(假设它们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但它们远非气候中和。人们经常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每辆汽车由大约 50,000 个部件组成,每个部件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自己的排放。这意味着,要使电动汽车真正实现零排放,所有这些50,000个组件也必须是零排放的。根据Polestar和Rivian最近的Pathway报告,汽车行业必须在多个领域采取行动,以达到1.5°C的目标。将整个全球停车场完全转换为电池电动汽车(BEV)是不够的;用无化石燃料能源为所有这些车辆提供动力也不会。保持低于1.5°C的唯一可能但具有挑战性的途径是减少供应链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