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破纪录!吐哈盆地5000米深层煤岩气井压裂告捷》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26
  • 入井液量1475.7立方米,入井砂量133.6立方米,排量每分钟14立方米,施工排量、改造规模创新高

    3月11日,吐哈盆地5000米深层煤层气吉704H井圆满完成压裂施工,入井液量1475.7立方米,入井砂量133.6立方米,排量每分钟14立方米,设计符合率100%。压裂技术团队通过压裂改造向煤岩深处“争气”,吉704H井实现施工排量、改造规模双突破,创国内5000米深层煤层气压裂新纪录。

    吐哈盆地属于煤系地层,大面积发育稳定煤岩储层,受地质条件繁杂多变的影响,长期深陷勘探困局。为落实油田公司“5个100万吨”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煤层气勘探开发,勘探事业部牵头联合攻关,组织各单位多次研讨,选定吉704H井煤岩段进行压裂改造,落实煤岩含气量及产气特征,推动油田煤层气勘探进程。

    在5000米深度进行煤岩压裂面临极高难度,采油工艺研究院技术人员提前谋划,早在春节前就与勘探事业部、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开展多轮次压裂方案讨论。借鉴国内主要煤层气改造施工先进做法,结合吐哈煤层气研讨会专家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全程超高温压裂液+造长缝”的压裂技术思路,优化施工参数,保障井筒安全及压裂改造效果。3月11日,吉704H井按照设计顺利完成压裂施工任务。吉704H井以5000米煤岩段压裂深度,紧随塔里木油田5100米之后,跃居全球煤层气压裂改造井深第二位。下一步,采油院压裂技术团队将持续进行技术跟踪与评价,深入分析数据,确保压裂效果的最大化利用,争取唤醒深部气脉,为煤层气的持续开发提供技术范本。

  • 原文来源:https://gas.in-en.com/html/gas-3694798.shtml
相关报告
  • 《5300米!中国石化刷新页岩气井垂深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14
    • 北京5月13日电 1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再获重大突破——中原油田部署在四川盆地普光地区的铁北1侧HF井试获日产31.45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该井垂深超过5300米,水平段长达1312米,刷新了我国页岩气井垂深纪录。 普光气田是我国首个实现规模开发的深层高含硫气田,已高效开发20年。为实现长期稳产目标,中国石化不断寻找新的资源补充,将目光锁定到普光二叠系。普光探区二叠系超深层页岩气资源量丰富,但资源大都分布在埋深超过4500米的超深领域,地表、地下“双复杂”导致地层速度变化快,追踪难度极大,被业界视为“深地禁区”。为攻克这一难题,中国石化持续展开攻关,探索形成创新处理技术,实现了水平段优质页岩钻遇率100%,钻探精度堪比“在千米深的地下穿针引线”,最终成功钻探铁北1侧HF井。 针对铁北1侧HF井超深层页岩气藏存在的地层压力高、应力差大及灰岩夹层多等改造难点,攻关团队应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175兆帕超高压压裂装备,采用超高压高排量穿层扩缝等改造模式,“一段一策”动态优化参数,在地下5300米的高压地层中开辟出一条纵横交错的“人造气路”。超深水平井体积压裂的顺利实施,可将气藏最深、最远处的资源全部收入囊中,助力实现气藏效益开发最大化。 中原油田首席专家彭君表示,中原油田正着手编制普光探区二叠系页岩气整体勘探开发方案,推动实现资源高效转化。同时,超深层地质评价、物探技术和压裂工艺的持续升级,也将进一步提升普光地区勘探开发效率,让“深地禁区”加速转变成为“深地粮仓”。
  • 《吐哈油田打下第一口煤岩气风险探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15
    • 12月12日,吐哈油田柯新1H井正向目标层钻进,这是吐哈油田部署的第一口煤岩气风险探井,钻探是为了探索煤岩气成藏新模式,拓展盆地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柯新1H井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地处鄯善县境内,这口井设计垂深3400米,是新疆范围内针对煤岩气勘探的最深井。“目前3400米的直井已打完,现正在进行水平井施工,预计还有两个月完钻。”吐哈油田企业技术专家陈旋说。 吐哈盆地是新疆四大煤炭基地之一,吐哈油田地底下除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2021年,吐哈油田开始向煤岩气勘探开发发起攻关。今年,技术人员通过柯新1H井岩芯测试分析发现,吐哈盆地侏罗系的煤岩中不仅有传统认识的煤层吸附气,还有大量以前未曾被重视的游离气。 就这一全新领域,我国最近几年才开始风险勘探。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大—吉地区为代表,近两年开展了深度在2000米以内的煤岩气勘探开发,并相继获得成功。白家海地区彩探1H井通过水平体积压裂方式在煤岩层获得初期日产5万立方米、稳产2万立方米的产量;大—吉地区通过相似钻探方式获得日产超10万立方米高产气流,展示出极好的勘探前景。 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对含煤盆地天然气勘探带来重大影响,点燃我国西部诸多盆地进军煤岩气勘探的激情与希望。“地质历史上,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原本是同一个沉积盆地,两个兄弟盆地煤岩气成藏条件相似,我们对吐哈盆地煤岩气勘探开发充满希望。”陈旋表示。 吐哈盆地煤岩呈全盆地分布,从平面地域上看,吐哈油田三大探区,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准噶尔盆地东部,均有煤岩分布,其中吐哈盆地最富集。 与煤层气一样,煤岩气也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新疆对煤岩气的勘探晚于煤层气。煤岩气与煤层气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储存方式却不同。煤层气是在成煤过程中形成并附存于煤层孔隙表面,与煤炭资源伴生的气;煤岩气产自煤层并储集在煤岩内,煤岩气来源多样,可能来自煤岩自生气,也可能来自其他产气层,或多种来源并存。如果把煤岩看成是一块海绵,吸附在海绵表面的水就相当于煤层气,游离在海绵内部的水相当于煤岩气。